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让孩子长大做个社会化程度高的人》

山大匠

<p class="ql-block">100年前的丽新厂,片子前半段是无锡的工业区里的农田、民房和工厂,后半段是我们无锡丽新纺织印染厂的管理人员和厂房。</p> <p class="ql-block">  社会化程度像一把尺子,量的是一个人社会能力的成熟度。能否在复杂的关系里游刃有余,能否在社会的经纬中找到自己的坐标。对男人而言,这把尺子尤其重要:若能搞定形形色色的人际关系,婚姻里的磨合、家庭中的牵绊、职场上的博弈,大抵也能弄得顺顺当当。</p><p class="ql-block"> 过去在印染厂里经常碰到自认为有点技术,且自高自大的人说“我搞技术就好,不用懂那些弯弯绕”。确实,吃技术饭的人能在专业领域钻得很深,成为独当一面的专家,但社会化程度的短板,往往让他们在人际场里磕磕绊绊,撞得四周都是墙。</p><p class="ql-block"> 他们不懂人性的微妙,就难知如何与人共情;不善体察人心,用人管事时便容易刚愎自用。技术是硬功夫,可社会化程度是软实力,缺了后者,路难免走得窄,工作做不大,也管不好。</p><p class="ql-block"> 真正社会化程度高的人,擅长把“能力”这两个字做活,尤其在管理人这件事上,藏着三层境界。</p><p class="ql-block"> 第一层,用足个人的能力。这是打底的功夫。见过一位业务经理,不仅专业技术过硬,写方案、做汇报、盯执行样样拿得出手。遇到紧急单子,他能带头加班三天三夜,把细节抠到极致;团队卡壳时,他挽起袖子亲自示范,思路清晰得像标了坐标。这种人从不是甩手掌柜,而是用自身的硬实力立住标杆,让人心服口服。他们明白,自己站得稳,队伍才能带得动,个人能力不是孤芳自赏的资本,是凝聚团队的牵引力。</p><p class="ql-block"> 第二层,用足别人的能力。这是更高明的智慧。印染厂胡绳祖厂长常说:“我不懂印染,但我懂谁最懂印染。”他手下的技术员脾气倔,却被他一句“这活儿离了你真不行”哄得甘心情愿熬夜;销售口才好但毛躁,他便盯着对方把计划写细,再放出去闯。他从不强求人人跟自己一样,反倒像个园丁,根据花木的习性浇水施肥。懂得欣赏别人的长处,容得下不同的棱角,把每个人的优势拧成一股绳,这才是管人的精髓。他管理印染厂时是厂最兴盛期,他不是让人服从,而是让人发光。</p><p class="ql-block"> 第三层,用足社会的资源。这是眼界与格局的体现。见过创业者拉投资,不只谈项目多赚钱,更会说“您这人脉能帮我们对接产业链”;居委主任协调邻里矛盾,不是只讲规矩,还会找“德高望重的老街坊”来评理。他们明白,个人和团队的力量有限,社会这本大书里,藏着无数可借的东风:政策的扶持、行业的趋势、人脉的串联,甚至是对手的经验。把这些资源盘活,就像给船挂上了帆,能走得更稳更远。</p><p class="ql-block"> 说到底,社会化程度高的人,从不是八面玲珑的“老油条”,而是通透世故而不失真诚的“明白人”。他们懂人性,却不利用人性做坏事;会妥协,却不放弃原则;善借力,却不依附他人。把个人能力做扎实,把团队力量聚起来,把社会资源用到位,这般社会化的成熟,既能撑得起家庭婚姻的琐碎,也能扛得住单位职场的风雨,更能在人生的棋局里,落子有声,行稳致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