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每当铺开红笺,提笔凝神,我总想起最初学字时的情景。那会儿老师送了我一幅装裱好的书法,红底白字,端端正正挂在书房墙上。白边勾出一方静谧天地,字迹如行云流水,右上角一方朱印点睛,左下角又缀一枚小印,像是悄悄盖下的心事。对称的布局,不单是形式的讲究,更像是一种无声的教诲:写字如做人,要稳,要正,要有气韵。</p> <p class="ql-block">这红与白的搭配,渐渐成了我心中书法的底色。学字之初,总嫌自己笔画僵硬,不像帖上那般灵动。可老师说,力道藏在提按之间,急不得。就像这红底,沉静厚重,衬得起每一笔飞扬的白。那印章也不只是装饰,是写完一字后的落定,是心绪的收束。每次临帖前看一眼那幅字,心就沉下来了。</p> <p class="ql-block">后来自己尝试创作,也选了红纸。提笔时手还在抖,可当墨色(实为白色)在红笺上铺展,竟有种奇异的安定。写的是“静水流深”,竖排而下,一笔一画都像在与自己对话。右上角盖印时,特意用了父亲留下的旧章,左下角则轻轻落了个小印,呼应着当年那幅字的格局。原来不知不觉,我已走到了传承的那一端。</p> <p class="ql-block">有朋友见了说我这字有古意,我笑而不答。哪有什么天赋,不过是日日临池,把躁动的心一点点磨进笔锋里。那竖排的字列,像是一级级台阶,领人往静处走。红与白依旧对称,印章依旧守在角落,不是为了好看,而是提醒自己:再潇洒的笔意,也不能失了章法。</p> <p class="ql-block">如今写字,不再拘泥于形式,可每逢重要作品,仍会铺开红笺。那抹红,像是时间的底色,映着初心。白字写上去,像雪落苍山,干净而坚定。有时想想,书法教我的,何止是运笔?它是教人如何在喧嚣中守住一方静气,如何在留白处看见万千气象。而那两枚红印,一前一后,仿佛在说:来路不忘,去路方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