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安阳老年大学的校园里,在安阳市的大街小巷,你常能看到这样一幕:一位精神矍铄且帅气的男士,被一群手执相机的银发学员簇拥着,他们时而俯身捕捉晨露,时而仰拍飞鸟,时而描向古建筑,时而捕捉行人的优美瞬间。这位,就是摄影班的尚红军老师——一位用光影为晚年生活绘色的摆渡人。</p> <p class="ql-block"> 尚老师的摄影教学,从不止于技术。他常说:“你们手里的不是相机,是第三只眼睛,是用来重新认识世界和发现美的。”在初学者颤抖着握不稳相机时,他会轻抚对方手背:“别急,你这双见过六十年风雨的手,比谁都稳。”他从不说深奥的术语,而是把光圈比作瞳孔,快门速度比作心跳——这些来自生命的比喻,让复杂的原理瞬间通透。</p> <p class="ql-block"> 尚老师还是高产作者,每周都有文章见报或美篇出现,他不仅教摄影,还教大家如何编写制作美篇。</p> <p class="ql-block"> 更动人的的是,他教会了学员如何“看见”。他带着大家清晨五点在洹水边守候,不是为了拍出完美日出,而是感受光如何一寸寸吻醒大地;他组织“拍身边”活动,让学员把镜头对准老伴布满皱纹的笑脸、阳台上盛开的花、菜市场氤氲的烟火气,他组织记录✍️“安阳南大街开街”拍摄活动,留下2025年国庆节安阳南大街开街的历史记录。“摄影不是要走到多远的地方,”他说,“而是让寻常日子显影。”</p> <p class="ql-block"> 一位女学员在尚老师手把手的教授下,通过镜头却重新发现了色彩——她拍的照片在市里拿了奖,但比获奖更珍贵的是,儿子说:“妈,我从不知道您的眼睛这么亮。”学员穆亚清拍摄的甲骨文体操🤸♂️组图一路被推荐,并荣获市级、省级、国家级奖项。</p> <p class="ql-block"> 摄影所显影的,何止是摄影技术?更是被岁月尘封的感知力。尚红军,这位光影的摆渡人,不用高深理论,只以生命理解生命,以心灵点亮心灵。他让每一台相机都成为一支笔,写下不被年龄定义的精彩。在他的镜头里,没有“老年人”,只有永远年轻的生活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