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城驿,古代邮驿的“活化石”

红萝卜

<p class="ql-block">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以北,西靠运河、江苏省第三大湖的湖畔,有着一个2200多年建城史的高邮古城。</p> <p class="ql-block">运河中心岛上的镇国寺塔</p> <p class="ql-block">这里,公元前春秋时属吴地邗沟,之后越并吴,楚并越;秦王嬴政二十四年(前223年) 灭了楚,在此筑高台、置邮亭,用于传递政令与军情,故名“高邮”,别称“秦邮”,是中国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自秦邮起,这座古城在邮驿文化中发挥的作用从未停止。</p> <p class="ql-block">1997年在高台上重建的秦邮亭</p> <p class="ql-block">明洪武八年(1375年),知州黄克明在高邮城南门外建盂城驿,是明代沟通南、北二京的重要驿站,也是运河沿线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古代驿站遗存,在国内实属少见,被称为中国邮驿的“活化石”。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1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该驿站曾是明清时期南方驿传体系的重要节点,承担着军事、政治及经济信息的传递任务。</p> <p class="ql-block">盂城驿景区导游图</p> <p class="ql-block">馆驿巷东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馆驿巷西的皇华牌坊</p> <p class="ql-block">盂城驿大门,右边为鼓楼</p> <p class="ql-block">鼓楼</p> <p class="ql-block">孟城驿旧址现为邮驿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盂城驿有厅房100余间,包括有驿站,驿舍、秦邮公馆、驿丞宅、武官厅、马神庙、马棚、库房、监房、驿卒宿舍等建筑。皇华厅和驻节堂是盂城驿的主体建筑。</p> <p class="ql-block">进大门的第一厅——皇华厅,相当于现在的接待处,来往邮件也在这里登记签押。</p> <p class="ql-block">驿丞的书房(东厢房)</p> <p class="ql-block">驿馆的职责、职能、人事、配置都有详细介绍。</p> <p class="ql-block">正厅——驻节堂全景</p> <p class="ql-block">檐柱上的楹联:过客相逢应止宿,征途到此便为家,有宾至如归的亲切感。</p> <p class="ql-block">宾客寝房内景</p> <p class="ql-block">比宾客寝房差远了</p> <p class="ql-block">驿卒舍内景</p> <p class="ql-block">一个驿馆,有固定的人员编制,加上迎来送往的宾客、别的驿馆差人,还会有押解进京的罪犯,所以厨房是必须有的。</p> <p class="ql-block">驿馆厨房</p> <p class="ql-block">厨房里的碓臼,用来舂糙米、杂粮、米粉和面粉。</p> <p class="ql-block">日晷,古代的计时仪器,虽然简陋,但作为担负重要传递信息的驿馆,时辰准确也是很重要的一环。</p> <p class="ql-block">驿丞,是驿馆的一把手,有的还带家眷,所以有一处独立的宅院。</p> <p class="ql-block">马神庙,古代祭祀马神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非常崇敬神。因古代最快的交通工具是马,驿站以马为业,驿马常年在外奔驰,江湖上的风险、社会的动乱、还有贪官污吏的骚扰,使得从驿人员只得借助于神的力量保护,祈求驿站人马平安。</p> <p class="ql-block">马王爷塑像</p> <p class="ql-block">古代马神也过生日,它的生日是阴历六月二十三月,每到这一天,县衙的大小官员都要到这里来拜祭。它的祭祀品非常特别,是用羊,而不是用猪,这是因为羊和马都是食草动物,需用同类来祭祀。</p> <p class="ql-block">都说马王爷三只眼,中间一只是天目。马神庙中的马王爷有三面九只眼,你说厉害不厉害?</p> <p class="ql-block">马神庙外的骏马好像随时听候调遣</p> <p class="ql-block">这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个邮驿史展览,介绍了我国邮驿从殷商一直到辛亥革命期间三千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据甲骨文记载,我国远在商代就有了乘车传递信息的方式,周代开始设置邮传机构,专门负责传送官府文书、接待过往官员和运送货物,还建了报警风火台,用来传报敌情。我国邮驿在宋代以前,它的功能是比较综合的,到了宋代,把馆驿与邮递明确区分开来:馆驿主要负责接待各类公务人员,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政府招待所;而邮驿则专管通讯事宜。后来到康乾时期则发展到高峰,出现了集历代邮驿大成的局面,民信局普遍问世。清代中期以后,由于清政府日益腐朽,内外交困,加上民信邮传的兴起,官办邮驿日趋衰亡,到1913年,辛亥革命之后,古老的驿马传递方式已落后于时代的需要,故邮驿全部裁撤。</p> <p class="ql-block">明朝时南京到北京共有46驿</p> <p class="ql-block">46驿名字都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驿使画像砖</p> <p class="ql-block">清朝的邮差</p> <p class="ql-block">参观邮驿展览,对古代邮驿的诞生、发展、消亡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些冷知识以前知之甚少。