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穿过树梢,洒在宝塔层层叠叠的屋檐上,仿佛为这座静立山间的古塔披上了一层金纱。我沿着石阶缓步而上,四周绿意盎然,鸟鸣清脆,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香。这座塔不高,却自有其庄严气度,像一位沉默的老者,守望着岁月流转。抬头望去,塔顶的金色宝珠在蓝天映衬下熠熠生辉,仿佛指向天心,也牵引着人心向静。</p> <p class="ql-block">走到近前,才看清这是一座佛顶塔,红墙金顶,九层四面,仿若从唐风古韵中走出的遗珍。每层屋檐都微微翘起,如飞鸟展翼,带着几分灵动的庄严。塔身沉稳厚重,不张扬却压得住整片山林的气场。我绕塔而行,阳光透过树叶斑驳地落在肩头,仿佛有某种无声的诵念在耳边低回。这里没有喧嚣,只有风过林梢的声音,和自己渐渐放慢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午后,我登上半山腰的一处观景台,回望整座佛顶塔。它矗立在绿树环抱之中,深红塔身与蓝天白云相映,塔顶金饰在阳光下闪烁,宛如佛光轻洒。周围的植被生机勃勃,阳光穿过叶隙,在地面织出斑驳光影。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佛在山中,山在佛里”,大概就是这般意境——自然与人文交融,静谧与庄严共生。</p> <p class="ql-block">塔旁立着一块介绍牌,写着佛顶塔的来历:通高88米,仿唐代楼阁式塔,建筑面积约五千平方米。原来它不只是风景,更是一段历史的重现。唐代的雍容与庄重,在这一砖一瓦间悄然复活。我不由驻足细读,仿佛透过文字,看见了千年前工匠们一锤一凿的虔诚。这塔不只是建筑,更像是时间的容器,盛满了信仰与匠心。</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一座现代与传统交融的建筑群映入眼帘。弧形的网格结构与金色球体穹顶并立,像未来与历史的对话。广场开阔,绿树成荫,游人如织。我走进其中,触摸那冰冷的金属与温润的木纹,感受到一种奇妙的平衡——古老的精神并未被时代冲淡,反而在新的形式中重新焕发生机。</p> <p class="ql-block">最令人惊叹的是那座由无数金色三角形组成的穹顶,在阳光下闪烁如星河倾泻。一旁的网格建筑则以柔和的粉红呈现,与自然的绿树、蜿蜒的溪流相映成趣。水声潺潺,光影交错,仿佛走进了一幅流动的画卷。现代设计与自然山水在这里达成了某种默契,既不争锋,也不退让,而是彼此成全。</p> <p class="ql-block">更远处,一片水域上覆盖着巨大的网格顶棚,线条交错,几何之美令人屏息。人们聚集在水边,或坐或立,谈笑风生。背景是苍翠山丘,云层低垂,光线柔和。我坐在一旁的石阶上,看着这一切,忽然觉得,所谓文化风景,不只是古迹与山水,更是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共处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夜</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时,我再次回到主殿前。一块金色牌匾在灯光下静静发光,上书“悟真堂”三个大字,下方刻着一行小字:“坐亦禅,行亦禅,无穷般若心,语默动静体自然。”我默念良久,心中一片澄明。原来这一日的行走,并非只为看景,而是为了在塔影、湖光、风声与人语中,找回那份本真的宁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