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时间:2025年10月20日——2025年10月24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从师范校园走向中学课堂,从理论学习转向实践教学,本周我们的七年级语文实习工作围绕教学实施、教研参与及班级管理展开,过程中既积累了实践经验,也明确了自身不足。现将本周实习工作情况系统总结如下,为后续成长提供参考。</p> <p class="ql-block"><b> 一、教学工作:深耕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 “成长感悟” 主题教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本周核心教学任务为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授课,该单元以 “成长感悟” 为核心主题,收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论语》十二章三篇课文,涵盖散文与文言文两种文体。单元教学目标明确:一是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把握作者情感与文章主旨;二是积累重点字词、文言常识及写作手法;三是结合文本体会成长中的感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p> <p class="ql-block">(一)备课设计:分层施策,适配文体特点</p><p class="ql-block"> 针对单元内不同文体的教学差异,我们在备课阶段采用 “分文体设计 + 主题串联” 思路,重点开展三项工作:</p><p class="ql-block"> 文本研读与目标拆解:逐篇分析课文重难点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需引导学生体会 “乐园” 与 “书屋” 的对比,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再塑生命的人》需聚焦 “莎莉文老师的教学方法” 与 “海伦・凯勒的情感变化”;《论语》十二章侧重 “文言实词积累” 与 “儒家思想启蒙”。同时,结合课程标准将单元目标拆解为 “每课小目标”,确保教学循序渐进。</p><p class="ql-block"> 教学方法适配设计:针对散文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 文本细读 + 情感共鸣” 流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入时播放 “童年游戏” 短视频,唤起学生共鸣;针对文言文教学,采用 “文言基础先行 + 故事化解读” 策略,如《论语》十二章先通过 “字词卡片配对” 游戏巩固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等句中重点字词,再结合生活实例解读道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学情适配与活动设计: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对散文情感把握及文言文理解存在难度,设计低门槛、高参与的教学活动 —— 如《再塑生命的人》中 “莎莉文老师教学步骤流程图绘制”,同时准备分层练习(基础题:字词解释;提升题:情感分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p> <p class="ql-block">(二)课堂实施与反思:聚焦效果,精准改进</p><p class="ql-block"> 我们本周已完成单元内 2 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的授课,课堂实施中重点关注 “目标达成” 与 “学生反馈”:</p><p class="ql-block"> 散文教学效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上,学生通过 “找百草园趣味场景”“对比书屋生活细节”,能准确说出作者 “怀念童年、反思教育” 的情感;《再塑生命的人》中,85% 的学生能完整绘制莎莉文老师教 “水” 的步骤流程图,并说出 “耐心、因材施教” 是海伦・凯勒成功的关键。但存在不足:部分学生对 “景物描写的作用” 理解不深,如无法说出 “百草园的景物描写烘托乐园氛围”,后续需补充 “景物描写手法 + 作用” 专项讲解,结合课文例句拆解分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共性问题总结:散文教学中存在 “时间把控失衡” 问题 ——“学生分享童年经历” 环节超时,导致 “写作手法总结” 仓促。需在后续备课中细化各环节时长,确保教学节奏紧凑。</p> <p class="ql-block"><b>二、教研活动:参与第二单元《陈太丘与友期行》同课异构公开课</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为深化文言文教学实践,10 月 23 日下午,学校七年级语文组以第二单元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为内容,组织同课异构公开课活动,实习教师苏妹、练庆红依次授课,由实习学校语文组老师全程参与听课与课后研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p> <p class="ql-block">(一)授课情况分析</p><p class="ql-block"> 练庆红老师授课特点:以 “家风文化 + 情境任务” 为核心设计课堂,开篇结合《世说新语》背景,介绍陈氏 “三君” 典故及东汉 “举孝廉” 制度,播放陈氏家风相关短视频,自然导入课文;教学环节设置 “管家身份解锁” 任务,引导学生以 “陈太丘府管家” 视角展开学习 —— 初读时结合课下注释补全文言省略成分,再读时按 “起因 - 经过 - 结果” 格式向 “陈太丘” 复述事件,还设计 “人物对话演读” 活动,让学生分组揣摩元方与友人的语气、神态,通过 “动作 + 语言 + 神态” 多维演读,挖掘人物心理;文言知识讲解采用 “链接材料辅助” 方式,结合东汉孝道背景分析元方 “入门不顾” 的合理性,同时给学生准备奖品,激励学生参与互动。不足在于对 “友人知错能改” 的品质挖掘稍浅,未结合 “魏晋风度” 进一步拓展,且 “管家复述” 环节部分学生因紧张表述不完整,未能及时给予阶梯式引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苏妹老师授课特点:以 “趣味游戏 + 方法教授” 为主线,教学目标聚焦 “文意理解与概括方法”。