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潍坊体育场馆的由来与变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体育设施的建设和配置,是衡量和反映一个城市经济发展,以及对体育事业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该地执政者的境界和格局的体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本人自1972年初春调入昌潍地区体委(现潍坊市体育局)工作至退休,可谓是近五十多年来,潍坊体育事业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为了记录下这已渐尘埃的潍坊市体育场馆的由来与变迁历史,本文特作此回顾,以嗜后辈们了解这段珍贵的经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我记忆中,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潍坊市仅有一处靠白浪河东岸的体育场(现风筝广场),且既没有观众看台,又没有像样的跑道,远不及现在普通小学的操场。这儿同时又是召开全市群众大会(公判大会)的唯一场所。除此之外,其他体育设施几乎为零。</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到了七十年代中期,为筹建昌潍地区重点少儿体校(现潍坊体育运动学校前身),而修建了一座带看台的椭圆型灯光球场(现风筝广场西侧),聊以满足了地区少儿体校办学、以及主要是排、蓝球和乒乓球的训练场地需求。与期同时,由小潍坊市工会在工人文化宫(白浪河西岸,现人民公园旧址),在原灯光球场的基础上,又榙盖了一座简易的室内小球馆,可举办一些小型比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进入七十年代后期及八十年代,随着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好转,地委行署领导对体育工作也逐步列入重要日程,开始投资建设体育设施,于是在当时的跃进路(现鸢飞路潍坊万达商场旧址)陆续开工建设一个新体育场和能容纳3700多观众的较大型体育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新体育场的建设可谓好事多磨,受经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先后历经近二十年,分三期施工,直到1997年才算完成了全部收尾工程。一期工程是1983年竣工,仅建有主席台和周围十层看台,并含配标准田径比赛场地。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开幕式,便是在此完成了第一期工程的体育场举行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时值1984年,山东省的体育事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和峰期。由于我省体育代表团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全运会上仅获得四枚金牌(其中潍坊取得两枚),成绩大大落后于其他同类省市,为此受到时任国务院常务副总理万里同志(山东老乡)的尖锐批评,其中说道山东的体育设施,还不如民国时期,并举例济南的省体育场还是延用老军阀韩复渠时建的,青岛的体育场也依旧照用国民党市长沈鸿烈时的产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国家领导人的鞭策,引起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知耻而后进。不知是上边有意,还是恰巧逢时,中央选派了对文体工作尤为喜爱和重视的李长安同志,来山东任省委副书记(后任省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84年的全省体育工作会议,可谓是扭转山东体育事业发展的历史拐点和里程碑。省委省政府要求参加本次体工会的人员,必须是各市地分管体育工作的市长,并带领各地市的体委、教委和总工会的主要负责人,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史无前例。会上李长安副书记,代表省委省政府发表了重要讲话,他突出强调了,体育工作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精准的讲到,抓好体育工作“首要在认识,关键在领导,必须有措施,重点抓落实”……;同时提出了“山东体育事业,要一年初开局面,四年卓见成效,十年全面振兴”的奋斗目标!并在此会议上,决定开展全省全民体育集资,用于改善和建设各级体育设施。与会人员都深受鼓舞和教育,决心为山东体育打翻身仗奋发图强,砥砺前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于是借助本次省体工会议声势,全省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为体育集资的热潮!我市也得益于此举红利,共集资了100多万元。扣去上交部分,尚剩80多万元。经市政府领导研究决定,将其资金全部用于我市新体育场的扩建工程(即第二期工程),主要将看台加高,由原来能容一万多人,扩容至三万多观众。由于资金到位,负责建设的“昌建一公司”施工能力强,所以仅用了短短十个月即完工,确保了第二届风筝会开幕式的顺利使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时间到了1994年,市体委为了急切解决我市各类运动队训练场地问题,便迎合市领导为满足风筝会开幕式扩容升格的需求,提议由市政府出面,人民银行牵头,请我市六大国办银行给予贷款的办法,以解决市体育场进行第三期扩建工程的资金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市体育场的第三期工程,除了使观众席扩容至五万座之外,最大的受益是,在东边看台下面,建成了可供田径、排球、乒乓球、举重、摔脚、柔道、拳击、武术等一大批训练设施,使我市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们皆大欢喜,总算有了用武之地。因牵扯到经费问题,市体育场的第三期主体工程虽于1995年就完成了,但全部收尾工程,则拖至1997年才算全部结束。回顾我市体育场的建设,可谓几经周折,好事多磨,的确来之不易啊!</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话说我市体育馆的建设,同样坎坎坷坷,耗费八年时间才于1984年全部竣工,投入使用。不过,在当时可为全省各地市体育馆建设的凤毛菱角,屈指可数。济南的皇亭体育馆,淄博、青岛等市的体育馆均在我市之后建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体育馆的落成,对促进我市体育运动的开展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由此我市曾先后承办了“中国与古巴女排对抗赛”,“国家队与山东队的男蓝比赛”,“中国乒乓球男女精英赛”,“全国首届拳击比赛”,“全国散打邀请赛”,以及每年众多的全国和省市级各类赛事活动;同时配合每届风筝会召开时,所举办的主要文艺演出。为活跃广大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增进我市精神文明建设,扩大潍坊的影响力,确实成效非凡,功不可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然而,经我市几代领导和广大承建和施工者,多年共同艰辛努力,所建成的原市体育中心,其中还包括市游泳池、馆和规范标准的射击场馆,以及较好的市体校办公教学大楼,则统统为提供万达商场的开发用地,于2014年瞬间被化为乌有,实在令人唏嘘不已,深感痛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另外,由潍城区投资,于1990年左右修建的“潍城体育馆”和带看台的老体育场,也因建设“潍坊风筝广场”,同样在2000年,被占用灭迹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值得庆幸的是,2009年我市为配合山东承办第十一届全运会的女排和女足等比赛项目,而新建了位于北宫西街的奥体中心体育场和归属潍坊学院的体育馆。这两处设施,档次也较高,遗憾的是因缺乏配套设施,使用率还不太高。至于二十一世纪之后,在滨海开发区所建的潍坊市体育运动学校和潍坊市少儿体校,各类教学训练设施确实不错,在全省同类体校中可为出类拔萃。再者,如今各级重点中学和各类大专院校,也都建有自己的体育场馆;至于民办的各种训练球馆和健身场所,更是鳞次栉比,很是令人欣慰不已!</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以鄙人之见,尽管潍坊市的体育设施今非昔比,确实发生了天大的发展变化;然而目前我市可供举办大型及重要赛事的公用体育设施,却不太尽人意,已滞后于体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也远不及其他兄弟地市的发展状况。作为潍坊的一位老体育工作者,我由衷的感到不安和焦虑!但我深信,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更加广泛开展,潍坊的体育事业及体育场馆建设,定会奋起直追,后者居上,跃入全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