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子孙后代留住风景

<p class="ql-block">  这次去新疆旅行,所有的行程都是我自己设计安排的,先确定要拍什么,然后再明确要去的地方,大致的路线就出来了,最后再根据前一天的行程确定第二天到达的地点,重点的拍摄地在哪,来设定住在哪,什么时间段要赶到拍摄点,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包含着巨大的工作量,要查询很多的信息,进行大量的对比,才能得出相对合理的安排。</p><p class="ql-block"> 花了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目的就是尽量不走重复的路,或者说尽量不让拍摄地重复出现,可是有一条最美的路,我特意安排走了两次,那就是前后两次双向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G580公路。</p> <p class="ql-block">  在十年之前,我和朋友曾经一起穿越过一次塔克拉玛干沙漠,那次走的是轮台到民丰县的G216沙漠公路,全程五百多公里,整个行程令我震撼到目瞪口呆,感叹我们工程建设者的伟大,也感叹祖国大好河山的秀丽壮美。可是我想说的是,当我第一次在日出时分穿越G580塔克拉玛干沙漠时,以为自己行走在另一个星球之上,美得无法用地球的语言描述,我不得不说,在沙漠胡杨林变金黄的秋季,G580沙漠公路是最美的。</p> <p class="ql-block">  今天文章的主题不是风景,我想谈谈遇见的最痛心的现象。</p><p class="ql-block"> 在第一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G580公路时,匆匆忙忙摸黑赶路,只是为了沙漠日出那惊艳的一刹那,我只关注于公路两侧沙漠上那些令人尖叫的美景。等我在南疆玩了一大圈回程的时候,时间又过了十天,胡杨树的叶子也开始变得金黄了,越来越美了,而为了等着拍沙漠落日,我们可以从容地在沙漠里慢悠悠地细细品味独特的美景,我的时间和精力都很充裕。进入沙漠不到三分之一的行程,我就观察到道路两侧都有穿黄色反光背心的环卫工人在忙活,我不知道他们在沙漠里干啥?等第三次见到这些在炎炎烈日暴晒下忙碌的工人时,我停下车询问,结果令我震惊,他们在捡垃圾,就是各种饮料瓶和食物包装袋。我与两位工人聊了很久,尽管他们的普通话说的不利索,我们的沟通不是特别顺畅,但是我还是弄清楚了基本情况。两个工人各自负责道路一侧,承包的路段五公里,每天在五公里的承包区内清理一遍,用蛇皮袋捡垃圾,装满后扎紧就扔在路边,然后货车在路边统一拉走那些垃圾。我问他们每个工作日都在路边拣垃圾,然后还是捡不完吗?他们都沉默地点点头,不愿做出回答,那说明每天的垃圾都在增加。</p> <p class="ql-block">  当一个人身处绝美的风景之中,却看见这么窝心的事,这种心情真的无法形容,原本愉悦的心情大打折扣。</p><p class="ql-block"> 在那天回程途中,沙漠里只要有胡杨树的地方,就会有旅行者停车在路边拍照留影,垃圾,就是在这时候不经意留下来了。而在沙漠的公路两侧,每隔不远,都会立着一块警示牌,上面写着“乱丢垃圾,沙漠哭泣”,我想这些警示牌应该能起到作用吧,要不然垃圾是不是还更多?垃圾肯定会让沙漠哭泣,可最终哭泣的应该是人类自己,当我们失去最后的壮丽景色,哭泣已经太晚了。</p> <p class="ql-block">  离开那两位辛勤的环卫工人,我开始留意路边的垃圾,结果发现,一条420多公里的沙漠公路,可能有接近百分之六十里程的路肩两侧都洒满垃圾。虽然我没做过精确的测量,可是只要路两侧有胡杨树的地方,道路两侧一定洒满垃圾。越是景色漂亮的地方,垃圾越多,而奇怪的是,占比最大的又属金黄色的公牛饮料罐最多。我特意走到路肩两侧的沙漠里面观察,发现距离道路五十米的沙漠里也能发现这些金属饮料罐和塑料垃圾。为了防止沙丘移动到路面,靠近路肩两侧的沙漠用麦秸交叉扎在沙土里,防止风刮起来后沙丘往路面移动。可以想象,往沙漠再深处可能还是有垃圾,只是已经被移动的沙丘掩埋了而已。