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出颐和园西门,不到二百米即是北坞公园南门。城市的喧嚣逐渐被草木的清香取代,公园的秋景便以最鲜活的姿态撞入眼帘。不同于皇家园林的规整肃穆,这里的秋,是藏在稻浪里的烟火气,是铺在林叶间的调色盘,将京西的秋天打扮的五彩斑斓。</p><p class="ql-block">      走进公园不深处,连片的水稻田是秋日里最动人的主角。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秸秆,在微风中掀起层层金浪,阳光洒在稻芒上,折射出细碎的光,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鎏金的稻毯。俯身细看,饱满的谷粒紧紧相拥,指尖轻触,能感受到稻壳的坚实与生命的厚重。几位游客举着手机,想定格稻浪涌动的瞬间,可风动稻摇,镜头里的金色总在流动,倒不如静下心来,听稻穗碰撞的“沙沙”声,那是秋天最质朴的低语,也是土地对季节最真诚的回应。</p><p class="ql-block">       虽说稻田是北坞秋景的底色,五彩斑斓的林木便是最灵动的点缀。沿着稻田旁的步道前行,秋色从脚下一路铺向远方。鸡爪槭、五角枫的叶子红得热烈,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在枝头跳跃。银杏的金黄则更显温润,阳光穿过枝叶,将细碎的光斑洒在石板路上,踩上去仿佛踏碎了满地星辰。松柏的墨绿沉稳地穿插其间,为这热烈的景致添了几分静谧。还有些不知名的树木,叶子呈出浅黄、橙红、绛紫,层层叠叠地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幅铺开的油画,浓淡相宜,诗意盎然。</p><p class="ql-block">       行至湖边,更添了几分清冽的韵味。湖水澄澈,倒映着岸边的彩林与天空的流云,偶有落叶随风飘落在水面,荡起一圈圈涟漪。老年人坐在湖边的长椅上,晒着太阳,聊着家常,身旁的野餐垫上摆着柿子与栗子,秋日的闲适与惬意,在此刻尽情显现。北坞公园的秋之所以动人,不仅在于稻浪翻金、层林尽染的丰盈,更在于将自然之美与生活之暖完美融合,在城市中也能触摸到农田丰收最本真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丽日蓝天,正午的阳光为稻田镀上了一层暖橙,望着金色的稻海与斑斓的林带,心中满是踏实的欢喜,这是丰收的厚重与绚烂的生机。像一位温和的老朋友,用稻穗的清香、彩叶的色泽,邀我们停下脚步,与田园好好相处,感受季节轮转中蕴藏在大地上的力量与温馨。</p>  <p class="ql-block">  北坞历史上设清代御田,盛产“京西贡稻”,是距京城最近的一处颇具规模的稻田景观。上千顷的稻田分布着几处反映农耕劳作场景的剪影式雕塑,内容取材于康熙皇帝主持绘制的《佩文斋耕织图》。</p>  <p class="ql-block">  金山寺,在北坞公园内,又名普陀神寺。此金山寺与白娘子许仙无关,建于明代,是一家佛道合一寺院,门口两个汉白玉石狮也是明代遗存。今日未开门。</p>  <p class="ql-block">  在北坞公园北门外远眺玉泉山。玉泉山奇岩幽洞,小溪潺潺,流泉活水,有风水宝地之说。“玉泉”的名称最早出现在《金史》上,因为这里的泉流“水清而碧,澄洁似玉”,故称“玉泉”。明人有诗称道:“山下泉流似玉虹,清泠不与众泉同。”山亦因之称为“玉泉山”。泉水自山间石隙喷涌,水卷银花,宛如玉虹,自古以来就是有名的风景游览地。</p>  <p class="ql-block">  玉泉山玉峰塔建于1736年,是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在镇江的金山寺见到高大巍峨的慈寿塔,遂命人将塔绘成图,回京后于玉泉山主峰香积寺建起了这座玉峰塔。塔中供奉着定光佛像(燃灯佛),因此也被称为“定光塔”。这座塔顶距地面150米,是北京地理位置最高的塔。</p>  <p class="ql-block">  公园内偶遇一只秋田犬。</p>  <p class="ql-block">  又遇一只大黄猫。</p>  <p class="ql-block">  北坞公园原址为北坞村,北坞村又名“瓦窑头”,因在此烧砖瓦而成村。明朝,“北坞”之称取代了旧名。至于“北坞”由来,据说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水灾,当朝派船沿村东的金河救灾,两年后才撤走。当时集中停船的地方称为“坞”,因此附近的三个村落从北向南被称为北坞、中坞、南坞。北坞村从金代成村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