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死后,作为国务院总理兼陆军总长的段祺瑞控制了北京政府。6月7日,黎元洪就任大总统。</p><p class="ql-block"> 孙中山从维护稳定的大局出发,以“袁死,内外情大变”,电令“应按兵勿动,候商黎解决”。</p><p class="ql-block"> 6月13日,孙中山与黄兴通电后,赞成由黎元洪继任总统,但致电黎元洪、段祺瑞,要他们“规复约法,尊重国会”。</p><p class="ql-block"> 6月29日,黎元洪发表通告,宣布“续行召集国会”。把“约法与国会”看成“共和国之命脉”的孙中山,采取“望之信之”的态度。</p><p class="ql-block"> 新旧约法之争随之结束,南北双方正式停战,开始谈判中华革命军改编及善后问题,暂时出现了表面稳定的政局,孙中山也恢复了公开活动。(团结出版社孙继业著《伟人孙中山》第279页。第280页)</p><p class="ql-block"> 关于是否参与政府工作的问题,10月13日,孙中山向革命党发表文告,指出:“自袁逆自毙,黄陂继任,约法恢复,国会再集,吾党不得不宣布罢兵。”</p><p class="ql-block"> 对于蔡元培应邀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一职,孙中山则极力支持,认为有利于向北方传播革命思想。当蔡元培前来征询意见时,孙中山极力敦劝。蔡元培接受孙中山劝告,毅然北上,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团结出版社孙继业著《伟人孙中山》第283页,第284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