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凤田秋阳里的耕耘与相逢</span></p><p class="ql-block"> □ 瑞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十月下旬的风,总带着热带阳光特有的暖意,却又被村道两旁的“步步高”滤得清爽。2025年10月25日下午四点,村友林升杰骑着电动车载我往村东的凤田去,车轮碾过干净的村路,枝叶在风里轻轻晃,细碎的阳光落在肩头,竟没有半分燥热。</p><p class="ql-block"> 凤田就在眼前了,浅灰色的土地像一块被熨平的绒布,没有农作物的葱郁,却藏着更动人的生机。脚踩上去时,松软的土壤从指缝间漫出来,带着雨后的湿润——升杰说,这是村民忙着备耕的痕迹,犁铧划过的纹路还清晰地嵌在地里,像大地写满期待的诗行。去年这时节,玉米秆早已蹿到一米多高,今年雨水多,播种要稍等几日,但村民们早把土地翻整妥当,就等一场好时机种玉米。远处的山岭裹着浓绿,近处的田埂泛着土黄,两种颜色撞在一起,倒比任何油画都鲜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正举着手机选角度,身后忽然传来汽车引擎声。转头时,林日挺的车已停在田埂边,车窗降下,是他熟悉的笑:“就知道你们会来这儿!”他刚接上苏培分从村里出来,要去自家槟榔地察看。早年他在省外做旅游生意,后来回东方市办实业,却总惦记着村里的土地,先是在自家园地种槟榔,嫌零散,又租下邻居几亩地连成一片。“今天来商量装喷灌,”他指着不远处的槟榔林,眼里亮着光,“科学浇水,既省水又长果子,种地也得赶赶新法子。”</p><p class="ql-block"> 四个人站在备耕的田里,风把话题吹得很远。我们都是从这片土地上的人,如今踩在熟悉的土上,心里满是踏实的安然。日挺说起小时候在田里追蝴蝶,升杰聊起去年玉米丰收时的忙碌,苏培分笑着数今年要种的作物——话语里没有宏大的词,却全是对这片土地的热望。最后,我们三人并肩站在犁痕旁合影,阳光把影子拉得很长,浅灰色的土地成了最好的背景。</p><p class="ql-block"> 离开凤田时,没有看见作物生长的模样,却看见比生长更动人的景象:村民们握着锄头的手、规划喷灌的眉眼、盼着丰收的心,都在这片土地上扎了根。风里似乎已经飘着玉米的甜香、槟榔的清苦,那是耕耘的味道,也是希望的味道。原来最动人的风景从不是现成的绿意,而是人们弯腰劳作时,在土地上写下的,关于热爱与实干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025年10月25日 星期六 九月初五 于海南东方感恩福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