</p> <p class="ql-block">古代邮驿馆属官方机构,涵盖了现代的交通、通讯、贸易等功能,有一定的实权,因而必然有贪腐。其中著名的是朱元璋惩治驸马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以法治驿是历代统治者管理邮驿的主要手段,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坚持以严刑峻法治驿,他命令“非军国重事不许给驿”,明示大小官员,“不得擅乘驿传船马,违者罪之”。</p> <p class="ql-block">朱元璋画像</p> <p class="ql-block">洪武三十年(1397年),驸马欧阳伦(马皇后所生次女安庆公主之夫)擅自动用驿馆的数十辆马车走私茶叶出境(茶叶在边境地区能卖出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价格),不纳税,不服管。朱元璋得知后下令将欧阳伦赐死。由于朱元璋用严刑峻法治理驿政,明初出现了“驿递清乐,而里甲不扰”的久违局面。</p> <p class="ql-block">古代茶、马可交易互换</p> <p class="ql-block">参观中,有些名人逸事也让我留下了深刻印象。</p> <p class="ql-block">《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应同乡好友孙蕙(时任高邮州事)之邀,做过盂城驿的幕宾(非正式官职,相当于师爷),在此期间接触了大量南来北往的官员、商旅,听闻了许多民间故事和奇闻异事,这些经历为其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p> <p class="ql-block">盂城驿中的蒲松龄塑像</p> <p class="ql-block">元代著名诗人、画家萨都刺(là),南下江南,多次路过高邮,住在驿馆,写下《秦邮驿》等诗。</p> <p class="ql-block">刻在墙上的题壁诗</p> <p class="ql-block"> 二月好风吹渡淮,满湖春水绿如苔。</p><p class="ql-block"> 官船到岸人多识,楚馆题诗客又来。</p><p class="ql-block"> 近水人家杨柳暗,禁烟时节杏花开。</p><p class="ql-block"> 一官迢递三山远,海上星槎几日回。</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其他文人墨客留下的诗作:</p> <p class="ql-block">明代王英(官至礼部尚书)《舟过盂城》</p><p class="ql-block"> 画船挝鼓过盂城,两岸桃花春水平。</p><p class="ql-block"> 今夜湖中好风景,直须看到月三更。</p> <p class="ql-block">明代诗人金銮《泊盂城驿简仲辋庄》</p><p class="ql-block"> 盂城驿口射阳西,水国风烟似五溪。</p><p class="ql-block"> 万井落花春后发,几家垂柳雨中齐。</p><p class="ql-block"> 时临野店炊晨黍,渐入荒村报午鸡。</p><p class="ql-block"> 见说辋川多胜事,经过原许一相携。</p> <p class="ql-block">明末清初诗人吴嘉纪《送吴仁趾一首》</p><p class="ql-block"> 二月秦邮路,蒲青荻长芽。</p><p class="ql-block"> 湖波低落日,驿柳聚归鸦。</p><p class="ql-block"> 风俗多渔父,闾阎半酒家。</p><p class="ql-block"> 乡愁随处少,况乃值桃花。</p> <p class="ql-block">从这些诗词中,可以想见当年盂城驿是多么繁华、重要。</p> <p class="ql-block">走出盂城驿,古城小巷的样子依旧,平实中透出清秀、安宁。</p> <p class="ql-block">路边偶见几块石匾,告诉人们这里曾是人文荟萃的诗礼之地,人来船往的驿站要道。</p> <p class="ql-block">墙上的这些高邮本地方言,乡音中有着与南京话一丝丝的共同之处……</p> <p class="ql-block">盂城驿景区中有条南门大街,恢复后成为商业街,可惜人气不旺。</p> <p class="ql-block">高邮咸鸭蛋,具有悠久的历史,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p> <p class="ql-block">未经改造的南门大街一段</p> <p class="ql-block">走一走南门大街,感受一下当年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古往今来,高邮名人中有我们很熟悉的名字:北宋著名词人秦观(字少游);明末清初时的吴三桂祖籍高邮;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祖籍高邮,还是秦观的后裔;50多年前样板戏之一的现代京剧《沙家浜》,曾经家喻户晓,其主要编剧汪曾祺亦是高邮人。</p> <p class="ql-block">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盂城驿曾经的辉煌己刻在历史长卷中,它为中国邮驿史作出的贡献为后人留下了真实而永恒的记录。</p> <p class="ql-block">写于2025.10.25</p> <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高邮古称“盂城”,因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水运十分发达。而“盂”字有船只停泊之意,因此被赋予了“盂城”的名号。</p> <p class="ql-block">镇国寺塔,位于高邮城西南运河河心岛上,始建于唐代僖宗年间(874-888年),为七层方形楼阁式砖塔,高35.36米,顶端为青铜铸葫芦,表面刻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字。1956年运河改道时为保护古塔而改道,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列入世界遗产(京杭大运河组成部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