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详细介绍: 历史文化 <p class="ql-block">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p> <p class="ql-block">因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一诗而闻名天下,诗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千古绝唱,使桃花潭成为友情的象征和历史名胜。</p> <p class="ql-block">赵朴初行书手迹:笔法灵动,结字精巧,神秀俊朗,清和简静,富有禅意。</p> <p class="ql-block">启功行书手迹:用笔简练、爽利,结构清秀,章法明了,给人神清气爽之感。</p> <p class="ql-block">冯雪林行草手迹:气韵流畅,笔调轻松,潇洒烂漫。</p> 自然景观 <p class="ql-block">县志《桃花潭记》称其“层岩衍曲,回湍清深”,“清泠皎洁,烟波无际”。峭岩上古藤缀拂,烟雾缭绕,朝阳夕晕,山光水色,尤显旖旎,驾舟泛游其上,可见“千尺潭光九里烟,桃花如雨柳如绵”的美景。</p> 人文景观 <p class="ql-block">景区主要分为东岸(翟村)和西岸(万村),有众多历史遗迹。东岸有东园古渡、踏歌岸阁、怀仙阁、文昌阁、中华第一祠(翟氏宗祠)等景点;西岸有垒玉墩、书板石、彩虹岗、谪仙楼、钓隐台、汪伦墓等。</p> 东岸(翟村) 李白 汪伦 西岸(万村) <p class="ql-block">泾县桃花潭景区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既有清新秀丽的皖南风光,又有保存完整的古代建筑</p> 以下是一些著名景点: <p class="ql-block">• 踏歌岸阁:位于桃花潭东岸东园古渡的渡口,是汪伦送李白处,也是景区的标志性建筑。阁因李白诗中“忽闻岸上踏歌声”之句得名,登阁可眺望桃花潭全景和对岸风光。</p> <p class="ql-block">1939年2月23日清晨,周恩来同叶挺乘坐竹筏从岩寺沿青弋江抵达泾县章渡古镇,前往位于云岭的新四军军部,向东南局和新四军军部传达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并共商抗日战略对策</p> <p class="ql-block">• 中华第一祠:即翟氏宗祠,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是安徽省内现存规模最大、建筑年代最久的祠堂,也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建筑风格既有徽派特色,又融入了沿海元素和中原风貌。</p> 明代洪武圣谕六条 清代康𤋮圣谕广训 翟氏祠堂建筑简介 <p class="ql-block">文昌阁:位于下游东岸,始建于清朝乾隆三十二年,共三层,八角形。阁内供奉道教星宿“文昌帝君”,是昔日翟氏宗族文武理学的丰碑,也是文人雅士聚会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怀仙阁:位于西岸垒玉墩上,建于明末清初,是为缅怀李白而建。三层楼阁邻潭而建,飞檐叠出,气势巍然,阁内的门廊形状像一个倒置的酒盅,寓意着李白与汪伦的情谊。</p> <p class="ql-block">• 万村老街:位于桃花潭西岸,相比东岸更显古朴宁静,商业气息较淡。街上有唐代义门、南宋古廊桥彩虹桥等古迹,还能欣赏到徽派建筑的细节之美。</p> <p class="ql-block">万村老街历史上曾叫南阳镇。</p> <p class="ql-block">万村为唐代形成的聚落,明清时期因水运繁荣发展为商贸集镇,称“南阳古镇”,这可能与万氏家族祖籍南阳郡有关。其南阳古镇涵盖万村老街、古码头、义门牌坊等核心区域,是万村的文化与建筑精华所在。民国时期区划调整,至迟在20世纪中期,“陈村镇”成为泾县下辖的正式行政区划名称。</p> 历史遗迹 <p class="ql-block">安徽桃花潭青莲祠是为纪念唐代诗人李白而建的祠堂。</p> <p class="ql-block">汪伦邀请李白到桃花潭游玩,李白在汪伦别业前后居住长达半年之久,常常与汪伦及当地文人墨客在此饮酒吟诗,并写下了《过汪氏别业二首》。后来李白与汪伦告别时,汪伦送李白桃花潭酒十坛,骏马八匹,官锦十段,并组织村民踏歌相送,李白深受感动,写下了千古名篇《赠汪伦》</p> 汪伦祠、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