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此次故乡泉州行起缘于到泉州市参加2025年秋季校际教学研讨会。利用了很有限的时间走了位于市区的几个世界遗产点。</p> <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成为中国第56项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泉州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22处遗产点及其关联环境,完整呈现宋元时期从港口设施、生产基地到信仰体系的多元化海洋贸易链条,涵盖行政、交通、宗教遗址等类型。是中国唯一以整座城市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校际教学研讨会在泉州六中举办。</p><p class="ql-block">这个中学建校已有100多年。</p><p class="ql-block">泉州六中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夺得福建省高考红旗,足见其教学质量实属上乘,一直是省重点中学,曾有辉煌的历史。纹格中被打成“黑样板”遭强行解散,至1972年复办。</p> <p class="ql-block">图中建筑物为泉州六中菲友体育馆,是该中学毕业的旅居菲律宾的校友共同捐资兴建,足见该校毕业生对母校的深情。</p> <p class="ql-block">该校的校门为泉州府小城隍庙,是泉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古色古香</p> <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在二进大门里拜亭前庭院里留影</p> <p class="ql-block">故乡泉州被誉为“半城烟火半城仙”,有“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一说。白岩松曾说过泉州是一个一生必去一次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没想到这么不起眼的地方,竟然是泉州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点。</p><p class="ql-block">市舶司遗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是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朝廷设立的海洋贸易管理机构遗迹。该遗址作为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的核心管理设施,承担发放商贸许可、征收关税等职能,见证了中国古代海关制度和海洋贸易发展。</p><p class="ql-block">。该机构持续运作至明成化八年(1472年)迁往福州,历时近400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2019-2020年考古发现铺砖地面、石构基址及"监造市舶亭蒲寿庚"铭文砖等实证,确认其为中国现存体系最完整的古海关遗址5</p><p class="ql-block">。遗址地理范围随泉州城扩建从罗城镇南门外逐步纳入城内,形成包含马坂巷、水沟巷等街区的行政中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0年1月获福建省政府正式确认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1年作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22处遗产点之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2023年市舶司遗址考古发掘已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复,正按计划组织实施</p><p class="ql-block">。遗址现存南薰门水关、鹊鸟桥等历史地貌要素,其建筑朝向与泉州古城"四象"堪舆布局相契合</p><p class="ql-block">2</p><p class="ql-block">。考古揭露宋元时期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官署建筑基址,出土花卉纹瓦当、脊兽等建筑构件16551件,涉及龙泉窑、景德镇窑等全国窑口的陶瓷器</p><p class="ql-block">8</p><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泉州海关历史文化溯源教育基地在遗址揭牌,复原古代"验货抽分—颁发公凭—仓储运输"全流程场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泉州天后宫,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南门天后路,始建于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是海内外妈祖庙宇中年代最早、规格最高的古建筑,为世界文化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初建时以宋徽宗赐额“顺济”为庙名。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少监张谦出使渤泥,从泉州浯江启航,回国后奏请朝廷鼎力重修,并把“顺济庙”改为“天妃宫”。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施琅准备征台,奏报“神涌潮济师”、“有助顺功”,清朝廷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后”,“天妃宫”又改名为“天后宫”。天后宫建筑群保存有宋代构件和明清时期木构建筑。主体建筑分布于南北中轴线上,有山门、戏台、东西阙、正殿、东西廊、寝殿、东西轩、四凉亭、两斋馆和梳妆楼等。