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默途”二字,是我为自己选的行路印记——默,不是沉默的寡言,是脚步踩过落叶时的轻,是笔尖划过纸页时的静,是把喧嚣揉碎了藏进心里的软;途,也不是奔赴远方的急,是巷口老槐树下的徘徊,是田埂上跟着晚霞慢走的闲,是每一步都踩着自己影子的安稳。</p><p class="ql-block">初识这两个字,是在某个落雨的清晨。我撑着伞走在青石板路上,雨丝打在伞面,淅淅沥沥却不吵闹,只像谁在耳边轻轻说话。路遇一位扫街的老人,竹扫帚扫过地面,没有哗啦的喧嚣,只有枯叶与石板摩挲的细响,他走得慢,每一步都落得扎实,不慌不忙地把雨打落的碎叶归拢,像在收拾散落在路上的时光。那一刻忽然懂了,“默”从来不是没声音,是把声音调成了自己能听见的频率;“途”也不是追着什么走,是走着走着,就和脚下的路成了朋友。</p><p class="ql-block">有人问我,“默途”会不会太冷清?其实不然。去年夏天,我在阳台种了几盆薄荷,每天清晨浇完水,就坐在藤椅上翻书,薄荷的清香混着书页的墨香,风一吹,叶子轻轻晃,像在和我打招呼。有次读到一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抬头看见墙根的砖缝里,真的冒出了几星苔绿,细细小小的,却透着韧劲儿——这便是“默途”上的陪伴:花草为邻,诗书作伴,不用说话,就已满心欢喜。</p><p class="ql-block">如今走在“默途”上,越来越喜欢这种状态:不刻意追赶,不勉强合群,把日子过成自己喜欢的模样。清晨煮一碗粥,看着热气慢慢散;午后晒着太阳写信,不用急着寄出;傍晚去河边散步,看夕阳把河水染成金红。偶尔遇到同路的人,不必说太多话,并肩走一段,分开时道声“慢走”,就已足够。</p><p class="ql-block">“默途”不是一条孤独的路,是一条自己走得舒服的路——脚步轻一点,心慢一点,把每一个寻常的瞬间,都过成藏在时光里的小确幸。就像现在,我坐在桌前写这些字,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纸上,也落在手边的薄荷盆里,叶子上的水珠闪着光,而我知道,明天的“默途”上,又会有新的细碎美好,在等着我慢慢遇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