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陕西自驾游(二十二)平遥古城

马秋芝谢绝私聊,送花🙏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9日下午我们来到了平遥古城,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于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扩修城池,是现今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整座城池宛如乌龟向南爬行,因此有“龟城”之称。</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由城墙、店铺、街道、寺庙、 民居等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整座城池对称布局,以市楼为轴心,以南大街为轴线,形成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庙的封建礼制格局,总占地面积2.25平方千米;城内街道格局为“土”字形,整体布局遵从八卦方位,由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八卦图案,南大街、东大街、西大街、衙门街和城隍庙街形成干字型商业街。</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了平遥的火神庙,这里现在是古建筑构建遗产博物馆,里边建有正殿三间,钟楼鼓楼,戏台牌楼。过去由于房子建筑基本上都是木质材料,火神被视为守护神,出于人们对火神的崇拜和敬畏,求火神护佑保佑,因此每年都要到庙里来敬火神。火神庙的历史可追溯至明初,是平遥古城内为数不多的免费景点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代火神文化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这是牌坊和戏台‌</p><p class="ql-block">钟楼与鼓楼位于入口处,象征传统庙宇规制。‌‌正殿供奉火神,配殿展示古建筑梁架结构模型及构件,作为山西省唯一的古建筑构件遗产博物馆,系统介绍了古代建筑规制。‌‌戏台用于祭祀表演,厢房内陈列壁画和木雕艺术,体现明代建筑技艺。‌‌庙宇虽面积不大,但保存完好,被列为平遥县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由于城池比较大,民宿老板建议我们坐电瓶车游览,这个电瓶车司机师傅边开车边给我们介绍古城的历史,业务熟练,讲解清楚,到了重要的景点就给我们停车,让我们进行拍照和仔细的观察。</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平遥大戏堂,平遥大戏堂,原名“礼乐堂”,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是位于山西平遥古城城隍庙街的综合性演艺场所,历史上为官绅商贾礼宾宴舞的重要场所。平遥古戏台位于平遥县城内,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古戏台是中国古代戏台建筑的精华,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古戏台是一座七间二层式砖木结构建筑。</p> <p class="ql-block">该建筑群地处九龙壁区域,西邻文庙、东临古城墙,由戏廊、演歌厅、酒吧区等六部分组成。清代曾为晋商社交与娱乐中心,后一度荒废,现复原为集演艺、餐饮、会议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p> <p class="ql-block">这里常演节目《晋商乡音》融合戏曲、秧歌、曲艺等民间艺术形式,展现晋商历史题材。场地可容纳数百人同时观演,并保留“餐演同步”特色体验模式。建筑群内九龙壁为历史遗存,书法家启功题写堂名。</p> <p class="ql-block">这是文庙的九龙壁,平遥九龙壁为元末明初遗存的建筑精品,原系平遥古城内太子寺山门外的照壁。该影壁以高浮雕五彩琉璃拼接而成,画面展现九龙盘旋于沧海云山之间的景象,是中国现存古代九龙照壁的三大上乘之作之一,与大同、北京九龙壁齐名。九龙壁与太子寺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隋唐,历经会昌灭佛、寺院重建与毁弃,最终仅存九龙壁,是元末明初遗存的建筑精品。</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了晋泉涌老醋坊,还没进门,就看到门口一排大醋缸,进到里面,工人们正在从醋缸里往外倒醋,平遥县晋泉涌老醋坊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西大街物资局院内,据导游司机介绍醋坊传承山西老陈醋酿造技艺,产品以纯粮食酿造、无添加剂为特色。这里的醋膏很独特,有保健作用,有健胃消食的,也有辅助降脂降压的。