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https://gs.amazon.cn/"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amazon</a><br> Kris在亚马逊网站有超过十年的销售经验,经过观察发现,很多新手卖家,无论何时入局,都会踩一样的坑,很多亚马逊新手卖家在起步阶段常因经验不足或信息差误入“雷区”,导致资金损失、账号受限甚至封店。<br> 于是,kris总结了以下12个高频踩坑点,并按风险类别整理,附避坑建议供你(无论是否是新手)提前防范:<br> 一、账户安全与合规类(易致封号)<br> 这个好像很多卖家都会很小心,好像都知道这个大坑,但是每年都有大量卖家被封号。有必要再提醒大家。<br> 1.违反平台政策<br> 就是大家都清楚的:刷单、虚假评论、站内信诱导好评(如使用“fivestar”等敏感词)、侵权跟卖等。大家因为这个被封大概率都是抱侥幸心理导致的<br> 可能导致:轻则链接下架,重则永久封号。<br> 亚马逊卖家应该熟读《亚马逊卖家行为准则》,禁用违规话术,选品前用商标工具(如USPTO)排查侵权风险。<br> 2.忽视绩效指标(ODR)<br> 一般都是产品问题,退货问题导致的,例如订单缺陷率(ODR)超过1%(含差评、A-Z投诉等),未及时处理。一般是先产品下架,失去购物车权限,需要申诉即可恢复销售,但是屡次不改,或者多次同样的产品被下架,账号就会被停用。<br> 避坑:需要每日监控“账户状况”页和“买家之声”页,设置绩效预警,争议订单主动协商退款。<br> 二、产品与选品类(影响长期盈利)<br> 3.盲目选品/扎堆红海类目<br> 这个是多数新手卖家踩坑点,就看到什么好卖,什么卖得多,就上架什么产品,结果上架就卖不动。<br> 主要问题,不懂市场,不懂亚马逊平台流量规则,跟风热销品(如3C配件)或选择与亚马逊自营同款产品,而自己又没有足够的营销经验,只能陷入价格战。<br> 可能导致:低利润,高广告成本,难获曝光,最后默默退出市场。<br> 避坑:用工具(如亚马逊后台的选品指南针,商机探测器等)分析细分市场,也可以选择第三方工具调查,优先选择需求稳定、竞品少(如BestSeller排名<#5000)、无亚马逊自营的品类。<br> 4.产品与描述不符<br> 这个问题,老手卖家都经常犯的错误,容易是对产品越熟悉,越容易写不出好的描述。总觉得“客户一看就知道啦,为什么还要专门强调”。为什么会造成描述偏差,是你认为写明白了,但是客户读不明白,或者看不到。<br> 常见问题:实物颜色、功能或材质与listing描述存在偏差,服装类的尺寸描述也是大问题。<br> 可能导致:差评激增,投诉率上升,账号冻结。<br> 避坑:上架前实拍产品图,核对详情页每一项参数,避免使用“近似”描述。<br> 5.侵权问题(商标/专利)<br> 这是有意或无意的行为,有意是因为觉得利润高,量大。无意是因为不知道哪些会侵权。<br> 常见的行为:未经授权使用品牌词(如“迪士尼联名”)、销售仿品。<br> 可能导致:产品下架,资金冻结,法律诉讼(目前没有遇到过得到品牌方谅解并继续售卖的卖家案例)。<br> 避坑:在选品阶段即通过专利数据库(如WIPO)及品牌官网核查,避免高危品类(公仔、电子产品配件)。不要做无必要的跟卖行为,不要外观抄袭,不要图片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