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的风有点凉,像极了小时候母亲替我掖被角时,从窗缝里溜进来的那股清冽。我坐在书桌前,翻着手机里存下的几张照片,忽然想起最近常听年轻人说起的“托举”二字。这个词原本轻巧,如今却被赋予了沉甸甸的分量。我看着那朵红得耀眼的花,花瓣在风里微微颤动,却始终昂着头——像极了一个被托举起来的生命,在阳光下倔强地绽放。父母的爱,未必是惊天动地的壮举,有时只是默默把孩子举过肩头,让他们看得更远一点。</p> <p class="ql-block"> 午后我去了趟社区活动中心,正好撞见一场亲子手工课。一位戴眼镜的女士正笑着教孩子折纸花,红纸在她手中翻飞,像一团跳动的火。她时不时俯身轻声鼓励,孩子眼睛亮亮的,仿佛被什么温柔的力量托着,不怕失败,也不怯场。那一刻我忽然懂了,“托举”不一定是跨越阶层的跃迁,它可以是清晨的一句“加油”,是失败时的一个拥抱,是让孩子相信——无论跌倒多少次,总有一双手在下面稳稳接着你。生是本能,养是责任,而托举,是爱的升华。</p> <p class="ql-block"> 散步路过街角,一家小店正布置秋季陈设。木墙上写着个大大的“秋”字,篮子里堆满南瓜和苹果,干草铺地,枫叶纷飞。这场景让我想起父母那代人——他们像秋天一样,不张扬,却丰盈。他们用尽力气,把三代人的希望编进生活的藤筐里。可托举,终究不是一个人的负重前行。它需要全家齐心,像藤蔓缠绕,彼此支撑。我们总说父母托举子女,其实,当子女长大回身扶住父母时,那也是一种反向的托举。爱,本就是一场双向的承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