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题记】</p><p class="ql-block"> 乙巳年中秋节,观览居延海日出那激动人心的场景,至今意犹未尽。</p><p class="ql-block"> 是天,天未破晓,我们山人旅行团一众,便追着启明星赶早路前往内蒙阿拉善的居延海,只为一睹这里的日出盛景。<span style="font-size:18px;">车轮碾过夜色,一路向北,越接近湖畔,越能感受到那股无声的召唤——不是喧嚣的呐喊,而是天地间某种古老节律的低语。当无数车灯汇成流动的星河,我知道,今晨的居延海,注定不平凡。</span>尽管摸黑赶早,但当朝阳升起、染红天地的那一刻,所有奔波都值得了。</p><p class="ql-block"> 海上日出、高山日出我是见过的,但大漠日出的震撼景象更是直击心灵,又念及诗豪王维、老子等古人的往事与传说,心中满是感慨,遂填下这首《采桑子》。</p><p class="ql-block"> 2025.10.2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采桑子.居延海观日出》(新韵)</p><p class="ql-block"> 乙巳仲秋 识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启明星引居延海,</p><p class="ql-block"> 车马潮倾。</p><p class="ql-block"> 车马潮倾,</p><p class="ql-block"> 弱水流沙游漠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诗豪仙羽应犹在,</p><p class="ql-block"> 鸥鹭翻鸣。</p><p class="ql-block"> 鸥鹭翻鸣,</p><p class="ql-block"> 破晓腾曦染波穹。</p><p class="ql-block">【释义】</p><p class="ql-block"> 启明星引居延海:黎明前最亮的启明星高悬天际,如同指引方向的灯塔,引领着我们向着居延海的方向前行。</p><p class="ql-block"> 车马潮倾:前往观日出的车辆与行人络绎不绝,像潮水般涌来,场面盛大而热闹,足见人们对这一景观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车马潮倾:再次重复“车马潮倾”,以叠句的手法强化了清晨湖畔人潮涌动的壮观景象,突出了观日出的人气之旺。</p><p class="ql-block"> 弱水流沙游漠中:额济纳河(即“弱水”)裹挟着细沙,在广袤的沙漠中蜿蜒流淌,最终汇聚成居延海,展现出沙漠与水相依的独特、苍茫之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诗豪仙羽应犹在:“诗豪”指代写下《使至塞上》的王维,“仙羽”借指在此羽化成仙的老子;想必他们当年的诗意与仙韵,至今仍萦绕在居延海的天地之间。</p><p class="ql-block"> 鸥鹭翻鸣:湖面上的海鸥与苍鹭展翅翻飞,时而盘旋,时而俯冲,清脆的鸣叫声此起彼伏,为寂静的清晨增添了鲜活的生机。</p><p class="ql-block"> 鸥鹭翻鸣:再次叠用“鸥鹭翻鸣”,既深化了眼前生机盎然的画面,也为后续日出的壮丽景象做了生动铺垫。</p><p class="ql-block"> 破晓腾曦染波穹:东方破晓,朝阳骤然从地平线上升腾而起,金色的霞光瞬间铺满湖面,染红了整片天空,将日出的震撼与绚烂推向顶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夜色浓稠,路灯一盏接一盏亮着,像一条通往天边的引路绳。我们这群裹着外套、戴着帽子的人影,在微凉的风里缓步前行。有人打着伞,不是防雨,是遮挡头顶偶尔掠过的探照灯光;有人举着一面黄旗,旗子在风中轻轻翻动,像某种无声的集结号。草野开阔,远处的灯光星星点点,仿佛整片沙漠都醒着,只为等待太阳从地平线跃起的那一瞬。</p> <p class="ql-block"> 终于抵达入口,“居延海”三个大字在夜灯下泛着柔和的光。川流的游客身影匆匆走过,一切安静得近乎神圣。没有喧哗,没有催促,只有脚步声和呼吸声交织在一起。那一刻,我忽然明白:真正的风景,从抵达之前就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 天边开始泛出第一缕橙黄时,我们已站在木质栈道上。背对着即将沉落的残月,面朝东方那片尚在沉睡的暗蓝。远处的水面平静如镜,倒映着渐变的天色,仿佛天地之间正缓缓拉开一扇门。有人举起手机,有人架起相机,更多人只是静静站着,像一群守候黎明的祭司。</p> <p class="ql-block"> 几只海鸥忽然掠过湖面,翅膀划开晨雾,激起细碎涟漪。它们并不怕人,反倒像是这清晨的主人,用鸣叫唤醒沉睡的湖光。一只俯冲而下,又轻盈跃起,羽尖沾着露水,在微光中闪出银色的弧线。它们的存在,让这幅静谧的画面突然有了呼吸。</p> <p class="ql-block"> 随着天色渐亮,更多的飞鸟加入这场晨曲。有的展翅高飞,剪影划过霞光初染的天空;有的低空滑翔,几乎贴着水面飞行,仿佛在与自己的倒影嬉戏。湖面波光粼粼,像是被谁撒了一把碎金。风从漠北吹来,带着沙粒的粗粝与湖水的湿润,扑在脸上,竟有种奇异的温柔。</p> <p class="ql-block"> 观景台上早已站满了人。有人踮脚张望,有人蹲下调整三脚架,还有人举着无人机,让机器替他们飞向更高处。设备林立,却不显嘈杂。每个人的眼神都专注地投向东方,仿佛在等待某个神迹的降临。那一刻,科技与自然、现代与古老,在这片土地上达成了微妙的和解。</p> <p class="ql-block"> 太阳终于触到地平线了。先是极细的一道金边,接着缓缓拱出半轮,像一颗熔化的火球被大地托举而出。橙黄的光晕迅速扩散,将云层染成梦幻般的红紫色。