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在广播听到这个音乐,有通知了,不管什么通知都用这个旋律,当你 在街边正与密友正说得起劲,说到那家昨晚两公婆打架,家婆与新抱正在大吵,这间厂自从下乡的子弟回来后,说得夸张一点,一半职工都是亲戚,瓜拉藤藤拉瓜,他的儿子娶了南区的某家的女儿,而他亲家的女儿又嫁了压榨车间的某个老工人的儿子。但是只要听到这个旋律,一定会停嘴静听。因为通知里的内容说不定同自己有切身的利益。还有一个是文娱通知,那首新疆曲现在都记不起来了。总之就是有一种欢愉的感觉。通常是说几点钟在大会堂放电影,又或有一个歌舞团来表演。又或本厂的粤剧团,话剧团有表演。最是欢愉的是今晚电影后举行交谊舞会。到时会把所有长凳搬埋一边。还要洒上一些滑石粉在舞池里让舞友们拉步拉得轻松。这是64年四清前文娱生活最活跃的时候。以后就无人敢再搞了,后来糖厂又换了赛道搞足球,这个也是搞得有声有色,在糖纸系统也打出了名堂</h1> <h1>刚到旧地最先见到的是这个保安,问拍什么,我说我是这里的子弟,尽管看上去老了一点,这句话起作用,立即指着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士说,她是黎至爱的女儿。想不到至爱的女儿那么漂亮。</h1> <div><br></div><div><br></div> <h1>三楼</h1> 四楼 <h1>一二楼可能有人住</h1> <h1>这间是黎洪伯伯的旧居。</h1> <h1>这间是我父亲曾住过的一个单元,</h1> <h1>真是有点伤感,为何会这样。</h1> <h1>石米楼,是八十年代初的建筑物,我在珠海的房改房,可能年龄比这个还长,因为外墙是批荡的。石米墙之后就是马赛克,八十年代后期,再后一点的就是贴瓷砖了。</h1> <h1>同一幢楼的,就是这间有完整的对联。是401.后来不知是不是陈炳坤住这里。可能有人住在这里。外边看到有衣服。</h1> <h1>从这里上北街,上大街,</h1> <h1>这块屋地原来是种蔗的</h1> <h1>这一座原来是银行,</h1> <h1>再望一眼,拜拜。</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