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跑道人生

明月松间

<p class="ql-block">  童年的小学没有操场,对奔跑的记忆一片空白。高中时那巨大的操场,留给我的只有阴影——800米测试像一道跨不过的坎,补考名单上总有我,最终不及格的也只有我。</p><p class="ql-block"> 大学里,这份恐惧如影随形。800米依然是我过不去的坎。毕业时,是老师的网开一面才让我勉强过关。我以为,这辈子终于可以和跑步告别了。</p><p class="ql-block"> 直到疫情之后,心情郁结难解。偶尔在公园散步,觉得太慢,便开始试着跑几步取暖。一圈,两圈,后来竟能跑三公里。不知不觉间,我跨越了几十年前的恐惧。直到50岁才明白:跑步的能力并非天生,它真的可以通过持久的训练获得。</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爱上了跑步,爱上了那种超越自我的感觉。当有一天我轻松跑完10公里时,我突然想起曾经仰望的当年参加万米长跑的同学——那些我以为基因优良的人。而今,我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p><p class="ql-block"> 跨年之夜,我来到熟悉的操场,一圈圈奔跑,一次次回忆少年时代长跑带来的恐惧。风在耳边低语,告诉我昨日不可追,重要的是把握今天。那天我跑了25圈,创下一年来10公里的最好成绩。</p><p class="ql-block"> 第二年除夕,我在操场上完成了该年度最后一个半马,后来每年如此。有人问我,一圈圈地跑操场不枯燥吗?对我来说,这恰恰是自己与自己的深度对话,是对过去的感悟,也是对未来的憧憬。</p><p class="ql-block"> 奔跑5年,我跑过60多场半马,祖国的大山大河,各地的风景给了我无数美好瞬间。但操场于我,始终别有深意——那是我突围的战场,是我涅槃的舞台。在这400米的循环里,我找到了与自我和解的方式,也找到了生命不断向上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