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db0p440?share_from=self&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share_to=group_singlemessage&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user_id=55063539&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uuid=67acd17db910654f50f1c0d36cd9e32a&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share_depth=1&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first_share_uid=55063539&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share_user_mpuuid=82555a4a94585a5d16be46f03321b9f2&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utm_source=singlemessage&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from=singlemessage&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first_share_to=singlemessage" target="_blank">五星公社梅花鹿养生宴</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h8uku3k" target="_blank">《石都踏歌》高明坤——搏击商海,勇立潮头(代序)</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h3be6hx" target="_blank">三世修就红尘缘,一生缔结宗亲情——高姓36房宗亲联谊全景纪实</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h2ba8da" target="_blank">在岑溪找19个帅呆的、漂亮的小哥哥、小姐姐</a></p> <p class="ql-block">1968年,文化大革命虽然还没有结束,但惊天动地的红卫兵运动已经过去,激烈的派别武装斗争已经停止,混乱的无政府主义局面也得到了遏制。各级权力机构也改为革命委员会,推行“抓革命、促生产”方针,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工农业生产开始复苏,岑溪也新建了几个服务农业的国营工厂和集体工厂。这年1月,高明坤幸运地当上了岑溪麻塑厂的工人。</p><p class="ql-block">上班第一天,高明坤穿着一套笔挺的青年装。那是母亲专门帮他浆洗过的。母亲不但帮他把衣服洗净,还用熨斗反复在衣服上熨烫。将衣服上的所有皱纹熨得服服帖帖、平平整整,还熨出几条笔直的线。高明坤穿上这身衣服,显得英姿勃勃,特别精神,连弟妹们见了也眼红。高明坤当然理解母亲的心。这个为家庭、为孩子们日夜操心劳碌了二十多年的母亲,哪一天不盼望孩子快快长大,哪一天不盼着孩子有个工作。如今,她终于有孩子出去工作了,她怎能不高兴。这个善良而勤劳的母亲,是非常推崇劳动的,她懂得“不吃世间苦,哪得世间财”。所以,她十分注意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劳动习惯,培养孩子们的吃苦精神。孩子们每天放学后的家务,她是规定好的,谁煮饭、谁喂鸡、谁放鹅、谁放鸭等等,都有明确分工。需要入山打柴草,她会先去把柴草斩好,等到了星期天,就把所有能干点活的孩子全带上。把她斩好的柴草一捆一捆地扎,一捆一捆地往家搬。干这种工作,经常要从早上一直干到晚上八九点钟。有谁叫苦、偷懒,她就会严词呵斥。这个母亲,能忍受累,能忍受饿,能忍受委屈,能忍受所有痛苦,就不是能忍受孩子们偷懒、不积极劳动。所以,高明坤的兄弟姐妹们个个都不怕劳动,都勤于劳动,都炼出了强健体魄。这是母亲给他的最宝贵财富。今天,她把高明坤的衣服熨得如此整齐、漂亮,既有爱的给予,也有殷切的期望,她希望高明坤把工作也干得漂漂亮亮。</p><p class="ql-block">高明坤是带着母亲的殷切期望去上班的,他决心好好工作,用好的成绩回报家人。</p><p class="ql-block">到了麻塑厂,迎接他们这些新工人的是厂长叶福荣。叶福荣年届四十,双目有神,一看就知道他是个精明能干的人。他热情地招呼大家坐下,向大家介绍了工厂的情况,讲了工厂的纪律,讲了对他们的要求,并说明他们还属学徒工,要他们虚心向老工人学习,尽快掌握有关技术,还对他们的工作作了分工。</p><p class="ql-block">原来,这个麻塑厂虽有“麻塑”二字,但当时只能单一地生产麻袋,还没有能力生产塑料产品。这个厂是集体性质的企业,原料分配、产品销售都不列入国家计划。须自己“找米下</p> <p class="ql-block">锅”,自己“匀着吃饭”。这个厂有三个车间,一个是纺麻车间,一个是纺编车间,一个是缝制车间。高明坤被分配在纺编车间,被安排在一个比他年龄还小的女师傅手下当徒弟。</p><p class="ql-block">女师傅叫叶丽英,是厂长叶福荣的女儿。她个子不高,却长着一张圆嘟嘟、粉扑扑的脸和一双有神的眼睛。她正专心地打理机器。高明坤热情地说:“叶师傅,厂长让我来当你徒弟,请多多关照。”