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咏赋文/《关于人大立法确定“台湾光复纪念日”现实意义的思考》

梁咏赋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关于人大立法确定“台湾光复纪念日”现实意义的思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梁咏赋</b></p><p class="ql-block"> 当历史的指针指向10月25日,一个镌刻着民族集体记忆的日子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立法形式确立“台湾光复纪念日”为国家纪念日,这一庄严举措不仅是对历史坐标的重新确认,更是对未来方向的坚定昭示。当日中央政府举行隆重的活动纪念台湾光复,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表达了全体中华儿女渴盼台湾回归祖国完全统一的强烈愿望。在两岸关系面临复杂挑战的当下,此举如黄钟大吕,激荡人心,其现实意义超越单纯的时间标记,成为国家统一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布局。</p><p class="ql-block">一、历史定格的法治表达:从记忆到法理的升华</p><p class="ql-block"> 10月25日,承载着台湾光复的历史荣光。1945年的这一天,饱受殖民苦难的台湾重新回归祖国怀抱,这是铁的历史事实,也是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法律现实。人大立法将这一历史时刻升华为国家纪念日,完成了从历史记忆到法治表达的深刻转变。</p><p class="ql-block"> 从法理层面审视,这一立法行为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宪法明确规定:“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反分裂国家法》也明确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确立“台湾光复纪念日”正是对这些法律原则的具体化和生动实践,它以庄重的法律形式固化历史事实,强化“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法理认知,形成不可撼动的法律屏障。</p><p class="ql-block"> 这一立法创新了历史叙事的表达方式,使民族集体记忆获得了国家强制力的保障。它告诉世人,台湾回归不是有待实现的愿景,而是早已完成的历史事实;两岸统一不是法理上的创造,而是历史与法理的必然延续。这种法治化的历史叙事,为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p><p class="ql-block">二、时代呼唤的战略回应:从理想到现实的桥梁</p><p class="ql-block"> 当前,台海局势波谲诡,“台独”分裂势力与国际反华势力相互勾连,不断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的底线。在这种复杂形势下,人大立法确定“台湾光复纪念日”,是对国家核心利益的坚决捍卫,是对民族复兴征程的坚定引领。</p><p class="ql-block"> 这一立法体现了“于法有据、于情有理”的战略智慧。它既立足于不可辩驳的历史事实,又依托于完善的法律体系;既凝聚了民族情感,又彰显了法治精神。在“台独”分裂势力不断推动“去中国化”、篡改历史教科书的背景下,这一立法如同定海神针,牢牢锚定历史真相,防止历史记忆在年轻一代中褪色。</p><p class="ql-block"> 尤为重要的是,这一立法创造了统一进程的“时间锚点”。它提醒人们,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拖延下去,国家统一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通过设立回归日,强化了全民族对统一目标的心理预期和时间感知,形成推动统一的集体意识和共同意志。</p><p class="ql-block">三、系统施策的法治先声:从单点到体系的构建</p><p class="ql-block"> 人大立法确定“台湾光复纪念日”的意义不仅在于其本身,更在于它所开启的系统性法治进程。这一立法绝非孤立之举,而是构建完善国家统一法律体系的重要一环,具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p><p class="ql-block"> 这一立法为《祖国统一法》等后续法律的制定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统一是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律保障。从明确统一后的制度安排,到保障台湾同胞的合法权益;从规范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到防范化解统一过程中的风险挑战,都需要通过法律形式予以明确和规范。</p><p class="ql-block"> 同时,这一立法也呼唤着相关配套法规的同步推进。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反分裂国家法》的实施细则,健全依法打击“台独”分裂活动的机制;需要制定《两岸关系促进法》,为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提供法治保障;需要研究制定统一后的过渡期法律安排,确保统一进程平稳有序。这些法律相互衔接、彼此支撑,共同构成推动祖国统一的法治网络。</p><p class="ql-block">四、凝心聚力的精神旗帜:从共识到行动的转化</p><p class="ql-block"> “台湾光复纪念日”的确立,超越了单纯的法律文本意义,成为凝聚全民族统一意志的精神旗帜。它通过庄重的法律形式,将14亿中国人民对统一的共同期盼转化为国家意志,形成推动统一的磅礴力量。</p><p class="ql-block"> 这一立法强化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历史主体意识。它提醒我们,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不是旁观者的历史剧,而是我们每个人都是主角的时代壮剧。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肩负着推动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这种主体意识的觉醒,是推动统一进程最深厚的力量源泉。</p><p class="ql-block"> 在国际层面,这一立法也向世界传递了明确信号:中国人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志坚如磐石,任何企图分裂中国的行径都注定失败。它有助于国际社会准确理解台湾问题的历史经纬和法律事实,形成维护一个中国原则的国际共识,压缩“台独”分裂势力的国际空间。</p><p class="ql-block"> 总之,历史潮流,浩浩荡荡;法治力量,坚不可摧。全国人大代常委会立法确定“台湾光复纪念日”,是历史逻辑、法理逻辑与现实需求的完美统一。它如同一座灯塔,照亮国家统一的航程;如同一面战鼓,激励全体中华儿女奋楫前行。</p><p class="ql-block"> 如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又如何以这一立法为契机,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国家统一法律体系,将统一的正义事业牢牢锚定在法治轨道上。让我们以法为纲,以史为鉴,共同书写中华民族走向完全统一的历史新篇,让民族复兴的荣光普照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世界中华儿女!</p><p class="ql-block">2025.10.25</p>

统一

立法

台湾光复

纪念日

法律

历史

法治

法理

台独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