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寻美黔南(之二十九)重游秋坡

憨豆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昨天,我们游完中华银杏王回到县城,姐和姐夫已在家等候多时,我们将车子停好后,便和姐一家到街上一家姐熟悉的餐馆吃完晚饭后,在姐家美美的睡了一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上起来,姐姐和姐夫带我们到楼下吃好早餐。今天的行程是由姐夫开车并当向导,姐夫退休前在长顺文旅局工作,对长顺旅游景点可说是如数家珍,让我们就跟着他到长顺的几点景点游一游,今天要去的第一个景点便是长顺白云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车出长顺县城北行进入长(顺)广(顺)大道,不一会便从大道右边拐进了一条县乡公路,姐夫说这是去白云山最近的路,路也一下子窄了许多,弯道也多了起来,山也渐渐高起来,起先还是些平缓的丘峦,像慵懒的青牛,静静地卧在天边。路是蜿蜒的,像一条遗落在人间的灰绸带,被山风随意地抛掷着。路两旁的树木,多是些叫不出名字的杂木,此刻正演着一场盛大的色彩更迭。偶尔见到几棵柿子树,挂着红红的柿子,心想,看到这柿子树的人会事事如意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我还沉浸于路边的风景之时,车子忽然在一山丫口的岔路口停了下来,姐夫说:这右边山上便是长顺有名的摆塘秋坡了,我们路过这里,机会难得,上山去看一看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于是车子往右拐进了一丛林中的水泥路,路很窄,只能去得一辆车,连个会车的地方都没有,车子在不算很高的树林里行走,愈往上走,林木愈见幽深。偶尔能听见几声鸟鸣,短促而清越,却不知藏在哪里,只觉这寂静因了这鸣声,反倒显得愈发深浓了。这时,一阵山风毫无征兆地吹来,满山的树叶便哗然起来,那声音,初起时如遥远的潮信,继而如万千春蚕食叶,最竟化作一片辉煌而又略带悲凉的合唱。无数的叶子,红的、黄的、褐的,从枝头挣脱,并不急着落地,而是在风中回旋、飘舞,像一群倦了的蝴蝶,上演着生命最后的、最绚烂的舞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凝神间,山路一转,眼前豁然开朗,已到了坡顶。这里地势平缓,是一大片呈斜坡状的草地,草地中央有一个水泥浇注成的表演台,旁边是一个小山塘,草已半枯,黄绿相间,软软地铺展开去,不远处,几头本地小水牛正在悠闲地吃着草儿。我们站在这坡顶的平地,仿佛立于天地之间一个孤绝的舞台上。四望之下,群山如海,波涛起伏,尽在脚下。远处的峰峦,在秋日的晨雾中,一层淡似一层,渐渐与天际的浮云融为一气。俯瞰来时路,早已隐没在苍茫的林色之中,不见踪影。一时间,只觉得胸中块垒,被这浩荡的山风吹得干干净净,一种既苍凉又辽阔的情绪,满满地充塞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想,古人所谓的“登高能赋,可为大夫”,其情怀或许与此相通。然而我终究是赋不出的,只觉得在这无边的秋色与寂静里,自身渺小如一粒尘埃,却又仿佛与这山、这风、这流转的光阴合而为一了。一切的得失、荣辱,在此刻都失去了斤两。南宋的词人辛弃疾曾有词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此刻的我,却不敢有此豪情,只觉得是秋坡慈悲,容我在此片刻的栖息与忘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在草地上慢步,边走姐夫边介绍说,这赶秋坡主要流行于贵州和湖南西部。每年农历立秋之日,一般以县或几个乡镇为单位,当地的男女老少会身着节日盛装聚集在一处(一般为旷野阔地处,如山坡等处),类似旧时的赶集,就称为赶秋坡,长顺县摆塘“秋坡”活动历史悠久,立秋当天,聚焦数万人到摆塘秋坡上开展各类活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过去秋坡实际上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地方。赶秋坡则为青年男女在秋坡通过对山歌等进行感情交流,彼此了解,并进一步确定恋爱对象的一种交流活动。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以赶秋坡为男女感情交流的活动逐渐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更多的是一种民俗活动。有卖各种小吃的,卖玩具的,耍杂技的,还有青年男女一起对山歌,谈情说爱等;为响应国家建设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的号召,当地乡镇政府还出资加进了部分节目表演,如山歌比赛、文艺表演、捉鸡、抓鸭子,抛花包,跳舞比赛等,并给比赛颁发奖品等以示鼓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现存的秋坡场地和赶秋坡民俗,在云贵高原上依然零星存在,如长顺县和惠水县等均有,尤以现在我们在的摆塘秋坡最为隆重。据当地老人说:传说“秋坡节”是为了纪念青年恋人秋妹和阿坡而兴起的,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秋妹和阿坡是青梅竹马。正当他们筹备婚事的时候,土司将秋妹的阿妈害死,又强行抓走秋妹,阿坡火烧了土司家的库房,救出秋妹。他们跑到山坡上时,阿坡被躲在树后的土司杀死了。秋妹见状,一头撞死在大树上。过后,乡亲们把秋妹和阿坡合葬在这个山顶上。从此,这个山坡就叫秋坡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我也曾经来赶过这秋坡,只是记不清楚是哪年了,只记得那时还在上初中,恰逢暑假的立秋这天,我和寨子里的几个小伙伴约好来赶秋坡,由于我们离秋坡有20来公里,那时出全靠走路,早上天还没亮就出发了,那时也不知累,走了4个多小时,到秋坡时已近中午了,只见满坡满岭都是人,有卖冰棒的(五分钱一根)、有卖凉水的(两分钱一杯),有卖油炸粑的等等。但最多的是青年男女,身着本民族服装,有的在对歌,有的头靠着头说着悄悄话,有的在互换定情信物。让我们这些半小大人羡慕不已。我们在山上转着看着,几个小伙伴每人身上只有几角钱,都舍不得花,只模糊记得每人只买了一杯凉水解渴和一块油炸粑充饥,看快到下午时,我们就返回了,到家时天已黑,这便是年少时唯一的一次赶秋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在秋坡上看了一会,可惜晨雾还没有散去,远山还是乌朦朦的,照起相来效果不是太好,由于我们还要去白云山,于是就下山了。下坡似乎比上山路短了许多,或许是心已满载,便不觉路途之遥了。在前往白云山的路上,我通过车窗回望一眼秋坡,它依旧静默在这恢朦朦的晨雾色里,像一个古老的秘密,不言不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番偶然重游秋坡,所得并非奇景,而是一片宁静,一种在都市樊笼里早已失却的、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片刻自由。那满山的秋声与秋色,想必会长久地,留在我的梦里边了。</p> <p class="ql-block">山顶风光(1)</p> <p class="ql-block">山顶风光(2)</p> <p class="ql-block">悠闲的水牛</p> <p class="ql-block">远山如黛</p> <p class="ql-block">山上水池</p> <p class="ql-block">远处群山</p> <p class="ql-block">山下村庄</p> <p class="ql-block">山上的红刺果(1)</p> <p class="ql-block">山上的红刺果(2)</p> <p class="ql-block">草地上的小花</p> <p class="ql-block">日落秋坡(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今年赶秋坡盛况(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捉鸡比赛(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远眺赶秋坡盛况(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草地上的演奏(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看表演(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男女对唱山歌(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