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Monastir(莫纳斯提尔),这座位于突尼斯东海岸的宁静海滨城市,以其古老的里巴特堡垒、布吉巴陵墓和迷人的滨海风光闻名。因从杰尔巴岛到首都突尼斯市,路上需要驾驶8个小时左右,所以决定在Monastir(莫纳斯提尔)停留一个晚上。到达该市已经是下午三点,安顿下来后,开车前往莫纳斯提尔的标志性建筑—里巴特堡垒(Ribat of Monastir),这座建于796年的阿拉伯堡垒屹立在海边。我们爬上东南角的三层纳多尔塔(Nador Tower),俯瞰整个城市:湛蓝的地中海波光粼粼,游艇在码头轻轻摇曳,布吉巴陵墓金光闪闪。这座堡垒不仅是防御工事,还曾是《蒙提·派森的布莱恩人生》和《耶稣传》的取景地。只可惜堡垒内的伊斯兰博物馆因为来得有些晚,已经关门。离开里巴特,我步行约五分钟来到布吉巴陵墓(Bourguiba Mausoleum)。这座宏伟的建筑是为纪念突尼斯第一任总统哈比卜•布吉巴而建。陵墓的金色穹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大理石柱和精美的马赛克装饰令人叹为观止。日落时分我们沿着海滨长廊(Corniche)漫步,地中海的湛蓝海水在阳光下闪耀,棕榈树随风摇曳。长廊通向莫纳斯提尔码头(Monastir Marina),我们在码头旁的一家露天咖啡馆坐下,点了一杯果汁,静静地欣赏落日余晖洒在海面上的金光。海风轻拂,夹杂着海水的咸味和腥味,这一刻的宁静让我彻底放松。。我脱下鞋子,赤脚踩在沙滩上,感受海浪轻拍脚踝的清凉,半天虽短,但这座融合了历史与自然的精髓地中海小城:里巴特堡垒的庄严、布吉巴陵墓的肃穆、老城的热闹与海滨的宁静,让我看到了突尼斯的历史缩影。</p> <p class="ql-block">突尼斯市(Tunis),作为突尼斯的首都,是一座迷人的城市,融合了地中海的浪漫风情、阿拉伯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殖民历史的独特印记。坐落于突尼斯湾沿岸,这座城市既拥有古老麦地那(Medina)蜿蜒曲折的巷弄,又保留着法国殖民时期优雅宽阔的大道,同时散发着现代都市的活力与喧嚣。在这里,我们将为历时22年的突尼斯旅行画上圆满的句号。</p><p class="ql-block">抵达突尼斯的第一天傍晚,我与先生漫步在街头,没有明确的目的地,只想沉浸在这座城市千年历史与现代生活交织的氛围中。突尼斯展现出迷人的双面魅力:一边是现代化的解放大道(Avenue Habib Bourguiba),街道宽敞,棕榈树影婆娑,路旁的咖啡馆里传来悠扬的法语交谈声,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咖啡香;与之毗邻的麦地那,则是另一番景象——狭窄的巷弄里,香料、烤面包和茉莉花的香气交织,摊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仿佛让人穿越回中世纪的阿拉伯集市。我们将在突尼斯市停留四个夜晚,期待深入探索这座城市的每一面。</p> <p class="ql-block">在突尼斯市郊,有一座被誉为“突尼斯遗产之珠”的地方——巴尔多国家博物馆(Musée National du Bardo)。作为非洲第二大博物馆(仅次于开罗的埃及博物馆),它不仅是展示突尼斯千年历史的瑰宝,更是一座完美融合了历史、艺术与建筑的宫殿。博物馆的前身是15世纪哈夫斯王朝的贝勒宫殿(Beylical Palace),19世纪被法国殖民者改建为博物馆,至今仍保留着宫殿的古老风貌。</p><p class="ql-block">巴尔多博物馆最著名的展品莫过于其世界上最大的罗马马赛克收藏。这些精美的马赛克大多出自突尼斯境内的考古遗址,如迦太基(Carthage)、哈德鲁梅图姆(Hadrumetum)和杜加(Dougga)。当我走进主展厅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幅幅色彩鲜艳、细节精致的巨大马赛克。它们几乎完好无损,仿佛时间的流逝未曾在它们身上留下任何痕迹,让人忍不住驻足细赏。除了墙上的马赛克,有些展品甚至被铺设在地板上,游客可以直接踩在上面行走。虽然这样更增添了沉浸感,但我不禁为这些珍贵文物的保护情况感到担忧。不过,博物馆内的展品远不止马赛克。它还收藏了横跨史前、腓尼基-布匿、努米底亚、晚期古罗马、基督教与伊斯兰等多个时期的超过8000件展品,分为六个主题展区。漫步在各个展厅,我们不禁感受到突尼斯作为地中海文明交汇处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除了丰富的展品,博物馆的建筑本身也是一大亮点。虽然从远处看,它的外立面略显朴素,但走近后,拱门与柱廊的设计无不透露出浓厚的阿拉伯风情。宫殿内部的穹顶装饰着闪亮的金箔,墙壁上雕刻着精美的灰泥花纹,散发出《一千零一夜》般的浪漫气息。尤其是迦太基厅(Carthage Hall)的上层长廊,完美融合了意大利、马格里布和土耳其的建筑风格,让人忍不住流连忘返。在巴尔多博物馆度过的几个小时里,我们仿佛踏上了一场穿越千年的历史之旅。