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邬县治所一一一介休市邬城店村

天涯孤旅

<p class="ql-block">邬城店村坐落于介休市区以东约三十里处,乡民素称其为“店号”。南同蒲铁路与东夏线自村北蜿蜒而过,村东有公路通向湖龙、樊王方向,地理位置自古便具通衢之利。全村现有345户人家,共1020口人,虽为村落,却承载着千年文脉,是介休大地上最早孕育县邑文明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先有邬城店,后有介休城”,这句流传于介休民间的古老民谣,道出了这片土地深沉的历史渊源。追溯春秋之世,公元前718年,曲沃庄伯伐翼,晋翼侯奔随,而随城即位于汉代界休县城之东,历史的车轮悄然在此留下印记。介休正式建置,始见于晋顷公十二年(公元前514年),时晋国分祁氏之田为七县,司马弥牟受封为邬大夫,治所即今介休东北之邬城店一带。战国时邬县属魏,秦设界休县,治所西移今介休城;新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改称界美,东汉复名界休。秦汉之际,邬县、平周、界休三县并立于境;西晋改“界休”为“介休”,取“介子推休于此”之意。永兴元年(304年)战乱频仍,介休与邬县相继废置;北魏正平二年(451年)改称平昌,太和八年(484年)复置介休,十九年(495年)再复邬县。至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年),两县先后并入永安(今孝义);北周宣政元年(578年)重置介休,后又更名平昌,隋开皇十年(590年)置灵石县于西南,十八年平昌复名介休。由此观之,“先有邬城店,后有介休城”并非虚言,实为历史脉络之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2019年,一场聚焦地方文脉的文化研讨会在介休召开,正式确认邬县治所与今日邬城店村之间存在清晰的历史沿革关系。这一发现不仅为“古邬县治所”正名,更为当地文旅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介休市以此为契机,制定专项保护规划,将邬县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文物管理与疫情防控协同并进,依托独特历史资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沉睡千年的文化记忆焕发新生。</p> <p class="ql-block">别看今日邬城店仅为一隅村落,实则已是乡村振兴大潮中的“模范生”。作为国家“千万工程”的典范村,这里曾迎来政策东风与资金扶持,实现了从传统农耕村落向现代宜居乡村的华丽转身。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邬城店已然成为介休市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面旗帜,书写着新时代乡村蝶变的生动篇章。</p> <p class="ql-block">邬城店村深入学习“千万工程”先进经验,始终坚持“民需、民参、民治、民享”的发展理念。以党建引领凝聚合力,从街巷硬化、饮水安全整治起步,逐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与乡村治理改革,实现人居环境由整洁有序向宜居宜业的跨越式提升。过去村中道路坑洼泥泞,百姓怨声载道;2023年,在镇党委回引的返乡企业家、党支部书记张世忠带领下,党员干部迎难而上,抢抓介休市街巷硬化与饮水安全工程机遇,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终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p> <p class="ql-block">交通:村内道路全面实现柏油硬化,累计完成34条街道、38条巷道铺设工程,并改造上下水管道6778米,彻底告别“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旧貌,构建起畅通便捷的现代村居交通网络。</p> <p class="ql-block">休闲设施:村中建有幸福广场,内设日间照料中心、篮球场与小游园,满足老有所养、幼有所乐、动有所场的多元需求;同步实施街道亮化与绿化工程,夜有灯火辉映,日有绿意盎然,乡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p> <p class="ql-block">文化体系:精心打造“为先园”文化广场、邬氏文化展览馆,形成“一园一墙一馆一街”的特色文化格局。昔日古道遗风与今朝文明新风在此交融共生,让村民在漫步街巷间,便可触摸历史、感知文脉、涵养乡情。</p> <p class="ql-block">今日之邬城店,虽已不复昔日县邑繁华,然残垣旧迹犹存,古道余韵未绝。那些深埋于黄土之下的历史回响,依然在风中低语。若你途经此地,不妨驻足片刻,静听时光流淌,感受这片土地曾经历的风云际会与岁月沧桑。</p> <p class="ql-block">邬城店村的未来,将聚焦于文旅融合与乡村治理创新两大主线。通过系统保护历史遗迹、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培育特色产业,致力于打造一个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样板,让古邬文明在新时代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邬城店今昔》</p> <p class="ql-block">古邬曾经治所尊,残垣旧迹记前尘。</p> <p class="ql-block">而今新路通街巷,清新村颜映日轮。</p> <p class="ql-block">沃野千畴翻稻浪,仿古通衢隐旧痕。</p> <p class="ql-block">沧桑代谢风华换,故地重光又一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