远处的沙丘轮廓渐渐清晰,而湖面则像铺开了一匹流动的锦缎,金光荡漾,美得令人屏息。</p> <p class="ql-block"> 一只海鸟独自飞向初升的太阳,身影在强光中化作一个黑色的剪影,却依然坚定地划过天际。它不像是在逃离黑暗,更像是在追逐光明本身。那一刻,我忽然想起老子骑青牛西行的传说——他是否也曾这样凝望过这片湖水?是否也曾在某个清晨,看见这轮太阳从沙海中升起,便决定不再前行?</p> <p class="ql-block"> 几只海鸥的剪影在空中盘旋,翅膀展开如诗行,自由而从容。它们不属任何时代,也不属于某片具体的土地,只属于这天地初开般的时刻。它们的鸣叫,像是对朝阳的礼赞,又像是对人间旅人的低语:你们千里奔赴,不过是为了这一刻的顿悟——原来最壮丽的日出,不在海上,不在山顶,而在心与自然共鸣的刹那。</p> <p class="ql-block"> 当整轮太阳跃出地平线,整个居延海仿佛被点燃了。橙红的光辉洒满湖面,形成一条笔直的光路,直通我们脚下。水面如镜,倒映着天空的绚烂,让人分不清哪是真实,哪是幻影。芦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向朝阳行礼。时间仿佛真的静止了,只剩下光、风、水与心跳。</p> <p class="ql-block"> 阳光越来越亮,湖面的光路愈发清晰,像一条通往神话的渡桥。波光粼粼中,每一道涟漪都在诉说一个关于永恒的故事。我蹲下身,伸手轻触栈道边缘的木栏,指尖传来清晨的凉意,可心里却暖得发烫。这一路奔波,值了。</p> <p class="ql-block"> 湖边的芦苇丛在晨光中苏醒,随风轻摆,与湖水相映成趣。栈道尽头,一位老人独自伫立,双手扶着栏杆,一动不动。他不拍照,也不说话,只是望着远方,仿佛在与某个看不见的人对话。或许,他也曾读过王维的诗,听过老子的传说,今天,是来赴一场跨越千年的约会。</p> <p class="ql-block"> 太阳继续升高,天空由橙黄转为明亮的金黄。湖面依旧波光闪烁,但已不再刺眼,而是温柔地铺展在眼前。芦苇丛中不时惊起几只水鸟,扑棱棱飞向开阔的湖心。这一刻的宁静,不是死寂,而是生机萌动前的蓄力。</p> <p class="ql-block"> 海鸥掠过金色的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木栈桥头,占满手持相机的人们,尽情地观赏着日出的辉煌瞬间,不停地拍照,还有人静静坐着,背影融入晨光。他们或许在冥想,或许只是发呆,但那份安详,竟让我想起“羽化登仙”的传说。在这片弱水流沙之地,人真的可以放下尘世,与天地共呼吸吗?</p> <p class="ql-block"> 更多的海鸥在空中翱翔,身影在朝阳中格外清晰。它们自由地穿梭于光与风之间,无拘无束。我忽然觉得,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观日者,其实也是另一种飞鸟——用脚步丈量大地,用眼睛收藏光芒,只为在某个清晨,被太阳重新照亮一次。</p> <p class="ql-block"> 金色的光洒在湖面,形成一条闪耀的光路。海鸟的剪影掠过水面,芦苇在风中轻摇,一切都那么自然,那么和谐。没有谁在指挥,也没有谁在打扰,只有大自然在按自己的节奏苏醒。这,或许就是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吧。</p> <p class="ql-block"> 湖畔立着一座雕塑,一座巨型老子骑牛雕像,神情悠然,仿佛正要踏入大漠深处。人群围在周围,有人拍照,有人驻足凝视。那只飞翔的鸟掠过雕塑头顶,像是在向这位传说中的智者致意。我站在一旁,忽然笑了——原来,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追寻着那个“西行”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老子西行至居延海:相传老子在函谷关写下《道德经》后,骑青牛西行,途经居延海时被其美景(如日出、芦苇荡和湖光山色)吸引,认为此地是终老修行的理想之所,最终在此羽化成仙,踪迹全无。</p> <p class="ql-block"> 栈桥延伸入湖,蓝色的小船静静停泊。有人凭栏远眺,有人低声交谈,画面宁静而温暖。湖水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也倒映着我们的身影。这一刻,人与自然,不再是彼此的旁观者,而是共同构成风景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湖面上飞鸟成群,有的翱翔,有的掠水,生机勃勃。栈桥上的人们或拍或看,脸上都带着笑意。没有谁觉得拥挤,也没有谁抱怨等待太久。因为我们都明白:有些美,值得用整夜的黑暗去换取短短一刻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一群飞鸟掠过芦苇丛,姿态各异,或高或低,或疾或缓。它们的身影在晨光中交织成一幅动态的画卷,讲述着关于自由、迁徙与归宿的故事。而我们,只是这故事外的一个个倾听者。</p> <p class="ql-block">芦苇在</p> <p class="ql-block"> 我见过海上的日出,温柔如初生的梦;也看过高山之巅的朝霞,凛冽如神谕降临。可当大漠与湖泊在破晓前静默相拥,那种苍茫与壮阔交织的震撼,是文字难以承载的。尤其想到王维曾单车问边,穿越这片荒原,写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绝唱;又听闻老子西行至此,见弱水流沙、鸥鹭翩跹,竟决意驻足,羽化成仙——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我们不只是来看日出的旅人,更像是赴一场千年的邀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