从史前工具到罗马帝国的辉煌,从迦太基的祭祀文化到伊斯兰艺术的精粹,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突尼斯多元文化的故事。巴尔多博物馆之行无疑是我们这次突尼斯之旅中最闪亮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在突尼斯市的第三天,我们沿着穆罕默德五世大道(Avenue Mohamed V)探访了货币博物馆(Money Museum),这座隐匿在中央银行大厅内的文化瑰宝小而精致。博物馆于2008年开放,免费入场,占地600平方米,展品从公元前400年的迦太基古币到1847年奥斯曼帝国发行的50里亚尔纸币(突尼斯最早的纸币之一),宛如一本立体的历史书,诉说着迦太基、罗马、伊斯兰时代直至现代突尼斯的兴衰变迁。展厅虽小,却内容丰富,互动展示屏和精美的金银币模具令人印象深刻。整个参观过程中,竟只有我和先生两位游客,安静得仿佛时间凝固。离开时,两位工作人员热情地追出来与我们合影,估计是平日游客稀少的缘故。我们在这里停留了约一小时,带着对突尼斯历史的新认识,继续当天的行程。</p><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步行前往同在穆罕默德五世大道上的国家现代与当代艺术博物馆(Musée National d’Art Moderne et Contemporain,简称MACAM Tunis)。这座2018年开放的博物馆坐落在文化城宏伟的建筑群中,占地5000平方米,旨在推广突尼斯及国际现代艺术。走进博物馆,高大的玻璃幕墙让阳光洒满展厅,现代化的设计令人眼前一亮。由突尼斯学者Sami Ben Amer创立的这座博物馆,汇集了本土艺术家的作品,展现阿拉伯文化的诗意与现代性,同时也展出国际艺术家的创作,探讨全球化与社会议题。然而,今天恰逢突尼斯的长假期,我们原以为博物馆会人潮涌动,却发现整个展馆冷冷清清,只有寥寥几位游客,许多展厅甚至未开放。这让我们不禁想起货币博物馆的冷清景象,偌大的空间里只有我们夫妻俩的脚步声回响。尽管如此,我们仍在宽敞的展厅中漫步了二个多小时,细细品味每一幅画作和雕塑的细节。最后,我们在博物馆的咖啡厅小憩,点了一杯地道的突尼斯薄荷茶,茶香清甜,窗外穆罕默德五世大道上棕榈树影摇曳,街头的喧嚣与馆内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虽然部分展厅的关闭让我们略感遗憾,但这两座博物馆仍以各自的方式展现了突尼斯的历史厚重与艺术活力,为我们的旅程增添了一抹文化的亮色。</p> <p class="ql-block">在突尼斯市的第四天,我们前往距离市中心约20公里的迦太基遗址,这座被誉为突尼斯必游之地的历史遗迹,曾是公元前数世纪腓尼基人海上霸权的中心。如今,昔日的辉煌已化为断壁残垣,但站在比尔萨山(Byrsa Hill)顶,俯瞰地中海波光粼粼的海岸线,仍能感受到迦太基当年的气魄。烈日当空,38度的高温让我们汗流浃背,但对历史的向往驱使我们继续探索。我们首先参观了位于比尔萨山顶的迦太基国家博物馆(Carthage National Museum),这座与巴尔多国家博物馆齐名的考古宝库,珍藏着布匿(腓尼基)时代、罗马时期及拜占庭时期的珍贵文物。博物馆虽不算宏大,但展品令人叹为观止:布匿时期的陶器、刻有神秘铭文的石碑、精美的马赛克镶嵌画,以及栩栩如生的罗马雕像,每一件都仿佛在低语迦太基的辉煌与沧桑。尤其是几尊保存完好的布匿神像,雕工细腻,令人不禁想象当年祭祀仪式的庄严场景。馆内的庭院还能远眺迦太基遗址的全貌,地中海的微风轻拂,稍稍缓解了酷暑的燥热。随后,我们在迦太基遗址间走马观花地游览了一番。从安东尼浴场(Antonine Baths)到古罗马剧场的石阶,每一处遗迹都在诉说这座古城从腓尼基到罗马再到拜占庭的跌宕历史。尽管高温让步伐有些匆忙,但当我们站在遗址间,仍觉不虚此行。整个游览约耗时三小时,虽然略显走马观花,却让我们对迦太基的辉煌与没落有了更深的体悟。返回突尼斯市区的路上,夕阳为地中海镀上一层金光,这一天的探古之旅为我们的旅程增添了一抹厚重的历史底色。</p> <p class="ql-block">突尼斯自驾游圆满收官。在这21天里,我们从突尼斯城机场租车启程,绕着这个“非洲最北国度”画了个大圈:从繁华首都,到地中海蓝白小镇,再至罗马古城、柏柏尔村落,直抵撒哈拉沙漠。路线紧凑却从容不迫,留足时光拍照、品尝美食、邂逅当地人。它不像摩洛哥那般商业化,也不似埃及那么拥挤,乃阿拉伯世界的“入门佳选”。如果有人问我“突尼斯自驾值不值得?”,我只用一句话答:值得用一生回味!这不是寻常旅行,而是灵魂的洗礼——我们开车穿越千年遗迹,风沙中啜饮薄荷茶,夜空下数着璀璨银河……这次自驾,堪称历史+冒险+美食的三重奏。虽突尼斯有诸多不尽人意处——垃圾随处可见,偏远地区极度贫瘠,人民生活水平明显偏低——但瑕不掩瑜。这趟旅程让我深悟:旅行不是非去多少地方,而是让心走多远。</p><p class="ql-block">再见,突尼斯!愿不远的将来,这个北非最北国度国富民强,人民生活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