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全民大阅读,书香润中华</b></p><p class="ql-block">——关于全民阅读活动周的思考与建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16日,国务院批复文件(国函〔2025〕101号)确认:自2026年起,将每年4月第四周,设立为全民阅读活动周,这是全民阅读连续12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的重要制度性安排。</p><p class="ql-block">      政府将通过建设阅读品牌、开展推广活动等方式促进全民阅读,旨在促进全民阅读、推动书香社会建设。</p><p class="ql-block">      当2024年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已达82.1%,当数字阅读的星光点亮八成国民的精神生活,当“北京阅读季”、“深圳读书月”等三百余个阅读品牌如繁花遍开神州,我们已然听见一个民族在书香中走向深沉的足音。</p><p class="ql-block">      面对如火如荼的全民大阅读的热潮,如何正确引领大阅读的开展,请从活动周的组织形式、内容引导、时间安排、效果评估提出自己的看法。</p><p class="ql-block">      <b>访谈者说</b>:<a href="https://www.meipian.cn/5h7yhvg6?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4910590"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网页链接</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拜读心境的颜色老师国培京师的宣传报道计划,最深刻的感受是:这是一曲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教育宣传交响乐。“四乐章”的构想,既仰望教育改革的星空,又扎根基层实践的土壤,让“宣传”真正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桥梁。</p><p class="ql-block">      计划最打动人的是“落地感”。它不空谈理念,而是用具体案例让宣传“活”起来——从解读“双减”的“加减乘除”法,到清华附中课堂里的《红楼梦》辩论,再到山东睿聪高中的逆袭故事,每个策划都锚定教育痛点与需求,让前沿理念能照进课堂、惠及师生。这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思路,让宣传跳出了“信息播报”的浅层,成为传递方法论的“春雨”。</p><p class="ql-block">      更难得的是“温度与高度的平衡”。它一边关注脑科学、AI等前沿科技,用“写作能力雷达图”让因材施教落地;一边聚焦山区教师、基层教研员,用“京师·师魂”专栏为平凡英雄立传,还通过“问计于民”收集一线呼声。这种兼顾“科技赋能”与“人文关怀”的策划,让国培京师的“惠普教育”理念不再是口号,而是可感知的行动。</p><p class="ql-block">      这份计划让我明白,好的教育宣传,既是思想的灯塔,也是行动的指南。以笔为犁深耕教育沃土,以镜头为窗传递教育力量,这样的宣传,终将成为国家教育事业春天里的一抹亮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另外,再补充几点粗浅个见。</p><p class="ql-block">      国务院设立全民阅读活动周,标志着全民阅读从倡议走向制度,如何让这股书香真正浸润生活?关键在“落地”与“长效”。</p><p class="ql-block">      组织形式要破“散”。构建国家、地方、基层三层联动体系,国家搭“全民阅读云平台”整合资源,地方借“北京阅读季”“深圳读书月”等既有品牌发力,基层社区搞“邻里共读会”“亲子绘本剧”,让阅读从单点活动变成社群常态。</p><p class="ql-block">      内容供给要破“泛”。针对不同人群精准施策:给老年人配经典大字版书籍与线下解读,为年轻人做“15分钟微阅读包”+AI荐书,为农民工准备“技能+文学”双主题书单,让每个群体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精神食粮”。</p><p class="ql-block">      时间维度要破“短”。将活动周延伸为“预热-核心-延展”全周期:预热期搞“年度最爱书单”征集,核心周每日设“校园”“家庭”“职场”等主题,延展期办月度沙龙、季度读书节,让一周热度变成全年习惯。</p><p class="ql-block">      效果评估要破“浅”。不光看借阅量、打卡率,更要听读者反馈——比如孩子读《昆虫记》后爱上观察自然的真实改变,还要做半年回访看阅读习惯是否延续,再借年度报告梳理问题,形成“发现-解决-评估”的闭环。</p><p class="ql-block">      全民阅读活动周,从不是一场短暂的书香集会,而是让墨香真正扎进生活肌理的开端。它像一粒带着期许的种子,唯有让书页的温度融进每个平凡日子,让文字的力量住进每个人的心底,这粒种子才能生根抽芽——从零散的阅读微光,汇聚成浸润中华大地的文化暖流,这便是“书香润中华”最本真、也最绵长的深意。</p><p class="ql-block">      朋友们,翻开书页吧!让墨香暖日常,让书香润心房——全民共读,悦享时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