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行之四:和田,穿越千年温润如初

小桥流水(LM)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游南疆,断然少不了和田。去和田,可以在喀什坐火车,更可以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还是穿越沙漠更刺激,尽管坐车的时间很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阿克苏沙雅县的它乾城出发,经过阿拉尔市后正式进入沙漠公路,到达和田市区,全程580公里,大巴开了九个多小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近400公里的沙漠公路(G580国道),横穿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之中。透过车窗望去,漫漫的沙漠如黄色的绸缎在天地间漫舞,茫茫的沙丘又如大海的波涛向后翻滚,两侧的固沙网和防风林一路延展,就像是给这黄色绸缎镶上了绿边,流动的车辆犁开沙海,犹如小船一样劈波斩浪,黑色的公路在一望无际的沙海中一路延伸,似乎通向天际,一株株、一丛丛胡杨飘零在沙海,仰望着苍穹。走着走着,沙漠少了,绿树多了,当跨过和田河,一片绿洲如同绿色的丝带飘荡在雪山与沙海之间。和田到了!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山“海”之间,绿洲之中,和田这座2000多年的古城依然年轻。整洁的街道、林立的高楼依然延续着丝路的繁华;穿天的杨树、满院的葡萄依然飘扬着瓜果的香气;粗犷的沙漠、巍峨的雪山依然流淌着西域的风情;团城老街、和田夜市依然弥漫着维族的烟火。生机盎然的绿洲、千年文明的沉淀、人文瑰宝的璀璨,就像千年的玉石一样,温润着时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和田南抵昆仑山脉,北临塔克拉玛干沙漠,古称“于阗”,意为“产玉的地方”,属于西域36国的于阗国。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第一次被记入汉文典籍,西汉时(公元前60年)正式归入中国版图。历史上和田就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枢纽和佛教中心,既是丝路重镇,也是玉石之乡、丝绸之乡、地毯之乡和瓜果之乡。发源于昆仑山的玉龙喀什河和发源于喀拉昆仑山的喀拉喀什河在这里汇合成和田河,千百年来滋润着这片广袤的土地,养育着以维吾尔族为主的22个民族,培育着独特的玉石文化、丝绸工艺和民族风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和田的自然景观以昆仑山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为核心,形成沙漠与雪山交响的壮美画卷。昆仑山脉层峦叠嶂,雪峰闪耀着银光,塔克拉玛干沙浪起伏,如大地的指纹记录着岁月沧桑;玉龙喀什河与喀拉喀什河曲折蜿蜒,如碧绿的绸带舞动出民族风情,和田河水波轻摇,如母亲的熊海滋养出生命的绿洲。和田之美,如诗如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和田的历史文化是丝路文明的活化石。尼雅遗址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穿越历史尘封,展现了丝路辉煌;约特干故城,复原于阗古都,再现了丝路风情;热瓦克佛寺壁画与桑皮纸工艺,镌刻丝路记忆,彰显了中华文明;艾德莱丝绸色彩艳丽,手工木碗美轮美奂,体现了和田人民的匠心;于阗乐舞欢快优美,鲜活传承千年文化,流淌着生活的美满与爱情的甜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和田,这颗镶嵌在昆仑山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的绿洲明珠,和田,这座“聚天地之精华,凝山川之灵气”的千年美玉,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厚重的历史文化、独特的人文风情和丰富的美食特产,成为南疆最富魅力的目的地之一,历经千年,温润如初。</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桥流水(LM):文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写于2025年10月24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