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铁路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国家强盛的缩影,铁路的日新月异见证了新中国“沧桑巨变”。作为我们这批70年代入路的铁路人更是见证了铁路从曾经的艰辛走向了今天的辉煌。从纸制车票到电子车票,从排长队购票到网上购票;从绿皮车到空调车,从和谐号动车组到时速350km的复兴号;从列车乘务员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中,我们一路见证了铁路的发展变迁。</p> <p class="ql-block">过去的铁路制服</p><p class="ql-block">李朝玉供图</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铁路制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穿着的变化</span>——每年春暖花开人们穿着各种风格款式的服装踏青赏花,尽情展示生活的丰富多彩,这在曾经的年代是难以想象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穿着十分简朴,服装都是青蓝二色。那时铁路制服是由生活段被服厂缝制,用的确良布料做成的简单款式制服,发得少要省着穿,由于没有发放长袖衬衫,不少列车员都自己购买价格便宜的假衣领,(相当于衬衣少了袖子和胸部以下部分),外衣穿制服,内衣是假衣领,假衣领省钱而且好洗, 受到大家喜爱。我和同事在库内卫生作业都穿着洗得发白的制服,有的还打着补丁,新一点的制服帽子要留在乘务中穿戴。九十年代之后,我段乘务职工开始配置春秋制服、冬季大衣和羽绒服,逐步增发制服数量也提高了制服质量。如今,铁路制服色彩、面料、款式讲究,质地精良,美观大方,免费发放。动车乘务员着装配套完美,款式更加考究,尽显青春靓丽,英姿飒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过去的乘务餐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季巧红供图</span></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乘务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餐食的变化</span>——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曾担任过重庆至成都521/2次列车长,当时列车昼夜运行在成渝铁路,单程504公里,沿途停靠61个车站,运行16个多小时,由于客流大,这趟慢火车编组17辆,那时没有编挂餐车,也没有方便面,乘务中往返有四餐饭,都由乘务员自己带米带菜,途中供水员负责在茶炉间集中给乘务员蒸饭热菜。有一次值乘成都至重庆521次,列车在朱杨溪车站刚启动,我放在茶几上热腾腾的一盅米饭突然被车下一名路人从车窗顺手牵羊,抓走就跑,我顿感沮丧,只好饿着肚子当班。如今,单位对食堂进行投入,餐食营养丰富,价廉物美,乘务员出乘前在食堂就餐既实惠又方便安全。乘务中吃饭也更加方便,乘务餐制作精细,菜品搭配合理,花样多变,科学卫生。</p> <p class="ql-block">过去的车厢</p><p class="ql-block">摄影: 曹宁</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车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住宿的变化</span>——上世纪八十年代,没有空调俗称"绿皮车″的22型客车是主型铁路客车,当时重庆客运段进京进沪列车都是这种车型,列车开往北京上海往返五天人多拥挤,乘务员八小时当班汗流夹背,下班后大家只好提桶热水在宿营车厕所轮流冲澡。夏天车内热浪滚滚酷暑难熬,在宿营车休班难以入睡,醒来后凉席上留下被汗水浸湿的"人印″。1996年重庆至北京9/10次开行了首列空调车,2000年后新型空调车逐步增多,随着列车提速和高速动车组的开行,车厢冬暖夏凉,旅途舒适快捷。过去的铁路公寓条件有限,大多是多人间上下铺,没有空调,如今铁路公寓整洁舒适、干净卫生,还有两人标准间,住宿条件大为改善。</p> <p class="ql-block">80年代列车员刷车厢外皮</p> <p class="ql-block">80年代乘务班组</p><p class="ql-block">赵丽波供图</p> <p class="ql-block">2000年代乘务班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出行的变化</span>——过去家住铁路沿线的职工出退乘要耽误大量的休息时间,家住市区的职工有的因公交线路不便也只能步行上下班,特别是深夜到达的乘务员回家很困难,有的就在库内终到列车上过夜,这又影响车辆和客运的库内作业。如今,单位设置的间休室解决了乘务员出退乘休息的困难,重庆北站至重庆西站之间开行了公交化动车,市内公交和地铁四通八达,开通了通宵运营的公交线路,出租车、滴滴车、自驾车、拼车回家,多种出行方式可供乘务员选择。铁路沿线车次多、速度快,家住沿线的职工出行更加便徢,乘务员回家的路不再遥远。</p> <p class="ql-block">当代铁路职工的精神风貌</p> <p class="ql-block">整装待发的列车乘务员</p><p class="ql-block">摄影: 包亮</p> <p class="ql-block">从列车乘务员“衣食住行”今昔对比中,我看到了一代代铁路人默默的坚守和付出,看到了中国铁路的巨大变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铁路将继续勇担使命,为国家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铁路人将永葆革命斗志,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勇当先行。</p> <p class="ql-block">作者:周安晋(重庆客运段退休职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