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忙三秋

大帅(拒私聊)

<p class="ql-block">江海大地的秋天,总是来得格外踏实。稻浪翻滚过后,田里留下整齐的茬口,像是大地的年轮,记录着又一季的辛劳与收获。三秋大忙的节奏在乡间悄然铺开,收割、播种、管理,环环相扣,像一首老农们年年重奏的农事交响曲。机械的轰鸣在大片田块上回荡,可总有那么几块零星地,机器进不去,只能靠人一镰一镰割,一捆一捆抱,一把一把脱。</p><p class="ql-block">就在这样一块不起眼的田头,两位老人正守着一台老旧的脱粒机,一前一后,配合得像几十年的老搭档。女人戴着宽边草帽,花布衫被风吹得微微鼓起,手里稳稳递着稻穗,动作不快,却从不中断。男人守在机器旁,耳朵听着声响,手时不时调整角度,生怕哪一捆卡了壳。稻谷哗啦啦地落下,稻草堆在一旁,像一座小小的金色小山。</p><p class="ql-block">他们不说多话,可那股劲头,像是要把整个秋天都扛进家门。他们快九十了,可背不驼,手不抖,干起活来比许多年轻人还利索。他们这一代人,年轻时送过公粮,缴过农业税,如今田分了,政策好了,可他们还是闲不住。不是为了挣多少钱,而是地在那儿,心就放不下。</p> <p class="ql-block">金黄的稻田边上,阳光洒得正暖,脱粒机的声音成了这片田野最踏实的节拍。他们不赶时间,可也不肯停歇。一捆捆稻穗从田里抱来,经过那台老机器的咀嚼,变成饱满的谷粒,躺在水泥地上,像秋天最实在的积蓄。远处的房屋静默地立着,炊烟偶尔升起,像是在提醒:该吃饭了。可他们摆摆手,再干一会儿,趁天晴。</p><p class="ql-block">我在一旁拿着手机记录了他们的劳动过程。他们不是在“劳动”,而是在过日子——一种与土地绑定了一辈子的日子。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去了城里,电话里说“别干了,歇歇吧”,可他们挂了电话,照样扛起镰刀出门。不是听不懂关心,是舍不得这份熟悉。</p><p class="ql-block">这代人,把苦咽下去,把活扛起来,把地伺候得比自家孩子还精细。他们不说“奉献”两个字,可一辈子都在写着这两个字。如今的三秋大忙,田里最忙碌的背影,竟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的身影,是这个秋天最沉的注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