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是2025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纪念日。抗美援朝,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大规模对外作战,以弱胜强击败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联盟(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彻底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此战让世界正视新中国的军事实力与意志,为中国赢得了长达数十年的和平发展环境,是新中国真正的“立国之战”。因为此战的胜利,使中国人民真正站立起来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朋友张仪女士给我讲了她父亲的故事,十分感人。这些故事对后人颇有教育意义,特整理出来与朋友们分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张仪女士说,前几天才到丹东鸭绿江断桥景区去参观了,触景生情,想起父亲当年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勾起许多关于父亲往事的回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鸭绿江断桥,位于中国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江岸路鸭绿江畔,是原鸭绿江大桥被炸毁后的残余部分。鸭绿江断桥为鸭绿江上诸多桥中第一座桥,由日本朝鲜总督府铁道局所建。1909年5月动工,1911年10月竣工。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1950年11月,该桥被美国空军炸断。战后中方一侧所剩四孔残桥一直保留,被习惯上称为“断桥”;朝方一侧六孔和中方剩余两孔残桥被拆除,仅存桥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鸭绿江大桥在抗美援朝时期承担起中国人民志愿军过江、军需物资供应和后方支援前线的运输任务,是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历史见证,先后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重点建设红色旅游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张仪女士说,她的父亲叫张世慰,1949年11月,还在读高中期间就参加了共产党的秘密工作,1950年投笔从戎,参加了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主要在后勤部队,冒着敌机轰炸维护维修桥梁道路,保障军需物资运往前线,多次立功受奖。幸运的是,抗美援朝结束后,父亲不但存活了下来,还被选送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即著名的“哈军工”)桥道专业学习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在部队担任教官、参谋长等职务,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哈军工学习期间,父亲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受到总政治部主任谭政大将的接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下图为张世慰老人(左)展示抗美援朝纪念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张仪女士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正值父亲大展宏图之际,却遭受了“四人帮”的政治迫害。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间,因林彪事件牵连,“四人帮”把一批老同志打回老家,父亲由一名军官被下放当工人,工资连降七级。当时我的母亲又患上了直肠癌,严重的腹水导致母亲不能排便,父亲用手一点一点掏便几年。母亲去世后,父亲为了保护我们三个年幼的女儿,虽风华正茂才貌出众,也没有选择曼妙女子续弦,而是为我们选择了一位没有孩子的女子作为继母。当我们为子之母后,才懂得了父爱的深沉与伟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张仪女士说,父亲虽遭遇了不公和磨难,却无比坚强。他从无牢骚怨言,对党忠诚,对人友善,工作勤奋,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上个世纪80年代,组织上给父亲平反落实了政策,补发了工资代遇,还问他愿不愿意回部队工作。但父亲考虑到子女们的学习成长环境,选择了留在地方工作。于是,组织上安排父亲到一个趋于倒闭的二机厂任厂长。他上任后大胆探索,果敢改革,勇于创新,了解市场需求,引进先进设备,重用精兵强将,一年的时间就使二机厂扭亏为盈起死回生。父亲任职期间,工厂年年利润增长,职工收入不断增加,他被评为高级经济师。厂里有起色后,父亲又积极改善职工生活条件,修建住房,不分昼夜地守在厂里和工地上。住房建好后,身为厂长的父亲又主动放弃了选房,将机会留给困难的工人家庭。父亲重视知识,鼓励并奖励青年职工参加电大、自考学习,为工厂培养了大批人才。我们三姊妹也是在父亲的影响和谆谆教导下,考上了学校,学到了知识和本领,成为了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张仪女士说,父亲退休后乐观豁达,生活幸福。91岁时,父亲心脏安启搏器,刚出手术室就握着我的手说,感谢习主席给了他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医生和护士都为父亲的坚强乐观点赞。最后,父亲95岁去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张仪女士眼里,她的父亲是一位忠实的党员!一位坚强的老兵!一位慈善的爱者!一位无私的领导!一位伟大的父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真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张仪女士所讲的故事,是我这辈子听到的最动人的关于父亲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张世慰老人的故事,如同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深深震撼着我。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于枪林弹雨中维护桥梁道路,用生命保障物资运输,那是何等的英勇无畏。战后他不断进取,却在动荡时期遭受不公,即便如此,他依然对党忠诚,对生活充满热爱,这种坚韧令人动容。他在工厂扭亏为盈中展现出的智慧与担当,以及主动放弃选房的无私奉献,都彰显着高尚的品格。他不仅是一位战功赫赫的老兵,更是一位慈爱伟大的父亲,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忠诚、坚韧、无私与爱。他的故事让我深刻认识到,正是有无数像他这样的先辈,用热血和汗水,乃至生命,才铸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铭记他们的奉献,传承他们的精神,在新时代奋勇前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我们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特向所有“最可爱的人”致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2025年10月25日制作。图片视频均为张仪女士提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