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见大美新疆(五)神奇的艾丁湖等

牦牛

<p class="ql-block">9月20日,乌鲁木齐的行程虽略显紧凑,却如一幅徐徐展开的边疆画卷,将自然奇观与人文智慧交织呈现。从坎儿井的千年水利奇迹,到艾丁湖夕阳下的静谧壮美,每一处风景都镌刻着大美新疆的深邃印记。尽管火焰山喧嚣而浮光掠影,葡萄庄园与维吾尔家访温情动人,但最令人心驰神往的,仍是那地下长河般的坎儿井,和落日熔金中低至尘埃、却光芒万丈的艾丁湖。</p> (一)坎儿井 <p class="ql-block">坎儿井,这深藏于戈壁腹地的生命之脉,是新疆大地上流淌千年的智慧诗篇。它与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工程,默默滋养着荒漠中的绿洲文明。今日步入坎儿井景区,仿佛穿越时光隧道,聆听先民与自然对话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整套灌溉系统由暗渠、竖井、出水口、明渠与蓄水池五部分精密构成,宛如大地的血管网络。暗渠穿行于地下,避蒸发、引雪水;竖井如天窗般垂落,既通风又便于挖掘维护;明渠蜿蜒田间,涝坝静卧村头,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水利图景。</p> <p class="ql-block">据记载,全疆坎儿井暗渠总长达5272公里,相当于北京至乌鲁木齐往返两趟;明渠313公里,竖井总数高达172367口,累计深度达2593公里,蓄水池(涝坝)亦有416座。这一串数字背后,是无数代人的汗水与坚守。</p> <p class="ql-block">坎儿井不仅是一项工程奇迹,更是中华水利文明的重要象征。它与都江堰、灵渠并列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凝聚着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东方智慧,在干旱之地凿出生命绿线。</p> <p class="ql-block">数据显示,新疆历史上曾有坎儿井1784条,然而至2003年仅存614条,其中1170条已干涸;到2009年,更锐减至427条,短短六年再失193条。这一组数字令人唏嘘,也提醒我们:古老文明的延续,需以敬畏与守护作答。</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坎儿井景区,已不仅是水利遗址,更是一座活态的文化博物馆。游客可沿步道深入井口,俯瞰暗渠潺潺流水,感受千年不息的脉动。每一滴水,都是时间的低语,是绿洲得以延续的密码。</p> (二)夕阳下的艾丁湖 <p class="ql-block">艾丁湖,因吐鲁番盆地地壳断裂下陷而生,是中国陆地海拔最低点——湖心低于海平面154.31米,被誉为“大地之眼”。它不是寻常湖泊,而是盐与光交织的秘境,是荒原深处最沉默又最耀眼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作为吐鲁番盆地的盐水湖,艾丁湖湖水矿化度极高,含盐量远超普通盐湖,湖面常凝结出晶莹盐壳,在阳光下闪烁如银。这里寸草难生,却孕育出独特的生态奇观,静谧中透出生命的倔强。</p> <p class="ql-block">5号旅游团全体成员在艾丁湖石碑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抵达艾丁湖时已近傍晚八点,夕阳正缓缓沉入天际。金色余晖洒满干涸的湖床,仿佛为这片死寂之地披上神圣的霓裳。远道而来的我们,竟有幸邂逅这般壮丽的黄昏,实乃旅途之幸。</p> <p class="ql-block">正值夕阳西下,艾丁湖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出天空燃烧的云霞。光影流转间,湖面由金变红,由红转紫,天地之间,唯余一片静美。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心灵亦随之沉静。</p> <p class="ql-block">大巴车抵达艾丁湖景区已太迟,原计划中的盐湖结晶区、观鸟台皆未能细览。我们只能匆匆奔向那标志性的“月光池”——刻有“海拔-154.31米”的地标点,留下此行最深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月光池,高约5.20米,直径3.14米,形如许愿之坛,被誉为世界内陆海拔最低的“许愿池”。它静立于荒原之上,既是对地理极限的铭记,也承载着旅人对命运的祈愿。</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全团最晚抵达的一拨人,秋华夫妇为赶时间快步前行,身影在暮色中渐行渐远。那一刻,仿佛不只是追赶队伍,更是在与时间赛跑,不愿错过这片土地的最后一缕光。</p> <p class="ql-block">我一路小跑,穿行在无垠的湿地木栈道上,脚步急促,呼吸微喘。脚下的木板发出轻响,像是大地的低语,催促我莫要掉队,莫负此景。</p> <p class="ql-block">气喘吁吁终于站定,镜头对准那抹斜阳下的月光池,快门轻响,定格下这珍贵一瞬。画面中,光影斑驳,人影微小,却与天地同框,与永恒相望。</p> <p class="ql-block">今生来过艾丁湖,从此人生无低谷——站在这片低于海平面的土地上,反而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升腾。最低处,亦是灵魂最高处;最荒凉处,竟生出最深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返程大巴在夜色中驶回乌鲁木齐,抵达宾馆已是深夜十二点。大堂买一碗速食面,草草果腹。明日清晨五点半集合,奔赴天山天池,行程依旧紧凑,身心虽疲,但心仍炽热——因为今日所见,是新疆最真实、最神奇的面容:坎儿井流淌着智慧,艾丁湖沉淀着哲思。</p><p class="ql-block">(全文由AL补充完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