叶丽英嫣然一笑,也落落大方:“别师傅师傅的,其实这机器很容易操作,一学就会。”并向他介绍着哪是开关、哪是操纵杆、如何接线、如何压梳、如何操作等。高明坤认真看、留心记,有不明白的地方就问到明白。别人下班了,他俩还在机器旁,一个认真教,一个专心学。仅仅两天时间,高明坤就能自行操作了,而且,织出来的麻纱片又平整,又结实。师徒俩都开心地笑了。从此,高明坤和叶丽英被分为两班干,每班八个小时。但是,小叶在交班时常常会借故多留一会儿,与高明坤说说话。接班时,她也常常会提前到来,帮高明坤收拾收拾。久而久之,高明坤明白了其中含意,于是,也报之以梨,也常常延迟时间下班,提前上班。他对这位热情大方、漂亮纯真的小师傅,也极有好感,能同她多接触说些话,他也求之不得。</p><p class="ql-block">两年过去,高明坤和叶丽英用那台编织机织出了无数的麻纱片,也织成了一张情网,他俩相知相爱了,成了互相倾慕的热恋情人。</p><p class="ql-block">有一天,叶丽英偷偷地对高明坤说:“我爸爸想让你当供销员,你愿不愿意?”</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要我当供销员,难道……”高明坤以为是叶丽英的爸爸反对他俩谈爱,借机把他们分开。但高明坤不敢当着叶丽英的面把自己的担心说出来,只把焦急挂在脸上。</p> <p class="ql-block">看着高明坤着急的样子,叶丽英娇嗔地笑了,说:“看你想到哪里去了!我爸只是想让你到外面多磨炼,多增长见识。另外,我们厂的购销工作确也遇到很大困难。原料即将用光了,新的原料还没有影子。我爸看出你有这方面才能,所以……”</p><p class="ql-block">高明坤一听是这么一回事,乐了,说:“同人打交道,是我的专长,与人交朋友,是我的爱好。我一定能完成任务。”说完,就迫不及待地去找厂长。</p><p class="ql-block">从此,高明坤当上了麻塑厂的购销员。他使出浑身解数,首先向一些在作的朋友发话,叫他们帮打听哪里有熟麻出售,哪里需要购买麻袋,一有消息就告知他。另外,他又向那些走过不少地方,而又见多识广的人打听南宁各地的地理和物产情况。他的工作策略是:到那些地形平坦而又较缺水的地方去组织原料。因为这些地方以种旱地作物为主,黄麻正是旱地作物。他到那些盛产稻谷、大豆的县份,到那些盐场去推销麻袋。他这一招果然灵验,不到一个月时间,他就拿回了不少购销合同。接着,一车车原料运了回来,一车车产品运了出去,麻塑厂的生意越来越红火。</p><p class="ql-block">但是,万万也没有想到,红红火火的麻塑厂,会突然遭到“天火”的袭击。那是1970年春季的一天,岑溪上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天空像一张厚重的黑斗篷,把大地罩得密密匝匝。带着极亮的闪电一次次撕裂黑幕,炸出巨响的惊雷,一次次摇动岑溪县城。突然,一道闪电直射麻塑厂仓库,惊雷把仓库瓦面炸开了个大窟窿,紧接着,一条长长的火舌从大窟窿窜出。</p><p class="ql-block">麻塑厂装的、用的全是易燃物。火势迅速漫延,不断地吞噬着原料、产品、厂房、机器。</p> <p class="ql-block">当时,岑溪还没有消防车,也没有专业消防队。人们要灭火,只能用铁桶、面盆等能盛水的东西装水去浇火。加上当时岑溪还没有自来水。要水,就得去水井、去河沟、去大河提。虽然有一桶桶、一盆盆的水往火上浇,但很快又被熊熊大火烧干、蒸发。不到一个小时,整个麻塑厂就被化为平地,烧成焦土。</p><p class="ql-block">这场“天火”震惊了县委、县政府,震惊了岑溪人,更震碎了麻塑厂工人的心。厂长流泪了,工人流泪了。许多人站在暴雨中,站在焦土上,忘记了暴雨在浇身、惊雷在炸顶。是啊,他们的原料,他们的产品,他们的机器,他们的工厂,一转眼间就全部消失无踪,这怎能让他们相信,但眼前的事实又不能不让他们相信。这不但是数十万元的资产,这不但是他们的心血,还是他们百十号人的饭碗。今后,他们该怎么办?</p><p class="ql-block">该怎么办?这个问题摆在县政府桌面。县政府领导发话了:他们是集体企业,不列入国家计划,政府无资金支持,要他们自力更生解决。问题摆到城关公社面前,公社领导也说了,公社没有经济能力,要他们自力更生。</p><p class="ql-block">两个“自力更生”,把全厂上下压得喘不过气来。要他们自力更生恢复生产,谈何容易。但不恢复生产,就意味他们将要失去饭碗。厂长叶福荣把工人召集在一起,大声说:“自力更生就自力更生。我们大家一齐动手盖厂房,一齐动手造机器,一定要把生产恢复起来。”</p><p class="ql-block">厂长的话让工人们震惊了。让他们盖一间简陋些的厂房,他们有能力,但要他们造机器,那简直是异想天开。</p><p class="ql-block">但高明坤却心里一动:是啊,这应该是个好办法,那些机器并不很复杂,而且可以将铁架机器改成木架机器,需要花钱买的部件不多,只要有样机、有图纸、有懂行的师傅指导,一</p> <p class="ql-block">定能造出机器来。于是,不由自主地用力鼓掌。</p><p class="ql-block">叶厂长盯着高明坤,问:“你赞成自己造机器?”</p><p class="ql-block">高明坤用力地点了点头。</p><p class="ql-block">叶厂长又问:“你是否已有什么方案?”</p><p class="ql-block">高明坤把自己的想法全盘端了出来。</p><p class="ql-block">叶厂长显得十分激动,大声说:“高明坤的想法同我的想法一样。不过,他还想到用木架机器代替铁架机器,那样更省钱。这段时间,我们要勒紧裤带,把所有资金用于重建麻塑厂,资金再不够,可以向银行贷部分。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麻塑厂就有希望!”