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建水小火车

真爱永恒[琪]

<p class="ql-block">建水小火车的始发站就在离双龙桥不远的临安站,而临安就是建水的古称,黄色的米轨小火车也是国内仅保留的米轨小火车,有时间的话,可以坐上小火车,欣赏下建水风光。</p> <p class="ql-block">到云南建水乘坐,咣当咣当的小火车,在晃晃悠悠的木头车厢里,一边欣赏沿途的田园风光,感受浓浓的旧日情怀,好不惬意。木质的车厢,优雅芳华,如此文艺,怎么拍都很好看。</p> <p class="ql-block">走进车厢,仿佛踏入了一段被封存的旧时光。木质的座椅泛着温润的光泽,头顶的吊扇缓缓转动,投下斑驳的光影。大窗半掩着素色窗帘,窗外的绿意如流动的画卷,一帧帧掠过。几位乘客安静地坐着,有人望着窗外出神,有人轻声交谈,声音低得像怕惊扰了这份宁静。阳光斜斜地洒进来,落在空着的座位上,仿佛在邀请下一个故事的主角入座。</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洒在站台,连水古城的黄色列车静静停靠,像一位穿着明黄衣裳的旧友,等你赴一场穿越时光的约。车身上“昆段”二字透着几分历史的印记,仿佛在低语着这条铁轨曾承载过的岁月。站台边绿意盎然,花影婆娑,行人三三两两,有的低头看表,有的举起相机,脸上都带着轻快的笑意。我站在不远处,看着这辆即将启程的列车,忽然觉得,旅行最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这种即将出发的期待。</p> <p class="ql-block">铁轨蜿蜒向前,两旁的紫色花田如潮水般铺展,与蓝天相接。风一吹,花浪起伏,像是大地在呼吸。远处有人影在花间穿行,或驻足拍照,或缓缓踱步,仿佛怕踩碎了这片宁静的梦境。铁轨在花海中划出一道笔直的线,像是时间的刻度,标记着过去与现在的距离。我忽然明白,为什么人们总爱拍铁轨——它不仅是通向远方的路,更是通往记忆深处的引线。</p> <p class="ql-block">远处,黄色的火车正缓缓驶来,像从老电影里驶出的主角。它不疾不徐,穿过花海,穿过树影,穿过那些静静守候的旅人目光。铁轨旁的游人纷纷举起手机,有人笑着挥手,有人屏息凝望。那一刻,火车不再只是交通工具,它成了风景本身,成了时光的具象,载着一车的怀旧与向往,驶向某个只存在于想象中的站台。</p> <p class="ql-block">小火车的终点,是一个建在田野间的木质平台。黄色遮阳棚下,几张绿桌布的桌子随意摆放,像是为一场野餐预留的席位。吊灯在微风中轻轻摇晃,阳光透过棚隙洒下斑驳的光点。平台上人不多,有人倚栏远眺,有人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远处是开阔的田野,绿意无边,仿佛整个世界都慢了下来。这里没有喧嚣,只有风声、鸟鸣,和偶尔传来的孩童笑声,像一首轻柔的田园诗。</p> <p class="ql-block">休息站里,一间小屋藏着更多旧日气息。藤编的桌椅安静地立着,留声机仿佛下一秒就会响起一段老唱片的旋律。墙上的装饰画描绘着老式火车穿行山野的场景,与窗外的现实悄然呼应。大理石的地面映着绿窗框的倒影,光影交错间,仿佛时空重叠。这里的一切都在低语:慢一点,再慢一点,生活不该只是赶路。</p> <p class="ql-block">车厢静静停在侧线,橙木外墙在阳光下泛着暖光,像被岁月温柔抚摸过的老物件。顶部的观景台摆着几瓶饮料,像是刚有人在此小憩。碎石地面、金属栏杆、半开的车窗,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不加修饰。站台上人影稀疏,有人提着相机慢慢走着,像是在寻找某个最合适的取景角度。这里没有打卡的喧闹,只有与时光对望的默契。</p> <p class="ql-block">在站台尽头,一辆老式火车头静默伫立。黑色的车身布满锈迹,却透着一股倔强的尊严。“ST 770”的字样依稀可辨,像一位退役老兵,虽不再奔驰,仍挺直脊梁。红色车厢褪了色,却更显沧桑之美。它不属于现在,却让现在的人为之驻足。孩子们好奇地围着它拍照,老人们则站在一旁,眼神里藏着似曾相识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站台上的木质车厢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温润,金属栏杆映着微光,吊灯静静垂挂,仿佛在等待夜晚的点亮。乘客们来来往往,有的提着相机,有的牵着孩子,脸上都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期待。铁轨向远方延伸,消失在绿树掩映处,仿佛通往某个只存在于梦里的小镇。这一刻,我忽然觉得,建水的小火车,不只是旅游项目,更像是一场集体的怀旧仪式——我们都在借它,找回某种正在消失的慢生活。</p> <p class="ql-block">墙上的温馨提示牌用朴素的字迹提醒着安全事项,电话号码清晰可见。木质的背景与整个车站的风格浑然一体,不突兀,却让人安心。它不像冷冰冰的告示,倒像是一位老站长的叮咛:别错过发车,别扒车,安全最重要。在这趟充满诗意的旅程里,这样一句朴实的话,反而最打动人心——再浪漫的旅途,也离不开最真实的关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