导入环节播放《刘义庆的自我介绍》视频,生动讲解作者生平;朗读环节先播放范读视频,指导学生标注 “尊君在不(fǒu)” 等字音,划分 “陈太丘 / 与友 / 期行” 等节奏;疏通文意时逐句翻译,结合 “和平精英大闯关” 游戏设计四关任务 ——“空降 G 港”(记忆课下注释)、“进攻 S 城”(背诵课文翻译)、“支援 R 城”(翻译难点突破)、“突袭 Y 城”(文意衔接练习),每关通关者可获得脆脆鲨、亲嘴烧等奖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收尾设计 “国学小讲堂” 情境练习,教授 “四步法” 概括故事(找人物事件 - 析结果 - 悟启示 - 组语言),引导学生按 “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学会什么” 格式总结。不足在于游戏环节耗时较长,导致 “概括方法实操” 时间紧张,部分学生未能独立完成故事概括,且对 “方正” 内涵的解读仅停留在表面,未结合文本细节深化。</p> <p class="ql-block">(二)研讨收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课后语文组教研会议中,各位教师对我们的两堂公开课的特色设计给予高度评价:肯定练庆红老师 “情境任务与文化背景融合” 的创新,认为家风视角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深层内涵;认可苏妹老师 “游戏化教学” 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及 “概括四步法” 的实用性。同时提出改进建议:练庆红老师需要优化讲课内容,内容过多学生不太容易消化;苏妹老师需优化游戏时长,可将 “四关任务” 整合为 “两关核心任务”,预留更多时间让学生练习概括方法。此次同课异构让我们都深刻认识到,文言文教学可兼顾 “文化深度” 与 “趣味互动”,为我们在后续《论语》十二章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尤其在 “传统文化渗透” 与 “学生活动把控” 方面具有借鉴意义。</p> <p class="ql-block"><b>三、班级管理:协助开展日常管理与学生沟通工作</b></p><p class="ql-block"> 本周以辅助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为核心,具体工作包括日常监督、学生沟通及活动筹备三方面:</p><p class="ql-block">(一)日常监督</p><p class="ql-block">每日提前 10 分钟到班,协助班主任完成两项工作:一是监督学生整理学习用品、上交作业,对未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登记,并督促其在课间补做;二是早读期间巡查学生学习状态,对注意力不集中、小声交谈的学生进行温和提醒,增强学生的纪律性。三是安排和督促每日值日生,保持教室、包干区清洁,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p><p class="ql-block">(二)学生沟通</p><p class="ql-block">利用课间与课后时间,与存在不文明用语的学生进行交谈和道德,素质教育树立良好的班级风气。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特长、家庭背景,因材施教。特别关注学困生、德困生、贫困生和特殊家庭学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四、我们存在的不足与改进的方向</b></p><p class="ql-block">(一)存在不足</p><p class="ql-block"> 教学方面:我们从同课异构观摩中发现,自身在文言文教学预设中可能存在 “知识讲解与情感价值观引导” 平衡不足的问题;课堂时间管理能力有待提升,散文教学已出现环节超时情况;对散文 “写作手法的深层作用” 讲解不够透彻。</p><p class="ql-block"> 班级管理方面:处理学生矛盾时,沟通引导方式较为单一;对学生心理状态的观察不够敏锐,难以快速捕捉学生情绪变化背后的深层原因。</p><p class="ql-block">(二)改进方向</p><p class="ql-block"> 教学改进:结合同课异构经验,在第三单元《论语》十二章备课中明确知识讲解与情感引导的比重;针对散文 “写作手法” 与文言文 “文言基础” 分别制作专项教学课件;通过观摩优秀教师课堂、预设各环节时长并设置时间提醒等方式,提升时间管理能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班级管理改进:系统学习学生心理健康与沟通技巧相关知识,定期向班主任请教班级事务处理经验,提升学生矛盾处理与心理洞察能力。</p> <p class="ql-block"><b>五、下周工作计划</b></p><p class="ql-block">(一)教学工作</p><p class="ql-block"> 完成七年级第三单元剩余课文《论语》十二章的授课,备课中重点设计 “文言字词归类记忆”(如 “学”“习”“知” 等字的不同含义)与 “儒家思想生活化解读” 环节,帮助学生理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等句子的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 针对本周散文教学暴露的问题,开展 “散文景物描写作用” 专项课,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例句拆解;同时借鉴同课异构经验,提前预设《论语》十二章教学各环节时长,避免超时。</p><p class="ql-block"> 依据单元教学目标编制单元测试卷(包含基础题、阅读题、写作题),组织学生开展单元小测,批改后完成错题分析报告,明确班级知识薄弱点,为后续复习提供依据。</p><p class="ql-block">(二)班级管理工作</p><p class="ql-block"> 协助班主任组织 “班级读书分享会”,负责活动现场组织与记录,课后整理活动总结,包括学生表现、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p><p class="ql-block"> 持续跟踪早读古诗文背诵情况,重点检查上周未通过学生的补背效果,确保全部学生达到背诵要求;同时新增 “课堂笔记抽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记录习惯。</p><p class="ql-block"> 与 2 名学习态度松散的学生开展谈心谈话,分析其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如缺乏目标、基础薄弱),制定个性化学习督促方案,定期跟踪学生的学习状态。</p><p class="ql-block"><b> 六、总结与展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本次我们的实习工作围绕教学与班级管理展开,尤其是通过第三单元教学实践与第二单元《陈太丘与友期行》同课异构观摩,既积累了实操经验,也找到了改进方向。后续将以此次总结为基础,针对不足持续改进,不断提升我们自身教学能力与班级管理水平,以更专业的素养履行教师职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