</p><p class="ql-block">工人们布满愁云的脸一下子放晴了。大家兴奋地笑着、议论着,一副跃跃欲试的劲头。是啊,如果麻塑厂能在自己手中重建起来,那将是非常值得自豪的事。</p><p class="ql-block">在叶厂长的具体安排下,建厂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建厂房的建厂房,造机器的造机器,大家夜以继日地干。高明坤被分在机器装造组,他见请来的两个师傅为了指导工人做工,检查工件质量,忙来忙去忙不过来,就去拿了一张图纸,打算自己按图纸做工。他看着图纸,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这样一串字:主轴套件:φ25,长度125,用料A3,数量300。他暗暗发笑了。这个师傅,怎么把“中”写成了“φ”,难道想搞技术保守?但谁都能看出“φ”就是“中”,想保守也保守不了,真笨!他正看着,一个师傅走过来,问他:“你看什么?”高明坤说:“我在看图纸,见你们太忙,我想自己按着图纸施工。哎,师傅,你怎么把‘中’字写成了‘φ’?”并指着图纸中的“φ”字让师傅看,师傅鄙弃地瞟了他一眼,说:“谁说那是‘中’字,这是图上直径的代号。连这也不懂,还说要自己按图纸施工?还是老实做工吧!”说着,拿过图纸,转身走了。</p> <p class="ql-block">高明坤知道自己闹了个愚蠢的笑话,尴尬极了。他是个极爱面子的人。他暗暗下决心,这个面子一定要争回来。于是,他牢记住图纸上的各种数字。晚上,他就去请教一个叫余永康的人。余永康曾在大学里当过教授,专门教授机械理论及制造,对政治经济学也颇有研究,因为反右斗争,他被下放回家,如今,被一家乡镇企业聘为技术员。</p><p class="ql-block">高明坤一见余永康,就尴尬着把自己今天所遭的尴尬说了出来。他以为余永康也会笑话他,岂知余永康一脸平静,说:“你能带着尴尬来求知,说明你是真心求知,这很对我的胃口。其实,φ只是直径的符号。直径乘以π就得出周长,3.1416是π的固定数字。要做出你所说的配件很简单,你用10公分宽,0.3公分厚的铁板,取25公分×3.1416 -(0.3公分×2)长的一段,就能做成合格的配件。为什么要在周长中减去(0.3×2),是因为0.3是铁板的厚度,一个圆包含了两处铁板厚度。”</p><p class="ql-block">高明坤听明白了,也看明白了,说声谢谢,转身就往工场跑。他用余永康所传授的方法做配件,果然成功。第二天,高明坤又拿上另一张图纸去请教余永康。第三天,又自行制出了合格的配件。两个师傅惊讶了,就走去问高明坤:“你是怎么学会自己开料制配件的?”高明坤说:“是请教了一个教授后才知道的。”这时候,两个师傅才认真注意起高明坤来。他们见高明坤长得地角方圆,两目充满灵气。知道他是个聪明仔,就说:“你以后不用再去请教教授了,我们教你,让你当我们的助手。”就这样,高明坤当上了师傅,他学会了看各种各样的图纸,熟记了许多新名词。</p><p class="ql-block">由于工人们齐心协力,大干苦干,不到一个月,就建成了简陋的厂房,不到两个月,50多台编织机和80多台编麻机也</p> <p class="ql-block">已装配完成。新的麻塑厂又在焦土上崛起,有了以前那样的热闹、那样的忙碌、那样的兴旺。</p><p class="ql-block">正当工厂重新进入忙碌的生产时,高明坤的恋情却发生了危机,叶丽英与他生疏起来了。高明坤约她散步,她说没时间。高明坤约她看电影,她说没兴趣。按以往,绝对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这无疑是一种推托。高明坤疑心大起,他决心追查真相。后来,他的一个朋友告诉他,有人把叶丽英介绍给一个当连长的现役军人,这个军人的家在樟木乡大锦村。</p><p class="ql-block">原来如此,高明坤顿时火冒三丈:你既然有外心,为什么不对我明言,难道怕我高明坤死缠着你不放?真是笑话!他决定找叶丽英问个明白。走不出十米,高明坤又冷静下来了。他觉得,叶丽英还是个可爱的姑娘,她热情大方,对人体贴,就连她经常表现出来的那种幼稚,在高明坤看来,也是一种可爱。她会使人觉得,她需要保护,需要教导,会使你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责任感。如今,她想改变主意去爱一个军官,这也不奇怪。在当时,一个女孩子能嫁上一个军官,是令人羡慕的事情。她之所以还不敢向自己坦白,大概是因为她还处在进退两难境地。于是,高明坤也改变了主意,把原来打算找叶丽英质问一番而改为找叶丽英好好谈谈了。</p><p class="ql-block">叶丽英见到高明坤来找她,显得局促不安,以往见面时的那种喜悦、大方没有了,有的只是一种慌乱和手足无措。高明坤对坐在一旁的叶厂长打了声招呼,就对叶丽英说:“我想找你谈谈!”叶丽英一声不响,不大情愿地领先走进房间。精明的叶厂长似乎看出了什么苗头,他追进房间,问发生了什么事。当他知道事情真相后,就阴沉着脸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当军人是暂时的,怕的是一辈子窝在大锦这个大山沟生活。”叶厂长甩下这句话就走了。叶丽英被说得满面通红。</p> <p class="ql-block">高明坤平静地说:“丽英,你如果一定要嫁那个军人,我不会拉你的后腿。但我觉得,我们谈了这么长时间的恋爱,不应当轻易放弃。我对你的感情是真诚的。自从与你谈上恋爱后,我就从来不再往别的女人身上想。有句这样的俗话:‘孩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我不赞成这种观点,但这句话也有一定的道理,说明人不是完人,拿人与人比,总有各人的长处。所以,要衡量一个人,必须全面地衡量,不能只拿这个人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我对你就是全面衡量的,论长相,有不少姑娘比你还漂亮;论才能,也有不少姑娘比你强。