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府紫阳文化街区

史永坤

<p class="ql-block">台州府古城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p> <p class="ql-block">台州府城墙</p><p class="ql-block"> 台州府城墙,又称“江南长城”,始建于东晋,扩建于唐,定型于宋,兼具御敌和防洪双重功能,其建筑之独特,形制之规范,保存之完好,为全国罕见。</p> <p class="ql-block">瓮城</p><p class="ql-block"> 瓮城,又称“月城”,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一年。其主要功能为军事防御,因台州府城常受洪水侵袭,为减轻洪水的冲力,故其外侧建成半圆形。</p> <p class="ql-block">紫阳街位于台州府城内,是古城主干道,全长约1080米,延伸出25条街巷,保持着北宋里坊制格局。</p> <p class="ql-block">它因紫阳真人张伯端得名,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有戚继光、朱自清等名人遗迹,还保留府城墙、千佛井等人文名迹,沿街商铺林立,有众多非遗老字号和美食。</p> <p class="ql-block">  朱自清纪念馆为民国时期建筑,原系中国人民银行台州支行。该馆主要展示朱自清两度来临海任教的始末,以及其在临海期间创作了《匆匆》等文学作品的渊源。</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银行旧址</p> <p class="ql-block">  位于临海紫阳街249号的中国人民银行台州支行旧址,是民国时期临海最早的一家银行,也是当时临海的首家银行。</p> <p class="ql-block">  该建筑为典型的二层木结构四合院,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自1949年临海解放后,这里成为台州地区第一家银行。如今,旧址已成为临海古城的重要历史文化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旧式钱荘</p> <p class="ql-block">清河坊临海清河坊是台州府城紫阳古街的五座坊墙之一 。 </p><p class="ql-block"> 宋代,来自河北清河郡的张氏一族迁居台州府城白塔桥附近,清河坊以张姓郡望而命名,是为纪念张氏始祖发祥地。</p><p class="ql-block">​ 相传在明代隆庆年间,当地发洪水,水神化作鸟在白塔上喊“往北去”,迁往北边的人得以存活,为感谢水神,人们建了清河庙,清河坊因庙而得名,庙虽在上世纪50年代被拆,但坊名一直保留。</p> <p class="ql-block">  “方一仁”药号,清道光九年(1829)由方庆禄创办,惠及乡里。此地原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创办的“岑震元”国药号旧址,1956年经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改设城关公私合营的“方一仁”国药分号。</p> <p class="ql-block">  “同受和”是台州府城的一家老字号糕点店,其糕点制作技艺如今已成为临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据记载,“同受和”创立于清光绪年间,距今已有百年历史。临飞糕饼店的手艺就源自百年前的“同受和”,店内的糕点师傅传承了“同受和”的传统制作工艺,制作出海苔饼、凉沙糕、羊脚蹄、桔红糕等五十多种临海特色糕点。</p> <p class="ql-block">  奉仙坊是紫阳古街五座坊墙之一,坊墙由大块青砖砌成,高三余丈,宽五六丈,拱门高丈余,兼具人行道、通车马、防火墙等功能。相传曾有仙人在此修心养性,受到百姓供奉,故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顺政坊是台州府城的重要坊墙之一,位于西门街,与紫阳街的广文坊等遥相对望。顺政坊是临海宋代古坊名的旧称,由原来台州府城的子城东门顺政门的名称演化而来,寓含“政通治顺”之意。</p><p class="ql-block"> 顺政坊与紫阳街的坊墙一样,由大块青砖砌成,兼具人行道、通车马、防火墙等多重功能,同时还代替地名,是古代街区形式的延续,体现了台州府城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广文坊是台州府城紫阳古街的重要坊墙之一,为纪念唐博士郑广文而命名。 </p><p class="ql-block"> 郑广文即郑虔,祖籍河南荥阳,唐天宝九年授广文馆博士,唐玄宗赞其诗、书、画三绝。