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章草四帖

流芳书院墨沼轩

<p class="ql-block">章草,是篆书演进到隶书阶段相应派生出来的一种书体。它属于草书由胚胎时期逐渐走向规范化过程中的一种体段。唐朝张怀瓘称之为"既隶书之捷",是由隶书的简捷写法发展演变而成的,是隶书草化或兼隶、草于一体的一种书体,也可以说章草是草书中带有隶书笔意的一种书体。</p><p class="ql-block"> 章草绝非一时一人所创造,它是从秦代的草隶中演化出来的,经过长期流行通用,继而约定俗成,章草大致形成于西汉宣、元之间,兴盛于东汉、三国及西晋,成为一种成熟完善的书体,代表了西汉至东晋时期四百多年间草书艺术的面貌。至东晋,作为今文字新体的行书、楷书、草书全面成熟,隶书及其俗体章草逐被取代。</p><p class="ql-block"> "章草"这种字体最初只称为"草书",后"今草"出现后,为示区别,改称得"章"名。它的命名历来说法不一。章草的得名,旧说或曰为章帝所爱、或曰用于当时奏章、或曰元帝时史游用于书写急就章。均不确切。从"章"字的本义来分析,它的准确含义是篇章、章法、章则,含有法度的意思。东晋新体草书形成后,由于旧体草书法度严谨,逐称"章草",新体草书则称"今草"。所以说,把当时规范化的、章法化的草书称之为"章草"</p> <p class="ql-block">《豹奴帖》,王羲之书,此帖曾为《宣和书谱》著录。元朝时,此帖前二行墨迹本尚存世,其中第二 行有"眠食"二字,元人题为《眠食帖》。《二王帖评释》曰:"是绢本、赵子昂、邓善之(文原)题为《眠食帖》。</p> <p class="ql-block">《孤不度德量力帖》传为晋古法帖。该帖用笔圆劲,擒纵自如,虽作章草体势,亦有今草韵致。 此帖作者,据宋黄伯思《东观馀论》言为王羲之:“首语此文虽出亮言,亦史家润色之。又中云‘亮曰’,亦史家所记。米遂谓亮书,差千里矣。仆谓此帖当是逸少书,盖与此公章草《豹奴帖》笔法同。”的确,《孤不度德量力帖》与王羲之《豹奴帖》笔法有相近之处,个别字草法亦完全相同。</p> <p class="ql-block">八月帖,亦称《秋凉平善帖》,是张芝章草的代表作。清王澍《跋临伯英章草》曾云:“《淳化》所载伯英狂草,皆俗手伪书。惟《秋凉》一帖,笔法淳古,为伯英手耳。”</p> <p class="ql-block">  《急就章》原名《急就篇》,是西汉元帝时命令黄门令史游为儿童识字编的识字课本。因篇首有“急就”二字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皇象,字体明,广陵江都人。官至青州刺史。三国吴著名书法家。善八分,小篆,尤善章草。其章草妙入神品。他的草书与曹不兴绘画,严武的围棋等并称“八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