但从总体来衡量,我就特别喜欢你,钟情你。女人也一样,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否则,当你走到那山,还会发现还有更高的山,你就会觉得自己比别人矮,就会产生一个填不满的沟壑,使你终身得不到幸福。我不敢说自己是个优秀的男人,与那个军人比,我也会有短处,但我相信,凭着自己的一双手,绝不挨饿。你自己拿主意吧!”高明坤说完,转身欲走。叶丽英一拉住了他,说:“明坤,我错了,你要原谅我!”边说边扑在高明坤胸前哭了。她一边抽泣,一边撒娇般拍打着高明坤说:“明坤,你要原谅我!原谅我……”</p><p class="ql-block">时代在前进,科技在发展。随着化工原料被不断开发和利用,化工产品也在不断地占领着市场。塑料编织袋的问世和被广泛使用,把麻袋生产压在了最低层,压得不能喘气,不能动弹。笨重而价高的麻袋,在轻巧而价廉的塑料袋面前,根本不堪一击。单一生产麻袋的岑溪麻塑厂,在这场市场竞争中很快败下阵来。到1972年秋天,岑溪麻塑厂被迫改产,改为生产塑料。说是生产塑料,其实是将一些废塑料、旧薄膜、废旧塑料瓶、废旧塑料杯子等废旧塑料制品组织回来,由人工将它们分类,然后浸泡、洗净,再将它们炼化,制成可再生原料,然</p> <p class="ql-block">后将这些可再生的原料卖出去。</p><p class="ql-block">就是这么简单的生产技术,对麻塑厂的员工来说,依然是一张白纸。于是,高明坤他们被派出去学习了。他们到广东顺德找了一间对口工厂,就在这间工厂里学习。这间工厂也是用废旧塑料再生原料的工厂。那时候,人们把毛泽东思想定为行动指南,把毛主席指示视为大家的行动准则。毛主席教导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助人为乐”成为一种社会崇尚,被人们普遍接受。所以,高明坤他们在顺德不但得到热情接待,还得到了无私的技术传授。短短三个月,他们就基本掌握了全套生产技术。这次学习,使高明坤对化学也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的学习内容并不局限于学废旧塑料的再生技术,而是向更广的化学领域学习、研究,使他知道了不少的化学物名称,掌握了不少化学物品的属性和作用。像聚氯乙烯、聚丙乙烯、聚乙烯等等一大批化学物,他说得头头是道。</p><p class="ql-block">有了知识,就有了力量。高明坤他们回厂后,很快就起了骨干作用。高明坤在工人培训班上,拿着一种种旧塑料物品,讲着一种种化学名称,说明哪些化学品有毒,哪些化学品无毒,教他们如何挑拣分类,使工人们很快就掌握了其中要领。1972 年秋末,岑溪麻塑厂又进入了塑料再生原料的生产。</p><p class="ql-block">那时,我国经济还比较落后,塑料制品主要是地膜、雨披、水管、凉鞋、拖鞋、瓶盖、农药瓶等。那时,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很低,买一双塑料鞋,是破了补,补了又补,直补到它面目全非也舍不得丢掉。农民用地膜盖秧、盖其它禾苗,也是用了洗,洗了再用,破多少,补买多少,不轻易“浪费”。所以,组织废旧塑料就成了全厂难度最大的工作。</p><p class="ql-block">麻塑厂派出了三名购销人员,高明坤是其中之一。他们走南闯北,去找那些收购站联系,去同那些收购员交朋友,但成</p> <p class="ql-block">效并不显著,他们要收上一整车废塑料并不容易,有时又会被别的厂拉走。尽管他们四处奔走,但往往是扑空的时候多,有货的时候少。很多人把收破烂的人看成是最低层的人,而在高明坤他们眼中,这些人是上帝、是财神,这种人越多越好。他们恨不得这些人每天都能像风车那样密密地转,密密地走家串户收破烂,恨不得这些人每天都能收上一担半担的烂塑鞋、破塑布。但愿望终归是愿望,工厂经常会因缺乏原料而告急。</p><p class="ql-block">没有原料,就意味着工厂要停工,工厂停工,就意味着工人没有工资领。高明坤急了,他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必须另辟门路。高明坤是个喜欢思考的人,他遇到什么问题,碰见什么有趣的事,哪怕是完全与自己无关的事,他都喜欢去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想其中的利弊得失,想事情的起因和结果,想那些人会怎么想,想那些人会怎么做。总之,他把想当做一种乐趣,当做一种增长知识的途径。特别是在重建麻塑厂、转产再生原料的工作中,他亲身体会了想的喜悦、想的成功,使他对想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更迫切的欲望。现在,他就在想,在漫天地想。他想农民地里的薄膜,想收购站里的烂塑鞋,想收破烂人老是空着的两只大箩筐……。想着想着,他又想自己的工厂,想那空空的仓库,想那正在拾散落在地的碎塑片的工人。接着,他又想他曾经去学习过的广东顺德的那间厂。他不知道那厂现在是否缺原料,但他清楚地记得,在他学习期间,那个厂是不缺原料的,那些破旧塑料简直堆积如山,这是自己的工厂从来没有过的。他们是从哪里购得那么多原料的?对了,他们厂还有一种不是烂塑鞋、破塑膜之类的原料,那种原料用袋装着,不用泡洗就可直接往注塑机倒,一小片一小片,一小粒一小粒的,虽然碎小,但却新。那是种什么原料呢?高明坤迫不及待地挂通了顺德塑料厂的电话,终于得知,那是塑</p> <p class="ql-block">料鞋厂的边角料,其价格并不比那些烂塑料高多少。高明坤高兴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车边角料,能顶数十车破旧薄膜,这可是个很大的原料市场。