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退休老年生活(游走天下)</p><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21日我们踏上了去吉安、井冈山红色革命根据地路上了。</p><p class="ql-block">吉安市,江西省辖地级市,古称庐陵、吉州,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西接湖南省,南揽罗霄山脉中段,据富饶的吉泰平原,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p><p class="ql-block">摄影:黑伯爵</p><p class="ql-block">航拍:黑伯爵</p> <p class="ql-block">晚上在吉安老街观赏了一场篝火晚会。</p> <p class="ql-block">游玩吉安古村:陂下古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东南隅富田镇,地处富水河畔距吉安市青原区南50公里,距富田镇政府2千米,占地面积约1.5平方千米,陂下古名潭溪,由唐代罗姓开基,南宋初年参军胡晃徙居陂下,渐为胡姓聚居村落,有一千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陂下古村保存了大量明清赣派建筑,包括牌坊、祠堂、古井,及宋仁宗所赐的千年历史銮架45件。陂下古村保留了古代村落抵御强敌入侵的战略防御设施体系,集聚积、沉淀、净化、排泄四大功能的“五水朝东”排水系统,其赣派建筑特点蕴含明清江右文化的内涵。</p> <p class="ql-block">游玩十万工农下吉安”雕塑是吉安市庐陵文化生态园的核心景观,以毛泽东诗句为创作背景,展现红军攻打吉安的历史事件。该雕塑群全长90米,共有49个工农红军形象,寓意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p> <p class="ql-block">观赏吉安博物馆:吉安市博物馆文物主要来源于田野考古采集、有偿购买、接受各类捐赠等。藏品类别以吉州窑瓷器和历代景德镇陶瓷实物为主,同时收藏书院文物、红色文物。共收藏文物3649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6件,二级文物61件,三级文物683件,一般文物2879件,其中有两枚罕见的长度分别为82厘米,80厘米的人手指甲。 </p><p class="ql-block">截至2019年末,吉安市博物馆有藏品数量6279余件/套,珍贵文物1545件/套。</p> <p class="ql-block">游玩吉安古窑:吉州窑,又名永和窑、东昌窑,是中国古代江南地区综合性瓷窑,位于江西吉安永和镇,创烧于晚唐,极盛于南宋,元末停烧,延续1200余年。该窑以黑釉瓷著称,独创木叶天目、剪纸贴花天目、玳瑁釉、洒釉、虎皮天目等技法,产品涵盖青釉瓷、彩绘瓷等,现存24处晚唐至宋元时期窑包遗迹。</p> <p class="ql-block">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总面积1449.28平方公里,人口约19万。 </p><p class="ql-block">井冈山是毛泽东、朱德等革命先驱于1927年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地方,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里留下了100多处革命旧址遗迹,其中26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 </p> <p class="ql-block">瞻仰毛主席旧址: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位于江西省井冈山市茨坪镇东山脚下,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原为当地农民李利昌的住宅,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进驻井冈山后,李利昌腾出此屋的一半给部队使用,毛泽东常在此右后间居住办公,中共井冈山前敌委员会机关同期设于此处中厅。1928年11月至次年1月,毛泽东在此起草《井冈山的斗争》与《红四军布告》,期间坚持仅用一根灯芯照明以节省燃料。室内陈设简朴,现存马灯为当时缴获的革命文物。1929年2月建筑遭国民党军队焚毁,1961年按原貌重建开放。</p> <p class="ql-block">游览火炬广场:井冈山火炬广场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茨坪镇中心,是革命圣地中规模最大的红色主题广场,兼具历史纪念与现代科技体验。 </p><p class="ql-block">广场位于南山公园山顶,占地约4300平方米,海拔860多米,外形设计为军章造型。中央矗立着高34米的主题火炬雕塑“星火相传”,基座高2.7米,象征毛泽东1927年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 </p> <p class="ql-block">井冈山之行:在红土地上触摸信仰的温度</p><p class="ql-block"> 踏上井冈山的土地,才真正读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重量。那些陡峭的山路曾印着红军战士的草鞋印,简陋的茅坪会议旧址里曾点亮中国革命的方向,黄洋界的炮声仿佛仍在山谷间回荡,提醒着每一个到访者:如今的山河无恙,是无数人用热血与信念筑牢的根基。</p><p class="ql-block"> 最触动人心的,不是陈列馆里的文物,而是这片土地上始终未变的精神底色。当年红军用竹片刮盐、用南瓜充饥,却在艰难中写下“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如今山间的村落炊烟袅袅,老人孩子的笑容里,藏着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的答案。走在朱毛红军挑粮小道上,脚步越沉重,越能体会到“艰苦奋斗”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离开时回望,井冈山的翠柏依旧挺拔。这场行走早已超越了“旅行”的意义,它更像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们在和平年代,依然能触摸到信仰的温度,明白每一代人的“长征路”,都需要从这片红土地上汲取前行的勇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