安史之乱后,他被贬到台州作司户参军。当时台州偏僻,民风闭塞,郑虔以教化为先,在郡城临海设学馆,选民间子弟入学并亲自任教,开启了台州的文化教育事业,使台州士风渐进,自宋迄明文风敦盛,名人辈出,他因此被尊为“台教正宗”。</p> <p class="ql-block">迎仙坊是台州府城紫阳古街的五座坊墙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p><p class="ql-block"> 迎仙坊是临海明代旧坊名的沿用,清咸丰、光绪年间,紫阳街因火灾频发,知府李鸣梧在失火地带创建公墙九垛,1999年台州府城的公墙进行了修缮,并沿用历史坊名,迎仙坊得以保留至今。</p><p class="ql-block">​ 相传临海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百姓富庶、生活安康,不少仙人下凡人间,为迎接“仙人”,故建此坊。</p> <p class="ql-block">  大生布庄旧址,是大生织布厂的门市部,曾为临海最大的布庄之一。一度改为玻璃纤维厂的厂房,主要生产玻璃制品等。后又改为毛巾厂的宿舍,现为民居。</p> <p class="ql-block">传统美食供不应求</p> <p class="ql-block">千佛井</p><p class="ql-block"> 千佛井的建造时代与千佛塔相近。据《临海县志》卷四第十五页记载,此井隐于地下,井上原有两道石栏,与巾子山上有阴阳之分的大小文峰塔相对应。井壁砖上的佛像呈阴纹内凹状,与清澈井水相融,堪称法相深藏、法施不露。民间传说,古街曾因“火神”祝融常至而多有民居焚毁,众人认为是单井难以镇住巾子山“双塔”所致。于是百姓自发在井上增设一圈石栏,使水井变为“双眼井”,以图镇火安宅。</p> <p class="ql-block">四顾巷</p><p class="ql-block"> 东起紫阳街,西至府前街,全长256米,宽4米。旧名任家巷,因此巷原为任姓居民所居,巷内有任氏宗祠得名。又作师姑巷,因巷中有尼庵尼姑俗称师姑而得名,后因其名不雅,以谐音得名。据旧传汉严师古曾居此巷,故名师古巷,后谐音四顾巷,司顾巷名。</p> <p class="ql-block">海苔饼门庭若市</p> <p class="ql-block">一戏千年</p> <p class="ql-block">  台州府城墙博物馆,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博物馆以“传承历史,弘扬文化”为主题,采用多媒体展示手法,全方位介绍台州府城墙的历史。展区分设“古郭雄姿”“跨越千年”“营造有术”“古城遗韵”和“一脉相承”等五大部分。</p> <p class="ql-block">  台州府城,即临海城,位于浙江省临海市古城街道,形势险要,前有灵江环绕,后有北固屏障,东南巾山耸秀,东面湖水漾波。我国人文地理学鼻祖王士性:“浙江十一郡城池,唯吾台最据险,西南二面临大江,西北巉岩参削插天,虽鸟道亦无。止东南而平夷,又有大湖深濠,故不可攻。倭虽数至城下,无能为也。”</p> <p class="ql-block">  城墙原总长度6286米,平面为不规则长方形,现存长度4730米。城原有崇和、丰泰、括苍、镇宁、兴善、靖越、朝天等七门,现存城墙本体是以宋代城墙为基础,明、清两代修葺增筑而成的台州府城外郭城,尚保留有靖越门、兴善门、镇宁门、朝天门四座城门及瓮城。原有子城,子城有东、西、南三门,现东门仍存。城有敌台,今存八座。灵江和东湖为台州府城的护城河,城内古街和民居至今仍保持着古朴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  壮城兵组建于北宋,称壮城营,亦称壮城指挥,营地在崇和门内侧,北宋熙宁初定员百人,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增至一百五十人,故在两宋时期,城墙之修,均委力于壮城。壮城之设,在我国护城史上实属特例。</p> <p class="ql-block">戚家军</p><p class="ql-block"> 戚家军,因戚继光招募新兵,组建新军,驻沿海抗倭而得名。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戚继光见义乌矿工彪悍、勇敢、忠诚,罢所部旧兵,招募4000余名义乌新兵,后从台州民间招募1000余人,充实军力。戚继光创立攻防兼备的“鸳鸯阵”法,精心训练,形成一支武艺精,战术强,守纪律,听指挥的精锐之师,人称戚家军。戚家军在台州抗倭九战九捷,平定浙江倭患。</p> <p class="ql-block">临海市珈源钟表科普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逛逛临海紫阳文化街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