他为自己能发现这个原料市场而欢欣鼓舞,为自己即将去开辟这原料市场而摩拳擦掌。第二天,他就先梧州,后南宁、桂林、柳州,一个个厂跑,一个个厂求,求爷爷、求奶奶,终于运回了三车塑料边角料,解了工厂的燃眉之急,使工人们高兴得差点要欢呼起来。但是本来值得高兴的高明坤,这时却偏偏高兴不起来。他通过这次购买边角料,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这种边角料是一种抢手货,而且,很多厂在抢。这次能买回三车,他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而且让自己当了几回孙子才买回来的。要不是人家看他工厂困难,看他可怜,看他是第一次相求,未必就会把边角料卖给他。他明白,这种办法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就是使用,也未必有效。他必须另辟蹊径,与这些单位攀上交情,建立起较固定的供销关系,只有这样,原料才能得到保证,否则,工厂照样要过那种吃上顿愁下顿的日子。</p><p class="ql-block">为了解决原料问题,高明坤整天苦思着如何与那些塑料制品厂攀交情,如何去打那些边角料的主意。但出乎他意料的是,办法还没想出来,机会就与他迎头碰上。那天,他去柳州塑料制品厂,想求厂长卖点边角料给他,谁知刚进厂办公室,就见该厂余厂长正对他的手下大发脾气:“到现在还购不回增塑剂,不是要看着工厂停产吗?……”</p><p class="ql-block">高明坤听到这个厂正缺增塑剂,心头豁然一亮。他清楚地记得,在梧州塑料厂时,正听到厂长在抱怨计委,说增塑剂配得太多了,而添加剂又配得太少了,叫他们如何生产。他知道这正是帮他们调剂有无的机会。于是,就说:“厂长,我能帮你买到增塑剂。”</p> <p class="ql-block">厂长看着高明坤,既惊讶又激动:“真的?”</p><p class="ql-block">“真的!但你要调剂一些添加剂给对方。”</p><p class="ql-block">“那好办!我们正有富余的添加剂。你说,怎样才能互调?”</p><p class="ql-block">高明坤走近电话机,说:“借电话用用。”</p><p class="ql-block">余厂长连忙捧起电话机,送到高明坤面前。</p><p class="ql-block">高明坤拨通了梧州塑料厂的电话,找到了该厂李厂长,说:“李厂长,我是岑溪的高明坤,我帮你找到塑料添加剂了,但你得用富余的增塑剂互通有无。”当得到明确答复后,高明坤就把话筒交给余厂长,让他们直接商谈互调事宜。</p><p class="ql-block">当余厂长放下话筒时,那神情就像卸下了一副重担。他激动地拍着高明坤的肩膀,说:“好小子,你真行,帮我解决了大难题。从今天起,我厂的边角料就是你的了。”</p><p class="ql-block">余厂长高兴,高明坤更高兴,因为他不但有了一个固定的原料供应点,而且悟出了一个道理——帮别人就是帮自己!他认识到,只要自己有诚信,守诚信,乐于帮人助人,就会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于是,他注意同更广泛的人交谈,注意了解各个工厂的情况,注意了解市场行情,注意收集各种各样的信息,他要用自己奉行的诚信和掌握的信息,广泛交友,真心助人,树立自己在同行中的威信,获取同行们的支持。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先后又为南宁、桂林、广东顺德等好几间工厂提供了重要信息,为他们解决了难题。这些单位的领导都把他当做知心朋友,都愿意给予他大力支持。高明坤不用再为原料犯愁了。</p><p class="ql-block">这时候,高明坤本可以松一口气,过上一段轻松自在的日子。但高明坤没有这样想,也没有这样做,他是个闲不住的人,他脑子里又闪出了另一个念头——搞原料深加工。</p> <p class="ql-block">高明坤能闪出这样的念头,完全得益于他与余永康的交往,他把余永康当老师般尊敬,当权威般崇拜。他会经常到余永康家,听余永康讲机械学、经济学等方面的问题。余永康对高明坤有如此强的求知欲也大为赞赏,常常是倾其所知,尽情交谈。他同高明坤讲过,以原料基地为基础建工厂,虽然是一个好方法,但最好的方法还是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建工厂,产品能适应市场需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他还对高明坤讲过,作为一个地方,一个工厂,靠出卖资源、出卖原料是很吃亏的,必须对原料深加工才能赚大钱。余永康每次同高明坤讲经济学,都是既讲理论,又举例子,每次都使高明坤增加不少知识。这次,高明坤能想到搞原料深加工,也是因为受到余永康所讲理论的启发。</p><p class="ql-block">高明坤找到厂长,把他的想法和盘托出。并说,我们资金不多,可以从小做起,先生产一些药瓶盖、药丸壳之类的小东西。产品销路我也联系好了,梧州药厂需要这些东西。至于技术问题,可以请求广东顺德厂协助,相信也不难解决。</p><p class="ql-block">经过多年的考验和观察,厂长完全相信高明坤的能力。于是,立即表示赞成,并组织有关力量做好筹备工作。</p><p class="ql-block">高明坤再一次来到顺德塑料厂,厂长热情地接待了他。但在交谈过程中,厂长总显得心事重重。高明坤以为他是不愿支援技术人员,又不好意思说出,所以显得左右为难。于是说:“厂长,如果你觉得有困难,就当我没说算了。”</p><p class="ql-block">厂长连忙说:“不是,不是,你要两三个技术人员,是小事,我们一定支持。”</p><p class="ql-block">高明坤又问:“那么,你是碰到其他难题了?”