而道路两侧的路肩上也有大量被深埋到只露出一点点的垃圾,这些垃圾恐怕是环卫工人无法一个一个再用手挖出来吧。</p><p class="ql-block"> 应该所有人都知道我们大部分食品垃圾是无法降解的,时间久了,如果不及时清理,到了我们的孙子那一代,恐怕就要站在垃圾堆里看沙漠景色了吧?</p> <p class="ql-block">  我们之前如果抨击这种丑陋现象,经常用到两个不得罪人的名词,“个别人”的“个别行为”,或者说是“极少数人”的少数行为,这种“和稀泥”似的蜻蜓点水,只是为了在舆论上不得罪大众。而以我的观察,实际上将近四百公里的里程里,有两百公里以上的道路两侧到处都是垃圾,就是说在大白天,在路肩两侧,目光所及,你都可以毫不费力找到这些空的易拉罐,或者塑料的饮料瓶。这绝不是极少数人短时间的行为,绝不是少数人在一朝一夕之间能形成的。这完全就是一种集体的“恶”,这种“恶”借着法不责众的缘由,让不遵守规则的人堂而皇之的觉得心安理得,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罪过。当然,绝大部分人不是故意而为之,只是因为贪一时之懒,觉得自己就丢下一个罐子,不会造成什么影响,而最糟糕的就是,每个人都基于这样“就我一个人不碍事”,那集体的“恶”就形成汹涌之势,后果就不堪设想了。</p><p class="ql-block"> 在我拍摄沙漠落日的过程中,发现越是深入到沙漠深处,景色就越美丽。小时候,我们读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绝美的诗句,而落日余晖照映下的沙漠,孤独的胡杨树的叶子映衬着金黄色的耀眼色彩。而作为一个摄影人,我喜欢沙漠这种绵阳不绝的孤寂,“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这样的空寂,如果再说的具体一点,每次大风刮起,就像大自然拿起风的画笔在大漠上作画,风改变所有沙丘的褶皱,改变沙丘的形状和高矮,于是每一座沙丘都有了节奏与秩序,因为它就是大自然最美妙的画卷,如果我们人类不把脚印盖在沙丘上,那拍起来就是恢宏壮美的图画。而深秋时节,胡杨树犹如大漠的精灵,用金黄的叶子点缀着无边的沙的世界,在大漠的皱纹里“画上”最美的装潢,我相信,没有人在这样的景色里不被陶醉。</p> <p class="ql-block">  我看见了很多旅行者,至少步行到离道路两公里的沙丘上去拍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无可厚非。如果我们只是脚踩着沙丘留下足迹,等明天风吹过之后,足迹就消失殆尽了,只要我们不把垃圾留在沙漠,只要我们不去破坏沙漠里那些脆弱的生态和植物,这些美景就能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那就是一笔无价的大自然财富。</p><p class="ql-block"> G580沙漠公路管理方准备在道路两侧几十米建设防护网,管理者可能也是迫于无奈,那些防护网的桩柱都已陆续运抵,可以想象,以后我们可能就要隔着防护网远远眺望那些最壮观的景色。我想如果防护网都建成了,美景肯定就降低了层级,至少我们的视觉效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矛盾总是这样相互叠加,最后受影响的还是普罗大众,而这些原因还是我们自己造成的。</p> <p class="ql-block">  前些年的走南闯北,发现了一个最典型的现象,一个漂亮的景区从被发现(大部分景区是由摄影人最早发现并通过摄影作品让外界所认识),再到被开发,接着被商业化,最后又毁于一旦。第一次去的时候是震惊,是惊叹,是审美被突破之后的愉悦。可过了十几年再去,发现景区就像年老珠黄的女人,再也不想多看一眼,多留一刻,而所有的破坏,都是人为的。当然不是所有的景区都这样,这还得看当地的管理者的智慧,管理的好的景区寿命显然会更长。</p> <p class="ql-block">  每个人,包括我自己,都应该认真提醒自己,当我们走进美景如画的环境中时,可以把所有的美好都装进脑海里带走,就是不要留下任何破坏美好环境的东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