就是价格有点贵。</p> <p class="ql-block">山西老陈醋以高粱、大麦、豌豆为原料,采用全粮食配方,4900ml大容量包装适合家庭烹饪,尤其适合调制饺子蘸料或腌泡菜。 ‌酸度5°左右,适合日常烹饪提鲜去腥,具有“遇热不挥发”特性,高温烹煮仍能保持风味,适合炒菜、拌菜等。 ‌凡是到这里旅游的游客,很多人都会带一壶老陈醋回去品尝。这也是到山西旅游的一个小收获。</p> <p class="ql-block">华灯初上,古城亮起了璀璨的灯光。乌托邦门口有扮装成丑婆举着大烟袋锅的人在表演,引来不少游客的观看。而更多的则是站在餐饮门口招览生意的美女帅哥,各种饭菜的香味伴着他们的吆喝声,随声传入人们的嗅觉和味觉,让你不自觉的会停下来看一看,尝一尝。</p> <p class="ql-block">手工艺品店,各种手工艺制品琳琅满目,工艺精湛,心灵手巧的能功巧匠创造出了各种小动物,玩偶,家居实用品。</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观風楼,地处平遥古城衙门街中段,毗邻县衙建筑群,西侧紧邻县衙主体,东侧为密集商铺街道,建筑分上下两层,可俯瞰衙门街全景。‌下层‌:砖砌高台,中部设砖券门洞,形成通道。‌‌</p><p class="ql-block">‌上层‌:木构重檐歇山顶建筑,装饰雕梁画栋、飞檐及琉璃脊兽,内部曾悬挂铜钟,匾额题“龍吟”。‌‌主要用于官员登高观风察景、体察民情,兼具瞭望与报时功能。</p> <p class="ql-block">唐都漆器中国漆器推光博物馆位于古城东大街104号,由明清仿古建筑群构成。馆内设珍藏馆、大师精品馆等区域,通过60余道工序展示推光漆器制作工艺,藏品包括318件(套)漆器及相关工具。</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一共设有六座城门,南门(迎薰门)‌:象征龟首,门外两眼古井为龟眼,是正门和主要登城点。‌‌‌北门(拱极门)‌:象征龟尾。形成中轴线。上东门下东门,上西门下西门,分别在东西两侧形成龟的四条腿。漫步平遥街头,仿佛一步一景,尽览古今交融的绝美画卷。在平遥,每一块砖石都是历史的见证者,讲述着过往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一座教堂,平遥天主教堂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安家街2号,是天主教在平遥的重要宗教场所。该教堂始建于1910年,原为欧洲古典建筑风格,坐东向西,三层结构依次为礼拜堂、音乐楼和钟楼。不幸的是,原建筑在“文革”期间被毁,现建筑为1984年重建的砖混结构,保留了原有朝向和部分功能布局。 ‌</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市楼,位于平遥古城南大街中心,是古城内唯一的楼阁式高层建筑,其核心功能源于古代商业需求:作为平遥古城的商业枢纽,市楼曾用于监督和管理南大街的集市贸易,协调商品流通,确保市场秩序,体现了古代城市公共建筑的实用价值。‌‌底层为贯通南北大街的通道,方便行人车马通行;楼上空间用于登高瞭望、集会及社交活动,古人诗句“俯临城市之繁华”生动描绘了其俯瞰市井盛景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听雨楼坐落于平遥古城核心区域,紧邻老县衙,是明清衙署建筑群的组成部分。其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作为县衙的延伸设施,承担了礼仪标识与防御观测的双重角色。‌‌作为县衙与市街的过渡节点,听雨楼曾用于治安观测、更夫瞭望及时辰信号发布;其“观風楼”名称源于观测街面动向,“听雨楼”则因雨水滴落琉璃瓦的声响得名,反映古人对自然的诗意感知。‌‌</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的特色也非常具山西特色,就是醋坊特别多,这后面就是娘家醋坊。娘家醋坊创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由郝佑富创办,最初经营日用品,后因接触酿醋师傅而转型自制醋酒。民国末期因社会动荡转为专卖醋酒,解放后发展壮大并更名,现为平遥古城代表性店铺,曾接受央视等媒体采访。其真实性获政府官网及多源交叉验证。</p> <p class="ql-block">漫步平遥古城,仿佛穿越时空隧道。斑驳的城墙砖石记录着2800年的风雨,日升昌票号的汇票与密押诉说着晋商“汇通天下”的金融传奇,而县衙大堂上“民”字多一点的楹联,则折射出古人“亲民为本”的治理智慧。</p> <p class="ql-block">平遥的醋文化令人难忘。老陈醋的醇厚不仅提升了碗托、牛肉的滋味,更成为理解当地风土的钥匙。山西人嗜醋的饮食习惯与干燥气候、面食文化息息相关,平遥的每一处商业痕迹都承载着晋商“诚信为本”的精神内核,让人思考传统如何与现代共生。</p> <p class="ql-block">晚饭我们在民宿旁边的小店,品尝平遥的特色美食,还有这个古遥白酒陪伴着。开心快乐的一天留下最美好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