</p><p class="ql-block">厂长叹了口气,说:“我们这些乡镇企业,难啊,原料配给不列入国家计划不说,连机械配件也不列入国家计划。我们</p> <p class="ql-block">用于机械加工的白钢刀,合金刀头等都不够用,有四台机器的轴承也坏了,我们的采购员几乎跑遍广东也买不到,将近一个月了,就这么搁着。唉——”</p><p class="ql-block">高明坤轻松地笑了,不但笑了,还显得有些激动。原来他有一次去拜访一个在物资局工作的朋友时,见到店里的地上堆着一批轴承,其中有干干净净的,也有沾满灰尘的,就问:“这些轴承既然卖不出去,为什么还购进这么多?”他的朋友说:“这是上级计划部门按计划安排的,我们只能按计划数量分配购进。其实,广西的工厂少,乡镇企业也少,许多机械配件都有富余。”</p><p class="ql-block">这种事,对许多人来说,往往是听过就算了。而高明坤就不同,他喜欢广泛收集信息,便于帮己帮人。所以,他把这件事也牢牢记在心上。如今,居然也发挥了作用。</p><p class="ql-block">他站起来,拍了拍厂长的肩膀,说:“厂长,别担心,我能帮你买到轴承和白钢刀、合金刀头。”</p><p class="ql-block">厂长眼睛一亮,激动地说:“高明坤,我越来越看出你是能人了,如你能帮我解决这个难题,我可以无偿支援你一批模具,那三个技术人员,也不用你支付任何报酬,直到把你们的工人教会操作,教会制作模具。”于是,一笔看似不等价的交易成功了。高明坤只用一条信息,就换来了价值上万元的模具和技术人员报酬。</p><p class="ql-block">工作进展如此顺利,大大出乎工人们的意料,也出乎高明坤的意料。大家振奋精神,腾厂房,安机器,搞工人培训,搞试产。产品拿到梧州市药厂作鉴定,很快就拿回了购销合同。麻塑厂又一次迎来了兴旺时期。</p><p class="ql-block">随着时光的流逝,随着感情的加深,高明坤和叶丽英的恋情也瓜熟蒂落。1975 年冬天,高明坤和叶丽英喜结良缘,组</p> <p class="ql-block">织起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p><p class="ql-block">1979年春节刚过,高明坤的好朋友叶文亮就向他透露了一条消息,县里正在筹建水厂,那是一个国营厂,今后,厂里的工人都可转为国家正式工人。现在名额还没满,像高明坤这样的人才,水厂一定求之不得。</p><p class="ql-block">这条消息对高明坤来说,无疑是条好消息。他虽然对麻塑厂有很深感情,但要他在这样小小的集体单位过一生,他不甘心。他虽然不敢自称自己有鸿鹄之志,但他非常盼望自己能到更广阔的天空去飞翔、去磨炼、去增加见识、去增长才干、去显示才能、去做更多的事。第二天,他就去找县里的分管领导。这个领导也认识高明坤,了解高明坤。高明坤一开口,他就同意了。</p><p class="ql-block">当时的岑溪水厂,其实是一个很小型的水厂。水源只是来自一个大水井。只要将原有的水井拓宽,在四周砌上浆砌石,用水泥、石灰抹平荡亮,把井底的淤泥挖光,垫上一层干净的厚实砂石,在井边建一间柴油机房,再在一百多米高的半山腰修建一个大蓄水池,整个水厂的土建工程就算完成。接着,就是为各个用水单位铺设供水水管,在井边安装柴油机、抽水机。再接着,就是轮流值班抽水,护理管道,到各用水单位抄水表、收水费。在这些工作中,高明坤虽然也干得很起劲,但他总觉得这些工作太简单、太平常了。周而复始地干这些工作,他感到乏味,就像嚼一盘不够盐的菜,怎么嚼也嚼不出合胃口的味道来。但是,他想不到,就是那样简单的工作,有时也会引出很复杂的问题来,使你品尝不是味道的味道。</p><p class="ql-block">那是一个春天的早晨,高明坤轮休在家。还在春眠不觉晓中,突然传来一阵急剧的拍门声,一个声音在高叫:“高明坤!高明坤!”高明坤急忙起身开门,门前站着他水厂的一个工友,</p> <p class="ql-block">这个工友神情焦急,气喘吁吁,一见高明坤,就说:“快!几十人围着厂长,喊打喊杀,大家叫你立即去解围。”高明坤问:“怎么会发生这种事?”工友说:“昨晚值班抽水的工人逃班,柴油机柴油漏出他也不知道。现在,满田满垌的禾苗都沾满了柴油。农民逼着厂长赔偿。”</p><p class="ql-block">高明坤匆匆抹了把脸,就直奔水厂。到了水厂,见到那阵势,确也吓人,80多人把矮小的水厂办公室围得水泄不通。那些男男女女,有的拿着锄头,有的拿着扁担,有的拿着木棍,个个捋手把臂,大吵大嚷,连公安派出所的干警也无法控制局面。</p><p class="ql-block">那时的农村,还是生产队组织,他们有他们的组织纪律,只要生产队长一声令下,要你上山种木薯,你就得上山种木薯,要你下田插秧,你就得下田插秧。碰到集体利益受侵害,他们又会同心协力,全民出动,谁要是临阵退缩,就会被“千夫齐指”,就会被扣工分。所以,同生产队发生矛盾,发生争斗,是非常令人头痛的事。</p><p class="ql-block">水厂厂长被困在窄小的办公室,门牢牢地关着,门外站着几个水厂工人,他们一边向农民解释,一边挡着涌动的人群。厂长是个南下转业干部,他虽然身经百战,数次出生入死,但那时面对的是敌人,他可以无所顾忌。而如今面对的是阶级兄弟,是人民内部矛盾,自己又明显理亏,他就不懂如何施展手脚了。他本想向农民做些解释,但他说的普通话,农民们听得半懂不懂,农民说的本地话,他也听得半懂不懂,根本无法沟通,不过,那些农民要他赔偿所有损失的话,他是听懂了,而他又根本没有那样的经济能力。他只能坐在办公室里,铁青着脸,任凭怒火在心中燃烧。他恨不得把那个失职的工人拉出去枪毙。</p> <p class="ql-block">高明坤一到现场,就先对现场形势暗暗地作估测。他觉得,在这样人员众多,群情激愤,场面混乱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谈出什么结果来,搞不好,甚至还会激化矛盾,使冲突升级。