作为妈祖信仰文化物质载体的泉州天后宫,对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1988年1月13日,泉州天后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泉州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点</p> <p class="ql-block">德济门遗址是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管理保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它是宋元泉州城的南门遗址,记录了宋元泉州城市向南部拓展的历史,为城市南部商业性城区的重要地标,体现了官方对海洋贸易和城市商业发展的行政保障。德济门遗址是宋元以来泉州古城的南门遗址,南面紧临着晋江。它建造于13世纪,14世纪中、晚期(元、明两代)扩建,沿用近700余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德济门遗址在价值上主要有三大方面特点:一是证实了宋元泉州城市在海洋贸易促进下向南部沿江区域拓展的史实,其各个历史时期的建造痕迹是宋元以来泉州城市发展的历史标本。二是城市南部商业性城区的重要地标,展现了宋元泉州地区政府对城市商业区的管理,体现了官方对海洋贸易和城市商业发展的行政保障。三是德济门遗址出土的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石构件是宋元泉州城市人群汇聚、多元文化共存的重要佐证。</p> <p class="ql-block">承天寺是闽南三大丛林之一。假如儿时多次到承天寺玩耍不计,近年我这是第二次到承天寺。</p><p class="ql-block">承天寺,又名月台寺,初名“南禅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南俊路36号。[5]南唐保大末年至中兴初年(957一958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1984年重建后,全寺使用土地面积2.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2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承天寺山门面西,寺院坐北向南。中轴线近300米,有弥勒殿、放生池、大雄宝殿、法堂、文殊殿。东翼依次为圆常院、广钦佛教图书馆、僧寮、客堂、龙王殿、大悲阁、五观堂、一尘精舍、祖堂,以及公园式的“南园故址”。西翼有檀樾王公祠及其他建筑物。</p><p class="ql-block">承天寺内逐步恢复十奇之“瑶台明月、榕径午荫、塔无禽栖、方池梅影、鹦山暮云”等历史景观,整座寺院颇具“城市山林”的风貌。宋代泉州太守王十朋曾题有十奇诗,明代大学士张瑞图书写。现嵌于“南园故址”南边廊壁上。</p> <p class="ql-block">进寺院的山门上有“月台”二字牌匾</p> <p class="ql-block">这个位于承天寺内的月台别院不大,进得门来有一个很小的天井,正中一个厅堂,两边各有一间类似卧室。</p><p class="ql-block">从目前的陈列看是用来纪念弘一法师的,厅堂里有一弘一法师的腊像坐书案前作书写状,因此腊像做得不太像,故我就不拍照放在本文了。</p><p class="ql-block">厅堂和卧室木板墙上挂有多幅弘一法师个人或与他人的合照。但是从两边卧室的布置看,对于弘一法师晚年那段时间的历史就很不相符了。两边卧室里各摆放一张床,一间摆放的是闽南百姓家带着顶棚和装饰边的实木床,另一间摆放的是带着床梁的床架。这至少对历史的考证就很不严谨。</p><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晚年住在温陵养老院并在那里圆寂,圆寂后的照片我看到过的,他的床只是两只条凳子上架着几块破旧的木板,法师侧卧安详如睡。</p> <p class="ql-block">李叔同出家后的生活是极其简朴的。</p><p class="ql-block">李叔同的节操修养,在他出家后自然化成了他的修行助力,尤其体现在他的持戒甚严上。弘一法师出家后的生活用品,绝大多数都是出家前带去的,缝缝补补用了几十年都舍不得扔,他常从垃圾堆里拣一些布条,宝贝似的带回去,洗干净了缝补他的破衣裳。</p> <p class="ql-block">出了月台别院,顺着寺院的石板路继续往里走</p> <p class="ql-block">见到一处古代铸造钱币的遗址,年代为五代</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大雄宝殿了</p> <p class="ql-block">大殿前的钟楼鼔楼</p> <p class="ql-block">两边长廊里挂着精美木雕</p> <p class="ql-block">此处是放生池。</p><p class="ql-block">有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时髦女郎在寺院里拍照,与佛教圣地是很不合拍,至少是不合适的</p> <p class="ql-block">法堂</p> <p class="ql-block">长廊里用油画绘制的有关佛教的大型壁画</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纪念王审知三兄弟率农民起义军攻入闽地建立闽国,承天寺内专有一个院子,为开闽三王祠</p> <p class="ql-block">建于宋代的承天寺宋石经塔,在外地的寺院里见过石经塔上是刻有经文的,这个没有经文,是否风化了,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涅槃堂</p> <p class="ql-block">一尘精舍,一个女居士与一位女士交谈</p> <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在温陵养老院圆寂后,按照其遗嘱移至承天寺并在此火化,这个位置现立有“弘一法师化身处”之碑。弘一法师的墓塔则是在清源山山腰,我儿时曾去瞻仰过。