秋光里的丰碑,两岸间无断的亲缘 ‍——写在首个法定台湾光复纪念日(下)

CharlesStricland

<p class="ql-block">四、海峡隔不断的,是回家的路与亲缘的血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秋风吹过海峡,带着桂花香,也带着两岸同胞的思念。首个台湾光复纪念日这天,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一张照片:台湾高雄的爱河旁,一群市民自发挂起了红灯笼,灯笼上写着“庆祝台湾光复八十周年”“两岸一家亲”的字样;福建厦门的鼓浪屿上,游客们举着小国旗,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外婆的澎湖湾》,歌声跨越两岸,不知道的还以为在飙歌比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画面,让我想起外祖父曾说过的话:“海峡再宽,也宽不过血脉;距离再远,也远不过血缘。”是啊,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有着共同的祖先,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文化——我们都用筷子,说中文,吃中餐,过春节,都贴春联,都吃饺子和年糕;我们都敬祖先,都信“家国天下”,都把“忠孝节义”刻在心里;我们都写汉字,都读唐诗宋词,都为“大江东去”的豪迈而热血沸腾,为“但愿人长久”的温情而热泪盈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台独”势力妄图用“去中国化”切断这些联系,简直是痴心妄想。他们把教材里的“中国历史”改成“东亚历史”,却改不掉台湾故宫博物院里那些来自大陆的文物里的所有血脉;他们禁止学校教《论语》《孟子》,却改不掉台湾同胞骨子里的“仁义礼智信”;他们宣称“台湾有自己的文化”,却忘了台湾的歌仔戏、布袋戏,都是从闽南传过去的;忘了台湾的妈祖信仰,是从莆田湄洲岛分灵过去的;忘了台湾的方言,和福建的闽南语、客家话,就是同一种乡音,更是先祖带过去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15年,我岳母去台湾旅游,回来后分享了一件趣事。那是在台北的一家小面馆里,老板听见她们一行人讲普通话,笑着问:“大陆来的吧?我爷爷是福州人,当年跟着接收部队来的台湾,一辈子都想回家,可惜没等到。”他给岳母她们端上一碗碗面,说:“这是爷爷传下来的鱼丸面,你尝尝,和大陆的味道一样不一样?”岳母她们咬开鱼丸,鲜美的汤汁立刻喷了她们一脸,那味道,和岳母在福州吃到的相比,比福州的还正宗!“没有血缘在心中,做不出那味道。”至今,岳母回忆起这事,总是这么感慨。是啊,那是家的味道,是血脉的味道,是无论走多远,都永远深扎心中的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去年,在台南的赤嵌楼,正在那里访学的博士学弟,遇见了一位世代居住楼附近人家的青年,他指着楼里的“郑成功收复台湾”浮雕,给游客们讲解:“当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里收回台湾,后来日本人抢走了,再后来,我们又收回来了——台湾从来都是中国的,这是硬道理。”有游客问他:“现在有人说台湾不是中国的,您怎么看?”青年面带鄙夷地摆了摆手,说:“不用理他们,他们是忘了本。不说远的,你去问问这附近所有海边的渔民,就会知道。他们打鱼的时候,首先看着大陆的方向,因为只要知道家在哪里,定会天天好收成,就是一份心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是啊,家在哪里?家在长城的砖石里,在家乡的老槐树里,在东南古厝的每一寸青苔里,在先祖的一碗汤里,更在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记忆里。台湾光复纪念日的设立,就是为了提醒我们:不管走了多远,都不能忘了来时的路;不管遇到多少阻碍,都不能忘了自己的根。血缘与根脉,永远存在于两岸同胞心灵的最深处,世世代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五、以光复为灯,照亮祖国统一的前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站在这个日子里,回望历史,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八十年前,无数中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台湾的光复,换来了民族的独立;八十年后,我们以法律之名,铭记与守护这份荣光,就是为了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推进祖国的完全统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台独”势力的跳脚,恰恰说明他们兔子尾巴长不了,任何妄图分裂国家、民族的跳梁小丑,最终都会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台湾年轻人来到大陆,亲眼看到祖国的发展壮大,亲身体验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他们在大陆的大学里求学,和大陆的同学一起上课、一起创业;他们在大陆的城市里工作,感受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们在大陆的乡村里旅游,爱上这里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他们已经渐渐明白,“台独”是死路,分裂没有未来;只有两岸统一,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实现伟大复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就像一位在大陆创业的台湾青年说的:“以前在台湾,听‘台独’分子说大陆怎么不好,来了之后才发现,这里有最好的机遇,有最热情的同胞。我们都是中国人,为什么要分裂?一起发展,一起富强,不好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是啊,不好吗?当阿里山的冻顶乌龙能更方便地飞到大陆,当台湾的水果能更快地游到大陆的超市,当两岸的青年能更自由地交流学习,当两岸的老人能更方便地探亲访友—,当两岸同胞一代代地把共同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告慰先人,这才是两岸同胞真正想要的生活,这才是台湾光复精神的真正传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首个台湾光复纪念日的夜晚,我站在海边,望着台湾海峡的方向。夜色里,远处的航船亮着灯,像一颗颗星星,在海面上闪烁。我想起那群爷爷奶奶们说过的,什么时候等台湾回归祖国母亲怀抱了,定要带着家人回福建老家,看看祖先。他们一定会见证到,在天国,在上苍,见证历史的真相被守护,见证两岸的血脉伟力蓬勃,见证祖国统一的脚步越来越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秋风吹过,带来了远处铿锵的歌声:“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歌声,来自闻一多先生的手笔,是代代台湾同胞的心声,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期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以神圣律法之名,铭记台湾光复的荣光;以血脉为桥,连接两岸同胞的心灵;以历史为灯,照亮祖国统一的前程。首个法定台湾光复纪念日,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它让我们更加坚定地相信,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台湾一定能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早日实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秋光正好,丰碑矗立,海峡潮涌,血脉相连。让我们记住这个日子——10月25日,台湾光复纪念日。它将永远提醒我们:不忘初心,铭记历史,守护统一,共筑未来。而那些为台湾光复献出生命的先烈们,那些期盼两岸统一的同胞们,也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看到一个完整、富强、和谐的中国,闪耀在世界的东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