惟一的办法是将人员疏散,双方派出代表进行谈判,才能拿出妥善的办法来。但是,他不敢进办公室向厂长反映自己的意见,他怕办公室的门一打开,激动的农民会涌进去,场面就会更加混乱不堪。</p><p class="ql-block">高明坤只得越权而为了。他走进人群,高举着双手,大声喊道:“各位乡亲父老,我叫高明坤,我是水厂工人,也是你们的邻舍,我想同大家讲几句话。”</p><p class="ql-block">场面沉静了一下,但立即又被一遍遍吵闹声打断。</p><p class="ql-block">“我不管你是谁,不赔偿损失决不罢休。”</p><p class="ql-block">“对,他就是天王老子我们也不怕。”</p><p class="ql-block">面对这种局面,高明坤既不躁,也不恼,等到吵闹声停止,他又说:“请大家相信我,我高明坤决不会做出伤害大家利益的事。看到这么多禾苗受灾,我也心痛。但是这样吵闹并不能解决问题,我建议,双方派出代表,会同公社、大队的领导一起坐下来好好协商,拿出一个公平、合理的办法来。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人们的心情开始平静,大家窃窃私语起来。高明坤抓住机会走到队长跟前,说:“队长,你看这个办法好不好?”</p><p class="ql-block">队长思索了一下,说:“看来,只有用这种办法了。”</p><p class="ql-block">高明坤又说:“那你快去召集大家推选代表,我去请示一下厂长。”</p><p class="ql-block">在生产队长的号召下,农民们聚拢在一起,开始推选代表。高明坤走进水厂办公室,厂长立即上前紧握他的手,连说:“多亏你了!”</p> <p class="ql-block">高明坤微笑着说:“为水厂出力,也是我的责任。厂长不怪我擅自做主,我就感激万分了。”</p><p class="ql-block">厂长连忙说:“哪里话,哪里话!这次协商,你就当代表了,还要什么人去,由你来挑,但赔偿不能超出我们的能力。”</p><p class="ql-block">“请厂长放心,我不会出卖水厂的。”高明坤显得坚定自信。</p><p class="ql-block">在泥泞的田基上,走着高明坤和水厂的另外三个协商代表。他们在认真地查看着禾苗的受灾情况,分析着有何补救措施。他们不忍心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也不能让农民敲水厂的竹杠。他们必须找出一条合情合理的办法,妥善地把问题解决好。</p><p class="ql-block">协商会上,生产队所在的城关公社书记和城厢大队支书当上了调解人。生产队一方代表提出水田受灾严重,要求水厂赔偿当造的粮食收益。</p><p class="ql-block">高明坤代表水厂方发言,他说:“我认为,要妥善处理好问题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坚持两个原则,采取三条补救措施。一种现实是,由于水厂工人的失责,致使生产队的大片稻田受灾,水厂必须做出补偿。另一种现实是,水厂是个新建的厂,目前还欠着大笔贷款,不可能拿出太多的钱来补偿。要坚持的原则是:第一,目前,禾苗还可挽救,我们不能放手不救,否则,就会造成农田使用和粮食生产的浪费。毛主席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犯罪,我们不能做出犯罪的事;第二,补偿要合情合理。也就是说,补偿方的赔偿不能低于实际损失,受补偿方不能提出高于实际损失的要求,一切要按毛主席‘实事求是’的指示办。至于补救措施,一是由水厂大量往受灾农田冲水,并派工人泼水将禾苗上的柴油冲净,直到稻田基本恢复无油状态;二是由水厂组织人力,把灌溉渠里沾有柴油的草全部锄</p> <p class="ql-block">净,再用水将残留的柴油冲净,不留后患;三是由水厂给每亩受灾田补偿30斤化肥。已有20多天生长期的禾苗,被漂在水面的柴油怡泡一天,确有损害,但损害程度不会很大。现在,正是二次耘田的时间,你们不用增加人就可给禾苗施肥,对二次耘田,你们平时每亩只施15斤化肥,现在给你们增加了一倍,完全可以弥补禾苗所受的损害。况且,你们本应每亩要施15斤肥,现在,你们连这部分化肥也不用买了,你们等于是因祸得福。我想,这样的补救、补偿办法,大家不应再有异议。”</p><p class="ql-block">对高明坤提出的方案,公社书记和大队支书记都极表赞同。生产队的代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觉得这补偿与他们原先的要求相差太远,但又提不出更好理由反驳,只得默认。生产队长还干脆卖了面子,大声说:“好!看在高明坤的面上,就这么办!”</p><p class="ql-block">一起尖锐的矛盾,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全厂的工人都欢欣鼓舞,都认为是一个奇迹。从此,高明坤的名字在更多的单位传开了。</p><p class="ql-block">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重教育、重人才”的良好风气也逐步形成。但“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国家拿不出足够的钱来办教育。为了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国家号召大搞勤工俭学,允许教育单位经商办企业。在这种形势的推动下,岑溪教育局成立了勤工俭学公司,许多学校都兴办了勤工俭学项目。在教育部门,要找个有文化的人轻而易举,但要找个懂搞经济的人,却有困难。于是,教育局开始从各单位“挖”人才。