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华:广播妙语(43句)

一岸纤歌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 style="font-size:20px;">引 言</b> </p><p class="ql-block"> 这里辑录的是百年来谈论广播的话语,共43句(段),带有不同时代的语境印痕,有些持论未必准确甚至是敌方评价,但其钩玄提要,有褒有讽,妙趣横生,如同历史画面和岁月包浆,给人联想和启迪,所以称作妙语。</p> <p class="ql-block">  广播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电子媒介,1906年12月无线电广播诞生,至今119年了。广播的初始功能主要用在商业宣传,1939年二战爆发,报刊出版发行受到影响,广播遂成为最重要的传播媒介,最强势的大众媒体,这使得战后各国政府重视广播的政治社会化功能,支持其发展,加上调频、立体声和晶体管等技术的发明应用,广播进入了一个“高光”时期。20世纪70年代后电视逐渐普及,夺走广播很多受众、广告和人才;20世纪90年代后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推动的媒介革命,又给广播(连同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带来很大冲击,有人悲观地认为“广播的寿命不过一两年之事”。</p> <p class="ql-block">  然而广播并未消亡,而是基于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进行数字化改造,换“芯”重生,出现了网络广播、数字音频广播、广播可视化等新传播形式,跻身到多媒体技术的“融媒体”,实行分众化、窄播化,在媒介革命浪潮中稳住了阵角。据国家广电总局公布数据,截止2024年3月31日,全国共有地级以上广播电台357家、1139套节目;2024年全国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74%,在传媒生态中占有重要位置;广播在各类媒介广告发布收入中表现亮眼,与广播关联的互联网音频2024年的年度付费用户达到2.07亿户;业界熟语说“干电池和车轮子拯救了广播”,因为收音机可以脱离交流电源收听广播、收音机也成为汽车的标配,公安部公布2024年全国汽车保有量3.53亿辆,汽车驾驶人员5.06亿人,是广播庞大而稳定的受众群……等等,说明广播正逐渐从低谷走出,迎来新生面。这43句“广播妙语”,画龙点睛地反映了这个过程。</p> <p class="ql-block">  正如麦克卢汉所说,“一种新媒介通常不会置换或替代另一种媒介,而是增加其运行的复杂性”。广播最初被称作“不要纸张的报纸”,但广播并未替代报纸,只是增加了将文字形态变为声音形态、将人工送达变为电讯号送达的“复杂性”;电视也不会替代广播,电视是在广播声音传输基础上增加了图像传输的“复杂性”,广播的声音传播优势不会被湮灭;同样,互联网也不能替代报刊、广播和电视,它只是增加了将图文、音像变为数字信息,并通过互联网信道传输的“复杂性”,互联网离不开图文、声音、图像这三大基因,蜕变重生为网络报刊、网络广播和网络电视,这就像月季嫁接到了蔷薇砧木上,开出了硕大美丽的花。</p> <p class="ql-block">  回望的价值在于借鉴。社会进步,技术升级,不同时期都有不同主打媒介形式,每种媒介都有初创、鼎盛、转型的成长轨迹。我们不能期望广播能够超越社会阶段,重回广播时代艳压群芳的辉煌,就像不能期望今人诗词超越唐诗宋词一样,但广播的声音传播优势使它在媒介系统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只要找准自身定位,把握自身运行规律,挖掘自身创新潜力,广播在媒介融合中再度繁荣、大放异彩是完全可以期待的。</p><p class="ql-block"> 媒介百花园有如“繁采扬华,万色隐鲜”,广播隐在花海一隅微笑。 </p><p class="ql-block"> 樊 华 2025.10.25</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1、空传音、空中传声。</b> </p><p class="ql-block"> ——广播发明后尚未定名时,人们对广播的称谓。</p> <p class="ql-block">  ↑1923年1月25日上海《申报》</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2、电话报纸。</b><b> </b> </p><p class="ql-block"> ——西奥多·普斯卡在布达佩斯连接700多条电话线播送新闻时,对有线广播的称谓,1893年。</p> <p class="ql-block">  ↑西奥多·普斯卡</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3、我发现了一个看不见的空中帝国。 </b> </p><p class="ql-block"> ——三极管发明人李·德·福斯特惊呼广播即将出现,1907年。</p> <p class="ql-block">  ↑李·德·福斯特</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4、无线电话播送站。</b></p><p class="ql-block"> ——广播发明出来后人们对电台的最初名称。</p> <p class="ql-block">  ↑世界首个无线电广播电台美国KDKA,1920年11月20日首播</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5、无线电接收机。</b></p><p class="ql-block"> ——1895年俄罗斯人发明世界上第一台收音机时的称谓。</p> <p class="ql-block">  ↑1928年,第一次听收音机的苏联农民</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6、无线电音乐盒</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RadioMusic Box)。 </b> </p><p class="ql-block"> ——无线电工程师戴维·萨诺给美国马可尼公司《备忘录》中对收音机的称谓,1916年11月。</p> <p class="ql-block">  ↑美国马可尼公司旧址,1919年制造成功6.5千瓦广播发射机</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7、您所创造的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将是一件大事。</b> </p><p class="ql-block"> ——列宁:给无线电广播实验室邦契-布鲁耶维奇的信,1918年2月5日。</p> <p class="ql-block">  ↑1918年10月,列宁在克里姆林宫看报纸</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8、(广播) “传布新闻与音乐”,“应声而舞,不必更雇音乐班矣”,“可亲聆新闻。且可与早餐时,且食且听之。较诸披阅报章,便利多矣”。</b></p><p class="ql-block"> ——上海《东方杂志》第17卷第15号,1920年8月10日。</p> <p class="ql-block">  ↑上海《东方杂志》图片</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9、用无线电话在空中演播的维克托音乐会。 </b> </p><p class="ql-block"> ——美国匹兹堡的约瑟夫·霍尼百货公司推销无线电收音机广告用语,1920年9月29日。</p> <p class="ql-block">  ↑美国匹兹堡约瑟夫·霍尼百货公司</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10、“不要纸张、不要电线的报纸”、“千百万人的群众大会”。 </b> </p><p class="ql-block"> ——列宁给苏联人民委员会的信中对广播的称谓,1921年1月1日。</p> <p class="ql-block">  ↑列宁画像</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11、你要听空气中的音乐么?</b> </p><p class="ql-block"> ——广播出现后,美国人的问候语,1922年。​</p> <p class="ql-block">  ↑1922年时的美国街头</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12、无线电话接受器。 </b> </p><p class="ql-block"> ——孙中对收音机的称谓,1923年1月。</p> <p class="ql-block">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13、广播无线电接收机。</b> </p><p class="ql-block"> ——北洋政府官方文件对收音机的称谓。</p> <p class="ql-block">  ↑老收音机</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14、广播总统。</b> </p><p class="ql-block"> ——美国人对上任9个月发表20多次广播谈话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美誉,1933年。</p> <p class="ql-block">  ↑美国第31、32任(连任4届)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15、怪放送、炸不死的重庆之蛙。 </b>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1940年1月后,</span>侵华日军对重庆广播电台轰炸后仍然播音的无奈之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抗战期间重庆广播电台旧址</p> <p class="ql-block">  ↑抗战期间重庆广播电台播音员</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16、话匣子、洋戏匣子。</b> </p><p class="ql-block"> ——旧中国民众对收音机的称谓</p> <p class="ql-block">  ↑民国时的电子管收音机(上)、矿石收音机(下)</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17、广播是忠诚而简单的。</b> </p><p class="ql-block"> ——经历过“二战”的欧洲人语</p> <p class="ql-block">  ↑二战时,英国广播公司参战,宣布实行战时频率</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自装简单收音机,只用2根电线、2个器件</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18、请你减少一些无谓的消费,买一架收音机吧! </b> </p><p class="ql-block"> ——延安解放日报《大家办广播》语, 1945年10月25日。​</p> <p class="ql-block">  ↑延安时期的解放日报</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19、他们把中国人民的声音,在天空中响得更大、更远!</b> </p><p class="ql-block"> ——陆定一:《延安广播电台一周岁》,载于延安解放日报​​</p> <p class="ql-block">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旧址</p> <p class="ql-block">  ↑《解放区广播历史资料选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电视终将会淘汰广播,就像汽车淘汰马车一样。</b> </p><p class="ql-block"> ——语出美国《时代杂志》 1948年电视兴起后。​​</p> <p class="ql-block">  ↑二战时波兰街头并行的马车汽车</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21、广播要为耳朵写话。</b> </p><p class="ql-block"> ——美国语言学家大卫·科勒</p> <p class="ql-block">  ↑大卫·科勒</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22、大部分农业、林业、渔业、牧业、盐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合作社都能听到广播。 </b> </p><p class="ql-block"> —— 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工作目标</p> <p class="ql-block">  ↑一组有线广播入户照片</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23、谁不做广播体操,谁就不爱国。 </b> </p><p class="ql-block"> ——中国第一套广播体操发明人杨烈。</p> <p class="ql-block">  ↑学校课间广播体操</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24、广播这个媒体就像灰姑娘一样……(是电视)苍白无力、瘦骨嶙峋的穷亲戚。</b> </p><p class="ql-block"> ——现代广告教皇大卫·麦肯兹· 奥格威(英)1948年语。</p> <p class="ql-block">  ↑灰姑娘艺术形象</p> <p class="ql-block">  ↑穷亲戚示意图片</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25、《媒介的变迁》中另有一篇《一切权力归麦克风》,标题模仿“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的句式……无线电广播如今已是明日黄花蝶难来,现在的口号应该是“一切权力归摄像机”。 </b> </p><p class="ql-block"> ——三联生活网页 作者 小宝,2012年4月9日</p> <p class="ql-block">  ↑摄像机前,手持麦克风的女主播</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26、给我一套频率,我便拥有财富。 </b> </p><p class="ql-block"> ——早期商业广播流行语</p> <p class="ql-block">  ↑早期商业电台的全套装备</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27、(广播是)当今受到传统优势媒介和新兴媒介双重夹击的弱势媒体……可以断言,只要有口舌耳朵的存在,就会有广播的一方天地,广播的功能将永远需要。</b> </p><p class="ql-block"> ——刘英华:《广播广告理论实务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p> <p class="ql-block">  ↑《广播广告理论实务教程》</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28、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广播带来的方便和实惠。 </b> </p><p class="ql-block"> ——成文胜:《广播新闻》,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p> <p class="ql-block">  ↑现代城市行进中听广播的女士</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29、广播人毕生的追求——解放声音。 </b> </p><p class="ql-block"> ——广播新闻学学者 曹璐</p> <p class="ql-block">  ↑声音控制面板上,动态声波和 烟雾效果形成的抽象声音可视化</p> <p class="ql-block">  ↑广播剧录制场景(西安广播电视台)</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30、广播、电影、动画等,它们曾经取得过辉煌业绩,现在整体相对处于弱势,需要大力振兴。</b> </p><p class="ql-block"> ——国家广电总局《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p> <p class="ql-block">  ↑国家广电总局大楼</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31、干电池和车轮子拯救了广播。</b> </p><p class="ql-block"> ——传播界对收音机可以离开交流电源、汽车安装收音机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  ↑车载收音机</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32、除非我们的内容是一流的,而且以受众希望的方式传递,否则,我们将被那些能够满足这种不断增长的新需要的媒体所取代。</b> </p><p class="ql-block"> ——英国广播公司(BBC)2005年研究结论</p> <p class="ql-block">  ↑英国广播公司(BBC)外景</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33、网络,让广播更精彩。</b></p><p class="ql-block"> ——刘兴:《传媒与网络》,2000年11期。</p> <p class="ql-block">  ↑手机上搜索网络广播节目的页面</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34、广播的快捷性和亲和力是其他传播方式所不能取代的。</b> </p><p class="ql-block"> ——美国之音中文部普通话组主任 章明。</p> <p class="ql-block">  ↑应急广播指挥中心(甘肃卓尼县)</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35、这是自家人的声音。</b> </p><p class="ql-block"> ——意大利听众对1934年瑞士开播至今的世界上最长寿广播节目意大利语“格劳宾登之声”的称谓</p> <p class="ql-block">  ↑瑞士格劳宾登风光</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36、广播系统是一种私人的企业,但是它已经代表了整个国家。</b> </p><p class="ql-block"> ——德国法兰克福代表人物霍克海黙与阿多诺。</p> <p class="ql-block">  ↑霍克海默(左)阿多诺(右)</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37、广播没有别的技巧,唯一的技巧就是当你广播的时候,你想着你是到了一个酒吧,喝了两杯后,向你的朋友谈论今天发生了什么,用这样的语气来广播,你的听众一定爱听。</b> </p><p class="ql-block">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播音员爱德华·默罗</p> <p class="ql-block">  ↑爱德华·默罗</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38、声音是媒体的本质,即使是视觉符号,也脱离不了其潜在的声音的本质。</b> </p><p class="ql-block"> ——孟伟《声音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p> <p class="ql-block">  ↑示意听觉和视觉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39、收音机的阈下深处,饱和着部落号角和悠远鼓声那种响亮的回声……广播有力量将心灵和社会变成合二为一的共鸣箱。……它与我们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始延伸和谐合拍,与我们树栖祖先的大众传播媒介即口语和谐合拍。</b> </p><p class="ql-block">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p> <p class="ql-block">  ↑麦克卢汉</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40、广播新趋势:电台能看,网络能听。</b> </p><p class="ql-block"> ——网络广播可视化宣传语</p> <p class="ql-block">  ↑手机收听、收看央广“中国之声” 播出现场及听众留言</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41、相对于电视“影像+声音”形态,广播单一的声音形态无疑是很大的劣势。于是很多研究者对广播不屑一顾,而广播人也早已习惯了“门可罗雀”,然而面对网络媒体的巨大挑战,人们惊奇地发现,第一个倒下的竟不是广播。</b></p><p class="ql-block"> ——危羚、王萍、赵慧《广播节目编辑制作》,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p> <p class="ql-block">  ↑《广播节目编辑制作》,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42、广播,不会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死亡,但是会改变。</b></p><p class="ql-block"> ——英国广播公司克里斯·威斯科特:《新媒体变革对BBC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英国广播公司(BBC)组织结构图</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43、(广播是)热媒介……一切新媒介都包含着旧媒介的内容,或者反过来,一切旧媒介都能在新媒介中找到自己的踪迹……我们透过后视镜看现在,我们倒退步走入未来。</b> </p><p class="ql-block">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p> <p class="ql-block">  ↑寓意回望广播历史的图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全文完)</p> <p class="ql-block">  图片来自网络。 </p><p class="ql-block"> 辑录人就职于西安广播电视台资讯广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谢谢浏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