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在时光展品里,触摸“共和国脊梁”的温度

江华

<p class="ql-block">走进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在时光展品里,触摸“共和国脊梁”的温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4日,我们来到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参观“共和国脊梁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p> <p class="ql-block">馆内展现了从“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到在数学高峰上攀登的华罗庚、陈景润,为国家深探事业燃尽生命的黄大年,点亮中国“天眼”的南仁东……新中国科技史上,这些闪亮的名字如星辰般璀璨,撑起了民族复兴的科技脊梁。</p> <p class="ql-block">位于北京奥林匹克文化结合区的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于2024年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正式开馆,将500余位科学家的学术人生浓缩于此,让14.7万件实物、34.5万件数字化资料、上百万分钟音视频,成为触摸科学精神的“时光窗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走进博物馆,仿佛踏入一部立体的中国科技发展史。主展“共和国脊梁——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里,190余位科学家的故事通过400余件(套)实物静静流淌:或许是一页写满公式的手稿,墨迹里藏着深夜实验室的灯光;或许是一台陈旧的科研仪器,金属外壳上还留着反复调试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专题展更像是精心打磨的“时光切片”——“许身国威壮河山”展中,邓稼先故居客厅复原场景让人恍若穿越,木质桌椅、旧书架还原着他“隐姓埋名二十八年”的平凡日常,与他为核事业奉献的伟大形成动人呼应;有人在“纪念邓稼先百年诞辰生平事迹展”的留言本前久久伫立,一笔一画写下对先辈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选择——钱学森的初心与信仰展”里,每一份文献都在诉说他当年冲破重重阻碍归国的坚定,“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的誓言,至今仍振聋发聩。</p> <p class="ql-block">展厅里,总有让人驻足沉思的瞬间。有人在“归来——20世纪50年代留美归国科学家展”的展柜前放慢脚步,试图从泛黄的书信里读懂他们“放弃国外优渥条件,回国建设”的赤子心;</p> <p class="ql-block">还有人在一段科学家的录音前闭上眼,沙哑的声音里满是对科研的执着,让人瞬间理解“科学家精神”从来不是抽象的词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正如博物馆墙上的文字所言:科学家精神的传承,或许就在一份手稿前的驻足中开始;培育,或许就在一行文字的阅读中萌动;光芒,或许就在一段录音带来的沉思中散发。</p> <p class="ql-block">这座集“采集、馆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于一体的精神殿堂,不仅在讲好中国科学家的故事,更在让创新与科普比翼齐飞。</p> <p class="ql-block">当越来越多人在这里触摸到科学的温度、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必将有更多人怀揣着对科学的热爱与对祖国的赤诚,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在科技报国的道路上坚定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