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游之二一雾中的梵净山

老眼看世界

<p class="ql-block">清晨的山脚还沉在一片灰白的雾里,我踏上了通往梵净山的小径。空气湿漉漉的,像是刚从水中捞起的棉布,裹在身上不冷,却透着一股子清寂。远处那块巨大的石碑悄然浮现,“乾净山”三个金字在微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不是刻上去的,而是从石头里长出来的。旁边“中国佛教名山”几个字静静依偎,像一句低语,提醒我已步入一方清净之地。一位穿红外套的女子站在碑旁,背影单薄却坚定,像一簇火苗,在这朦胧天地间轻轻摇曳。</p> <p class="ql-block">再往里走,一座庙门横在山腰,黄墙红顶,在阴沉的天色下竟不显突兀,反倒像是从山体里自然生长出来的。屋檐翘起如鸟翼,仿佛下一秒就要乘风而去。门前广场铺着青石,雨水在缝隙间聚成小洼,映出天空的灰与树影的绿。没有人说话,脚步也放轻了,仿佛怕惊扰了这份沉静。我站在门口,忽然觉得,这不只是进庙,更像是跨过一道通往内心的门槛。</p> <p class="ql-block">山脚下的那座红绿相间的殿宇藏在林木深处,石阶蜿蜒而上,像一条被雨水打湿的丝带。几位游客正拾级而上,脚步缓慢,却带着某种仪式感。我跟着他们走,脚底踩着湿滑的青苔,手扶着冰凉的栏杆,忽然明白:朝圣不必非得有信仰,只要心存敬畏,每一步都是修行。</p> <p class="ql-block">抬头望去,一座宏伟的建筑立于山腰,黄墙绿瓦,中央匾额上写着“一峰山”。那三个字笔力遒劲,仿佛能撑起整座山脉。两侧屋檐对称展开,雕梁画栋,却不见喧嚣,只有一种沉甸甸的安宁。几个人在拱门前驻足,身影渺小,却与这宏大建筑形成奇妙的平衡——人虽微,心却可与山齐。</p> <p class="ql-block">一座牌坊横跨山路,飞檐斗拱,彩绘斑驳,像是经历了无数风雨仍不肯低头的守门人。前方道路笔直延伸,两旁栏杆整齐,却不见尽头。雾气在远处山峦间游走,时聚时散,仿佛山在呼吸。我走过牌坊时,下意识抬头,像是要穿过某个看不见的结界,从此换了心境。</p> <p class="ql-block">石阶越往上越陡,游客们纷纷穿上雨衣,红的、黄的、蓝的,在灰蒙蒙的山色中跳动如花。有人停下拍照,有人轻声交谈,笑声被雾吞了一半,只剩温柔的余音。山体巨大,岩层如书页般层层叠叠,写满岁月的秘密。我们不过是其中一行小字,匆匆掠过,却也留下了自己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雾越来越浓,山间小径像一条飘在空中的绸带。两旁的祈福带红得刺眼,在风中轻轻摆动,像是无数人未说出口的愿望,在雾里低语。我伸手触了触一条带子,纸面微潮,字迹模糊,却莫名觉得安心——原来有人也曾站在这里,抬头看山,低头许愿。</p> <p class="ql-block">终于登上一处高台,雾中浮现出一尊巨像的轮廓,立于山巅,似人非人,似神非神。它静默地伫立,头颅隐没在云里,仿佛早已与天相接。几个穿雨衣的人站在像前,仰头凝望,身影渺小如蚁。我站了一会儿,没拍照,也没许愿,只是看着那模糊的身形,忽然觉得,有些存在,不必看清,也能感受到它的重量。</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一座古塔立在雾中,石面粗糙,棱角分明,像是从山骨里凿出来的。护栏上挂满红绸,随风轻晃,像无数颗不肯熄灭的心。塔下绿意悄然,苔痕斑驳,时间在这里不是流逝,而是沉淀。</p> <p class="ql-block">雾更浓了,塔身几乎融化在白茫茫里,只余一道轮廓,像从梦境中借来的影子。那些祈福带在雾中若隐若现,像是一封封寄往天际的信,未曾拆封,却已有了回音。我忽然想起一句话:有些地方,不是用来看清的,是用来感受的。</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上,一群人静静站着,望着前方被雾彻底吞没的山峰。他们穿着五颜六色的雨衣,像一簇簇开在寒山里的花。有人举起手机,有人只是远眺,没人说话。平台边缘的祈福带随风轻舞,仿佛在替所有人诉说心事。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我们不是在看山,而是在看自己——被迷雾遮蔽的前路,未知的远方,还有心底那点不肯熄灭的光。</p> <p class="ql-block">有人开始合影,挥手、微笑,笑声在雾中荡开一圈涟漪。他们开心,却不喧闹,仿佛也懂得,这片天地容不下浮躁。我退到一旁,看着他们与那片虚无的山影同框,忽然觉得,这不只是留念,更像是一种宣告:我来过,在这云雾缭绕的人间。</p> <p class="ql-block">栈道蜿蜒入雾,几位游客停下脚步,笑着挥手,雨衣鲜艳得像是给这灰白世界点了一把火。背景里,巨岩在雾中若隐若现,像远古巨兽的脊背。他们不赶路,也不停留太久,只是在这片刻的相遇里,与山、与雾、与彼此,轻轻打了个照面。</p> <p class="ql-block">石塔前的平台上,人们再次聚拢,拍照、挥手、大笑。那座塔在雾中若隐若现,像一位沉默的见证者。红绸飘动,映着一张张鲜活的脸,古老与当下,在这一刻悄然相拥。</p> <p class="ql-block">山巅之上,两块巨石拔地而起,形状奇特,像是天地间最原始的对话。植被从缝隙中生长,红叶与绿枝交织,倔强而热烈。有人站在石上眺望,身影剪在雾中,像一幅未完成的画。我走近时,听见风穿过石缝的呜咽,像是山在低语:来过,便是记得。</p> <p class="ql-block">又一块奇石矗立,孤绝而神秘,四周雾气缭绕,仿佛它不属于人间。山脚下的绿意与之呼应,一静一动,一虚一实,构成一幅天然的画卷。我站在远处,没再走近——有些风景,适合远观,如同某些人,适合怀念。</p> <p class="ql-block">高台上,一群游客举着旗帜,笑声朗朗。他们围着那块形如鸟首的巨岩,或站或坐,像一群归巢的鸟。红绿相间的植被在风中轻颤,为这热闹添上一笔生动。我看着他们,忽然觉得,探险的意义,或许不在登顶,而在这一路上,与陌生人共享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一座粉墙蓝匾的殿宇藏在雾中,龙纹金饰在湿气里泛着微光。几位游客站在门前,静静仰望,像在等待某种启示。我走过时,门未开,钟未响,可那股庄重的气息,早已透过雾,渗进心里。</p> <p class="ql-block">一块石碑立在湿地上,刻着“净心池”三字,字迹斑驳,却清晰如初。藤蔓垂落,叶片滴水,像是时间在这里学会了缓慢。我蹲下身,指尖轻触石面,凉意顺着指尖爬上来——原来,真有地方,能让人把心洗一遍。</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在一处石台上看见那尊白玉观音。她立于山崖之前,手持莲花,目光低垂,慈悲不语。红绸环绕,水洼映出她的倒影,一实一虚,宛如两重境界。我站了很久,没合十,也没祈愿,只是看着那抹白,在雾中静静绽放——像一颗不肯坠落的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