高明坤也在被“挖”之列。</p><p class="ql-block">有一天,岑溪教育局陈副局长约见高明坤,陈局长从事教育工作半辈子,也是岑溪的名人,他精明能干,有很强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能力和组织能力。对高明坤的情况,他是做了充分了解的。他知道,高明坤聪明,上进心强,有经商头脑,有办企业经验,有广泛的社会交际能力,特别是有很强的应变能力,是个难得的人才。他决心把这个人才“挖”过来。</p><p class="ql-block">高明坤对陈局长要约见他,感到很惊讶。他虽然也认识陈局长,但平时见面,只是打声招呼而已。非亲非故,也没有深交,从事的行业也不同,这个大忙人怎么想到要见他。他怎么也想不出其中理由。</p><p class="ql-block">“陈局长,你好!”高明坤一进办公室,就热情打招呼。</p><p class="ql-block">“哦,到了。请坐!”陈局长讲话历来是简短、直接,对人历来是客气、随和。他离开办公桌,和高明坤并排坐在木沙发上。</p><p class="ql-block">“怎么样?在水厂干得如何?”</p><p class="ql-block">“勉勉强强!”</p><p class="ql-block">“说实话,水厂的工作接触面窄,工作程序简单,不适合你的性格。到教育局怎么样?”</p><p class="ql-block">高明坤吃惊地看着陈局长,说:“陈局长,我小学也没有毕业,你要我来教育局,岂不是赶牛上树?”</p><p class="ql-block">“高明坤,我要是找老师,绝不找你。我如今要找的是对发展勤工俭学有用的人。教育局成立了勤工俭学公司,你是合适人选。你到那里可以大胆施展手脚。另外,勤工俭学公司是国家事业单位,你在那里工作,就是以工代干,就有机会转为干部。对公对私,都有好处。”</p><p class="ql-block">高明坤被说动了。1982年秋天,他成为岑溪县勤工俭学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p><p class="ql-block">到了勤工俭学公司,高明坤才了解到,要发展勤工俭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些学校既无资金,又无场地,也缺人</p> <p class="ql-block">才,甚至连可抽调的人力也没有。一张白纸,容易写上字,但一只空煲,却很难煲出饭来。当然,自己既然到了勤工俭学公司,就有责任发展勤工俭学,哪怕捧着一只空煲,也要想法煲出饭来。</p><p class="ql-block">经过调查,他觉得学校要搞勤工俭学,只能从种养入手,只能靠发展种养来起步。有些学校有坡地、有山场,有些学校有住宿生、有猪栏,于是他就引导那些有山场坡地的学校种果树、种经济作物,发动那些有住宿生的学校扩大猪舍,增加饲养量,并变传统饲养为科学饲养。教育局也及时召开各种现场会,让各学校领导参观现场,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在这种动力推动下,全县各学校纷纷因地制宜,兴办了勤工俭学项目。全县的勤工俭学工作有了起色,有了发展。</p><p class="ql-block">有一天,高明坤到一个学校了解情况,见这个学校毕业生正在照毕业相。全校200多毕业生,把操场站得满满当当。他们一班一班地拍着集体相,一伙一伙地拍着留念相,一个一个地拍着半身相、全身相。毕业生显得兴高采烈,拍相人喜得眉开眼笑。是啊,哪个毕业生不想在毕业的时候留下纪念相,哪个拍相人面对这么大一笔生意,会不乐得心花怒放。</p><p class="ql-block">这个热闹场面深深触动了高明坤,也深深刺痛了高明坤的心。全县每年数万名中小学毕业生,每个毕业生照二三元钱的相,全县就是十几万元的营业额,其中的利润也非常可观。如果勤工俭学公司把照毕业相的工作统一包起来,所得利润又与各有关学校分成,岂不又是一项勤工俭学项目,这种吹糠见米、有赚不蚀,对教育十分有利的项目绝不能放弃。高明坤觉得,教育本身就是一块瘦田,就这么一点点肥水,不能再让它流到外田了。</p><p class="ql-block">在教育局陈副局长的支持下,勤工俭学公司成立了一个照</p> <p class="ql-block">相小组,专门到各学校拍毕业照。高明坤成了其中一员。由于这项工作与各个学校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得到了各学校大力支持和配合,一年下来,这个照相小组居然为勤工俭学公司和各有关学校赚取了近4万元利润。成了全县赚钱最多的勤工俭学项目。为了方便工作,教育局买了一辆半旧吉普车,为了节省开支,高明坤又成了教育局的兼职司机。</p><p class="ql-block">五年前,高明坤就学会了开货车,如今开吉普车,当然是驾轻就熟。他不但熟练开车,还十分爱车护车。车一有小毛病,他就会自己动手修理,节约了不少修理费,所以,很得领导赏识。一年后,汽车进入大修期,需进厂进行大修。本来,作为司机的高明坤,只要把车开进修理厂,说明要对车辆进行大修,他就可以坐享其成了。但高明坤却不想丧失一次学习修车的机会,也不想让单位花费太多的钱。所以,他自己动手,把汽车的有关部件拆下来,洗干净。再请一个技术高明的修理师傅帮助修理。他一边热情地做着师傅的下手,一边不停地问这问那。把机器的每个部件以及每个部件的性能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将那些容易出毛病、难于修理的部件也弄得明明白白。</p><p class="ql-block">修理结束一结算,人工及材料等,总共才花去1000多元,比入厂修理节约了一倍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