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走进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迎面而来的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建筑。白色柱廊高耸,檐口雕饰典雅,一面红旗在顶端迎风飘扬,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庄严。天空湛蓝,几片绿叶轻拂在视野边缘,让这份肃穆中透出一丝生机。我站在台阶前,脚步不自觉地放慢,仿佛怕惊扰了这里沉睡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建筑前的石墙上,“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几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位行人匆匆走过,身影被拉长在石阶上,像是一帧流动的画面,嵌入这静止的庄严之中。我沿着步道缓步前行,耳边似乎响起了历史的回音——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礼物,正静静等待着被重新讲述。</p>  <p class="ql-block">拐过前厅,一幅巨大的红色壁画赫然映入眼帘。它名为“志合越山海”,长近十八米,高近八米,由二十三万片、一百二十八种颜色的石材镶嵌而成,还点缀着来自五大洲的十二种矿石原石。画面中群山连绵,江河奔涌,仿佛将整个世界的地理与情感都浓缩在这方寸之间。我驻足良久,忽然明白:这不仅是艺术,更是一种信念的具象——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p>  <p class="ql-block">展厅深处,一段文字静静铺展在浅色墙面上。它讲述着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世界开启的新篇章。外交礼品,不再是权力的象征,而是友谊的信物、文明的对话。我读着那些字句,脑海中浮现出一次次握手、一场场会谈,仿佛看见历史的河流缓缓淌过,带走了冷战的坚冰,留下了合作的暖意。</p>  <p class="ql-block">一只碧玉盒安静地躺在展柜中,绿意如山水画卷般在玉石上流淌。盒盖中央镶嵌着椭圆形饰物,金边勾勒出典雅的轮廓。它不张扬,却自有一股沉静的力量,仿佛在说:真正的珍贵,从不需要喧嚣。</p>  <p class="ql-block">旁边陈列着一只孔雀石长方盒,边缘镶着金铜,是1954年赫鲁晓夫赠予毛泽东同志的礼物,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周年。深绿的石面泛着冷光,金色边框却透出暖意。它像一段凝固的时光,记录着那个年代中苏之间曾有的热忱与期待。</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一尊金色鹰雕展翅欲飞,立于木质底座之上。鹰眼锐利,羽翼分明,仿佛下一秒就要冲破静止的空气。它来自阿尔巴尼亚,是1967年谢胡赠予毛泽东同志的木雕雄鹰。我凝视着它,仿佛看见一只来自巴尔干半岛的雄鹰,穿越山海,落在了东方的土地上。</p>  <p class="ql-block">再往里走,一尊金像端坐于底座之上,右手托着地球仪,左手微微前伸,姿态庄重。它不属任何具体人物,却象征着一种胸怀天下的气度。我忽然觉得,这不只是对某位领导者的礼赞,更是对一种外交哲学的致敬——以平等之心,观世界之大。</p>  <p class="ql-block">一尊铜雕静静伫立,是波兰马佐夫舍歌舞团1953年赠予毛泽东同志的哥白尼像。天文学家的目光望向远方,仿佛在提醒我们:文明的进步,始于对真理的探索。这尊雕像,是中波文化交流的起点,也是科学精神跨越国界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一只彩绘瓷壶描绘着葡萄丰收的场景,色彩明丽,笔触细腻。这是1964年罗马尼亚领导人毛雷尔赠送的礼物,庆祝新中国成立十五周年。葡萄藤蔓缠绕,果实累累,像极了友谊的生长——需要时间,也需要共同的耕耘。</p>  <p class="ql-block">一只黑漆螺钿方盒,中心镶嵌着“万寿无疆”的朝鲜祝词。这是金日成1953年访华时所赠,木胎漆面,珍珠母光泽温润。它不只是一件工艺品,更是一份深情的祝福,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显得格外珍贵。</p>  <p class="ql-block">一对双龙耳银钵陈列在柔光下,花卉纹样细腻,龙耳盘旋生动。这是1956年越南黄国越所赠,象征着中越两国在政治与文化上的紧密联系。银光流转间,我仿佛看见两国人民并肩前行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一块劳力士手表静静躺在展柜中,金色表链泛着柔和光泽。它来自1968年瑞士钟表展,是技术与时间的礼赞。在那个年代,这样一块手表不仅是奢侈品,更是一种现代文明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一块橙色展板讲述着1973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赠予毛泽东同志的挂毯。那时,中法早已建交,这份礼物是对两国关系深化的致敬。艺术无国界,而挂毯上的每一根线,都编织着东西方对话的可能。</p>  <p class="ql-block">一座大理石雕刻的泰姬陵模型静静伫立,是1954年印度阿格拉市政府赠予周恩来的礼物。它纪念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诞生。洁白的圆顶在灯光下泛着微光,像一座跨越文明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展板讲述着1954年缅甸总理吴努赠予毛泽东同志的象牙雕狮。那时,两国正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达成共识。狮子威严而不怒,象征着力量与克制的平衡,正是外交智慧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一把金漆凤首箜篌悬于橙色背景前,琴头弯曲,红穗轻垂。这是吴努1961年所赠,是缅甸传统乐器中的瑰宝。我仿佛听见那悠扬的琴音穿越时空,在展厅中轻轻回荡。</p>  <p class="ql-block">一块展板介绍着1965年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赠予毛泽东同志的石刻四面菩萨头。四面佛像,慈悲静穆,象征着中柬之间深厚的文化纽带。石头不语,却比言语更长久。</p>  <p class="ql-block">最动人的,是那对白色天鹅雕塑。一只展翅欲飞,一只低头理羽,周围荷叶田田,黄花点点。1972年,尼克松访华,送来了这对天鹅,也送来了中美关系破冰的信号。展板上写着:“开放合作,和平发展。”我站在雕塑前,忽然觉得,和平从来不是轰鸣的宣言,而是这样一对静静相依的天鹅,悄然落在历史的湖面上。</p>  <p class="ql-block">展厅里,几位参观者驻足凝望,有人拍照,有人低声交谈。灯光柔和,历史照片挂在墙上,像一扇扇通往过去的窗。我走出展厅时,回望那面红旗仍在风中飘扬。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礼物,不只是物件,更是一段段故事,一种种心意,一条条跨越山海的纽带——它们在这里安家,也在这里继续讲述着中国与世界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展厅里的展品很多,这些只是一部分,建议有时间的情况下自己亲自看看。值得一看。解说的内容是Ai制作,尝试了一下,感觉还不错。</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