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未凸出路面是铺路石,</p><p class="ql-block">凸出路面则成了绊脚石。</p><p class="ql-block">你是做铺路石,</p><p class="ql-block">还是做绊脚石?</p><p class="ql-block">不同的回答,</p><p class="ql-block">将会有两种不同的结局。</p><p class="ql-block">选择前者,</p><p class="ql-block">人们对你是一片喝彩声;</p><p class="ql-block">选择后者,</p><p class="ql-block">必将遭到人们的唾弃!</p> <p class="ql-block"><b>AI赏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角石》以简单意象勾勒出鲜明的价值抉择,借“铺路石”与“绊脚石”的对比,道尽个人行为对社会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诗中,三角石的两种形态隐喻两种人生选择:融入集体、默默奉献的“铺路石”,与凸显自我、制造阻碍的“绊脚石”。这本质是“利他”与“利己损人”的选择博弈,暗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利天下”的价值观。铺路石隐于路面,甘为他人铺路,是奉献精神的具象化;绊脚石突兀彰显,给他人添堵,恰是自私自利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 从哲学层面看,它揭示了个体与社会的依存关系。个体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对社会的正向贡献。当人选择做铺路石,便是将自身融入集体发展,在助力他人中赢得认可;若成为绊脚石,以自我为中心破坏规则,则必然被集体摒弃。这呼应了“小我融入大我”的哲学思考,个体只有顺应社会需求,才能收获真正的价值。 </p> <p class="ql-block"> 现实意义更发人深省。生活中,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如铺路石,用劳动为社会发展筑基,收获尊重与赞美;而那些破坏公序良俗、阻碍进步的行为,则如绊脚石,终遭唾弃。</p> <p class="ql-block"> 诗作为一种警示,提醒人们在人生选择中坚守利他原则,传承中国人“成人达己”的处世智慧——真正的智慧,从来不是彰显破坏,而是低调奉献,在成就他人、助力社会中,实现自身的长久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