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行(3)独山子---伊宁

高京林

2025年9月11日。今天去西边120公里的独山子。<br><br> 独山子属克拉玛依地区,也是一个克拉玛依油田的一部分。<br>克拉玛依,我不愿意走近你,<br>你没有草、没有水、鸟儿也不飞。<br>......<br>这是当年走红的一首歌《克拉玛依之歌》。 新疆石油的第一口油井在独山子,它1909年出油,只比陕西延长晚了2年。1937年建常压蒸馏炼油装置,并炼出了第一批合格的汽油产品。1949年新中国接收时,有2口油井,日产原油2~3吨。1950年成立中苏石油公司合资开采独山子油田,1953年的原油产量已占全国的23%。1955年合资到期,新疆石油公司接管。同年开发黑油山油田,并在那里建克拉玛依市。后黑油山油田、独山子油田合并为克拉玛依油田。1958年原油产量33.38万吨,占全国的22.71%,1960年166.23万吨,占全国的29.4%。 《图》独山子的油井 《图》1937年的炼油装置 《图》黑油山的油井 《图》黑油山的油井 论资排辈讲,国内油田陕西延长最早、其次是新疆独山子,然后是玉门,后面是青海,最后是大庆。延长、独山子和玉门为解放初期的三大油田。<br>到克拉玛依油田时期,独山子的重心就逐渐转向了炼油。1960年炼油121万吨,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超百万吨的炼油厂。现在独山子炼油厂有千万吨级的炼油和百万吨级的乙烯能力。公路边上一排排的反应罐,就是我对独山子的最初印象。 顺便说一下,克拉玛依地区人口49.29万,GDP(2024)1327亿元,人均GDP26.9万元。比乌鲁木齐的11.1万、北京的22.8万、上海的21.7万和广东的11.1万都高。 其实,大多数人对独山子的印象是独库公路的北起点。这条公路从独山子南下穿越天山最后到达南疆的库车,全长561公里。其间要翻过多个达坂(汉语的山口),道路崎岖、气候多变,一路充满了险阻。但正因为这样,它沿途的景色多变且充满了挑战。去新疆,走独库,是每一个人的期盼。<br><br> 新疆中部横贯着一条天山,它把新疆分割成了北疆和南疆。从北疆到南疆行走非常的难,即使现在也有点难于上青天的感觉。<br>怎么走,当然是绕行。比如,从乌市到南疆的库车要向东走吐鲁番边上,然后到库尔勒、库车。还有一条路是向西,沿天山北麓走到霍尔果斯,再绕过天山到伊宁。到伊宁后还不是南疆。还要沿伊犁河谷东行从新源县再向南翻天山到库车。总之很难。 1960年代中苏交恶,边境紧张。为打通南北通道于1970年开始修独库公路,并于1973年通车。由于要翻过多个达坂,施工极为困难。又由于冰雪封路,每年只有6~9月期间有条件的通行。但沿途风景 变化万千,是条旅游打卡的必经之路,也是北疆到南疆最便捷的通道。<br>独山子城市南端是独库公路(国道217)的起点也叫0公里处。有碑也有纪念馆。好大的一片广场,站在那特别有仪式感。 《图》独库公路“0”公里碑 《图》独库公路“0”公里山门 《图》独库公路37公里处的乌苏驿 《图》乌苏驿封路处(警察站岗) 《图》独库公路 9月11日一早,我们穿过这片广场踏上了独库公路的穿越之旅。<br>今天有小雨,当地人讲可能封路。出门前特地在高德地图上查了一下,路是通的,遂决定碰碰运气。过0公里处南行37公里,有个叫乌苏驿的地方。有路障,警察不让过。去问才知道确实封路了。我问,高德地图显示可以过的。回答,刚才还可以过,现在不行了。里面的山口下雪,路面都结冰了。好家伙,独山子市里还穿短袖,山里已经结冰了。我又问,什么时候能放行。回答说,要等路面的冰化了。时间不好说,也许今天下午,也许明天、后天。<br>路旁有个停车场,这时已经停满了车。有旅行社的中巴,我问司机,他说遇上结冰至少要明天才能放行,着急也不行。要不就绕伊宁,明天下午可到独库公路的南段,那里通常不封路。<br>一想司机说的有道理,在这里等,可能今天、明天都过不去。绕伊宁就多一天,整个南疆的行程还是有保证的。 解释一下,独库公路分三段,北段200多公里,山高路险,夏天也常下雪。中段几十公里,峡谷多。南段高山峡谷加上戈壁沙漠200多公里。绕伊宁后沿伊犁河谷向东接上的是独库的中段,这样甩掉了北段,但至少中段和南段完整的走下来了。<br>查地图,绕伊宁700多公里,比直走多500公里,1天的路程。说走就走。<br><br> 翻回独山子上G30连霍高速向西直奔。这条路2024年走过,只不过是从伊宁过来的。<br>行335公里是连霍高速上的咽喉工程果子沟大桥。公路在这绕了一个360度的大圆圈,从地图上看这个圈的半径为750米。周长4.5公里。2024年我们是在高速路上走的,一段山洞一段桥,一个方向上饶,已经找不到北了。这次凑巧半边修路,我们被赶到旁边的国道上。国道旁有观景台,可以看到弯弯的桥和连接的山洞。果子沟的沟很深,最高的桥墩有200米。 《图》高德地图上的果子沟大桥 《图》果子沟大桥(桥墩200米高) 《图》果子沟大桥 《图》果子沟大桥 巴彦岱是伊宁市的一个郊区镇,相当于北京的沙河。上次到伊宁堵车堵得邪乎,原想这里清净一点,可一个样。快到酒店时的一个掉头,竟然花了十几分钟。<div>20:00到巴彦岱镇,入住汉庭酒店。华住的酒店有预定的优惠,如果提前一天,应该是169元,今天临时订是240元。没办法,谁叫独库不通呢。</div> 伊宁是维族人的天下,酒店周边找不到汉餐。照例是维族的面馆,照例是鸡蛋西红柿拌面。<br>对面桌子上是3个维族人,一男两女,30多岁。一抬头,发现对面那个女士真漂亮。五官端庄、轮廓分明、神态优雅,这是我见过最上镜的维族人。这次来新疆,带了相机,带了人像镜头,就是想照一些少数民族典型的人像。本打算过去打声招呼照张相,但最后还是放弃了。 《图》伊宁巴彦岱镇的维族餐馆 酒店后面是几条巷子,里面都是高高低低的房子和院子。从打开的门向里看去,是色彩艳丽的花园和墙壁。花园里现在没有花,但春天有,我们曾在伊宁市内的喀赞其看过。喀赞其这样的院子是成片的,这儿的是零星的、断断续续的。<br>小巷里有步履蹒跚的维族老人,有放学归来的维族学童,没有车辆,没有游人,黄昏中很静很静。也许作家王蒙笔下的伊宁市就是这样的。<br>王蒙在新疆16年,其中5~6年是在巴彦岱度过的。 《图》伊宁巴彦岱镇俯瞰 《图》伊宁巴彦岱镇的维族小院子 《图》伊宁巴彦岱镇的小巷 《图》伊宁喀赞其小院(2024年拍照) 《图》新疆人物照 《图》新疆人物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