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山月,半程梦痕——蛟河拉法山记

默言

<p class="ql-block"> ▼拉法山全貌(图片非拍摄,由AI制作)。</p> <p class="ql-block">  拉法山,原名“拉法砬子”,又名“九顶铁刹山”,位于吉林省蛟河市拉法镇境内,距蛟河市区11公里处,属长白山余脉,1995年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主峰海拔886.2米,面积约15652公顷,以花岗岩奇洞、怪石及险峻地势著称,素有“八十一峰,七十二洞”之名,被誉为“关东第一奇山”。山体从低地势拔地而起,形成“拔地通天”的雄奇景观。拉法山的核心景点包括穿心洞、棋盘峰等。穿心洞(别称八宝云光洞)为天然岩洞,洞内可容纳千人,三面洞口可观赏日出、日落和云海。拉法山四季景致鲜明:春绽野花,夏涌云霞,秋染红叶,冬披银雪,尤以雪后山间云雾与夕照交织为奇观。象形石如卧象峰、佛面石等形态逼真,兼具自然与神秘之美。现在已是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的著名旅游景点,山顶观云海日出是最诱人的景色。两次登拉法山,相距四十年。</p> <p class="ql-block">▼春天的拉法山(图片非拍摄,由AI制作)</p> <p class="ql-block">▼夏天的拉法山(图片非拍摄,由AI制作)</p> <p class="ql-block">▼秋天的拉法山(图片非拍摄,由AI制作)</p> <p class="ql-block">▼冬天的拉法山(图片非拍摄,由AI制作)</p> <p class="ql-block">▼拉法山风光(图片非拍摄,由AI制作)</p> <p class="ql-block">▼拉法山风光(图片非拍摄,由AI制作)</p> <p class="ql-block">▼拉法山风光(图片非拍摄,由AI制作)</p> <p class="ql-block">▼拉法山云海日出(图片非拍摄,由AI制作)。</p> <p class="ql-block">▼拉法山景区入口(手机拍摄),夜游拉法山从午夜十二点至早上八点,可以看日出云海。</p> <p class="ql-block">  当我站在拉法山的最高处,晚秋的的一丝冷风掠过鬓角时,我才蓦然想起,距上一次踏上拉法山的石阶,已经整整四十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那年的我们还是二十岁左右的毛头小伙子,虽然没有成熟的浪漫,却也不乏单纯的激情。简陋的校园里单调、压抑、三点一线生活的枯燥,难以锁住我们年轻而躁动的心。同室的几个兄弟一商量,便决定利用星期天来一次说走就走的郊游,去爬蛟河县的这座“名山”,一睹她的风姿。</p><p class="ql-block"> 说她是“名山”,是得之于当时家喻户晓的一部评书《杨家将》,把这座又名“九顶铁刹山”的拉法砬子山描绘得仙气飘飘,让人浮想,让人心动。于是那个早晨我们便早早起床,乘坐公共汽车到蛟河,然后再坐火车到拉法站下车,步行去登拉法山。</p><p class="ql-block"> 四十年前的记忆有些模糊,如今已记不清是怎样爬到了半山腰的“穿心洞”(八宝云光洞),只记得石阶硌得脚掌生疼,却抵不过心底的热望。那个时候还没有“旅游”这种高消费的活动,拉法山自然是最原始的壮态:最简陋的台阶都没有,有的只是崎岖不平的山间小路和陡峭的山岩,自然也没有门票之类的费用。到半山腰再往上我已是力不能及。在那个刚吃饱饭、不知旅游鞋为何物的年代,如果谁能有一双普通的球鞋已是奢侈品,而我脚下的那双塑料底的布鞋是我唯一的“伙伴”——从春穿到秋的伙伴。平时走路都打滑,何况是爬这陡峭的山崖呢!我能爬上半山腰,已经比同伴付出了太多的力气!所以看着几位室友攀岩而向那个叫“棋盘峰”的峰顶,我只能望山而叹。</p><p class="ql-block"> 贫穷不仅限制人的想像,更能限制人的脚步啊!晚上因为晚自习迟到受到了老师的“温馨提示”,我的耳朵里并没有听清楚老师说了什么,那时候我脑子里只是在想:什么时候能有一双走路不滑的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当年上山前,我们在蛟河租了一台应该是120相机吧,拍摄了下面这几张照片。</p><p class="ql-block">▼山上午餐,只有面包和格瓦斯。</p> <p class="ql-block">▼八宝云光洞口合影!</p> <p class="ql-block">▼年轻人的激情无法理解,爬这么陡的山还背着吉他。</p> <p class="ql-block">▼悬崖之上合影。</p> <p class="ql-block">崖壁上的浪漫。▼</p> <p class="ql-block">▼下山途中</p> <p class="ql-block">  如今终于登上了山顶,冷风中看着身边那些满是热望的游人,手里的相机举了又举,却迟迟等不到天边那抹渴望的红。天是阴的,风卷着细碎的云,遮住了东方的天际。没有日出破云的璀璨,也没有云海接天的壮阔,只有灰蒙蒙的雾霭,漫过远处的峰峦。</p> <p class="ql-block">▼以下六张照片在拉法山最高处拍摄。</p> <p class="ql-block">  在漆黑的夜晚从几百公里外赶来,又耗费两个多小时爬上山顶的人们纷纷叹着可惜,而我却忽然想起四十年前下山时,裤脚上沾着的草屑尘土,以及手中用做支撑的树技。那时以为遗憾是“未得”,如今才懂得,遗憾原是“已失”与“未续”的交织。四十年后我来寻的哪里是日出与云海?分明是那个踩着晨露登山未达的少年,是四十年里无数次在梦中回放的山巅晨光,是岁月里不肯褪色的念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风又起了,撩动着衣摆,也到了我下山的时候。此行虽没有拍摄到日出云海,但我终于攀上了山顶。指尖触到的山岩,仿佛依旧是四十年前的微凉;耳边掠过的风声,似还藏着当年的回响。原来有些梦,不必全然得见。这趟重游,本就是与四十年前的自己重逢。山在,念在,便是圆满。</p><p class="ql-block"> 下山时,蹒跚在山岩间陡峭的石阶上,既累且艰难,光线也仍晦暗,但我还是拿出背包里的相机,拍下几张这山的照片,虽然不如AI制作的漂亮,也不是我构想的那么完美,但它是这一程的所得!或许不会有再来的机会了,但这山、这梦,已随风入怀,伴我走过往后的晨昏!</p><p class="ql-block"> 人这一生,不在于你得到了什么,而在于你剩下了什么;不在于你得到了多少,而在于你能剩下多少!</p> <p class="ql-block">▼八宝云光洞入口(南口)</p> <p class="ql-block">▼八宝云光洞内部,据传穆桂英在此生子后即上战场杀敌。</p> <p class="ql-block">▼八宝云光洞东口,可观日出。</p> <p class="ql-block">▼八宝云光洞西北口,在此可看日落。</p> <p class="ql-block">▼登山的阶梯(局部)。高低不平、宽窄不一的登山台阶,不仅需要体能,更需要一双好腿。</p> <p class="ql-block">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或许,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这段话是对此次登拉法山的最好诠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