</p> <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化身处碑背面</p> <p class="ql-block">寺院后面有一小山,雅致</p> <p class="ql-block">讲经楼</p> <p class="ql-block">这栋讲经楼很大,正面挂有慈心堂牌匾</p> <p class="ql-block">会泉长老塔院,一楼是宏船和尚纪念堂</p> <p class="ql-block">大悲殿</p> <p class="ql-block">承天寺内的一大片水面</p> <p class="ql-block">寺院里有佛教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又过去了一天,这天上午准备去参观泉州府文庙,住的酒店离文庙很近,步行即可不用乘车,经百源清池,是儿时最爱玩的景点,老泉州人无不知的去处,一旁是泉州工人文化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泉州府文庙,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中山路。是泉州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点。唐开元末年始建,初为“鲁司寇庙",唐末五代改为“宣圣庙”,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年~984年)移至现址,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重建,至嘉泰元年(1201年)建造棂星门,规模逐渐形成。历代屡经修葺,清乾隆年间对殿、庑、庭院、仪门等进行了大面积修缮。</p><p class="ql-block">泉州府文庙是中国东南现存规模最大,包含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建筑形式于一体的孔庙古建筑群。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主体建筑贯穿于南北中轴线上,有大成门、金声门、玉振门、东西庑、大成殿等,皆保留着宋代石质建筑基础、台基等。建筑木构件为清代按原貌复建。</p><p class="ql-block">2001年6月25日,泉州府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文庙前有多棵高大榕树</p> <p class="ql-block">泉州府文庙是由三组建筑群组成</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夹在两组大建筑群中的崇圣祠</p> <p class="ql-block">进得国学讲堂</p> <p class="ql-block">展示泉州历代的高中科举后的名人,有郑成功有武状元黄培松等等不胜列举</p> <p class="ql-block">泉人赴台传播儒教和所建文庙分支</p> <p class="ql-block">李贽(1527年~1602年),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福建泉州府(福建省泉州市)人。明代官员、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p><p class="ql-block">李贽幼年家贫,跟随教书谋生的父亲识字读书,二十二岁中秀才,二十六岁中举人。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湖北麻城芝佛院。其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后被诬下狱,自刎于狱中,享年七十六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贽在文学方面提出的“童心说”,强调真心,创作要“绝假还真”,反对当时风行的“摹古”文风,这一倾向亦对晚明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p> <p class="ql-block">李贽故居就靠近徳济门遗址,我们走到了这个地方,参观一下李贽故居是必须的。</p> <p class="ql-block">赵朴初题写的李贽故居</p> <p class="ql-block">李贽的大量著作</p> <p class="ql-block">市区的世界文化遗产点还有开元寺、东西塔、伊斯兰清净寺、伊斯兰圣墓,近郊有清源山下的老君岩老子造像和九日山,石狮市宝盖山姑嫂塔,安平桥,位于晋江市的摩尼教草庵是世界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摩尼教遗址,朋友们尽可以前往参观。</p> <p class="ql-block">泉州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西街因拥有开元寺和东西塔这个世界文化遗产点,成了一个网红打卡地。本文作者在地标性建筑钟楼前西街一侧</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的山门和东塔</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的大雄宝殿,上有牌匾书“桑莲法界”,来源于开元寺中有一颗千年古桑曾开白莲花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泉州的伊斯兰教清净寺,是国内保存的最早最完好的伊斯兰教寺。那一日乘车经过,因活动太多,无法再停车去参观了。</p><p class="ql-block">(本图为网络上下载)</p> <p class="ql-block">位于泉州市郊的摩尼教遗址草庵也是泉州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点,这个是世界上至今发现的唯一保存最为完好的摩尼教遗址</p> <p class="ql-block">泉州市的市标</p> <p class="ql-block">现代科技离我们很近的,所住酒店的机器人,能完成许多工作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文的照片均为本文作者拍摄,如有引用请注明出处。</p><p class="ql-block">本文部分历史资料摘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