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包容是反人性的。</b><span class="ql-cursor"></span>庄子说:“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人天性就不太喜欢与自己不同的人,而包容就是要克服这种天性。 为什么最好克服这种天性呢?因为人生这条路,理应越走越宽,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个性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困于对不同的厌恶中,就如同生活在别人的监狱里。包容才能放下。</p> <p class="ql-block">什么是包容呢?<b>包容就是容忍并接受他人的价值观、言论、做事方式等一切的存在和差别。 </b></p><p class="ql-block">史铁生说,这世上差别是永远都要有的。正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愚氓举出了智者,懦夫称照了英雄,众生度化了佛祖。 时代在飞速发展,信息传播前所未有的快速和庞大。人作为个体的存在感不断降低,无数的声音轻易地被淹没,追求个性化似乎成了普通人的应对方式。 </p><p class="ql-block">因此我们能看到很多标新立异的现象,<b>这些现象背后往往隐藏着人们渴望被关注和认同的心理。</b>然而,在追求个性的过程中,若缺乏对差异的理解与尊重,往小了说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往大了说可能加剧社会的分裂与对立。 包容不仅是接纳他人的不同,更是在多样性中寻找共鸣与连接的智慧。伏尔泰的那句“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在今天听来依然振聋发聩。</p> <p class="ql-block"><b>怎样做到包容呢?我认为这是一个心态和认知层面的问题。</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要认清无法包容的根源在哪里,通常来自于内心掌控感和价值感的缺失。</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希望一切事情能够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希望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够被重视、被认可,希望自己是有价值的。认清这一点有助于帮助自己在为看不惯的人和事烦恼的时候,及时觉察和调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从具体的事情当中跳出来。</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巨人,高高的俯瞰身边的人,包括自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站在第三视角,更容易看到事情的全貌,更容易产生一种豁达的心态,去倾听、去理解,而不是急于反驳或排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有边界感。</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任何妄图改变别人的行为结果注定是失败的。对于亲密关系中的争执,我们常说,谁痛苦谁改变。这条准则在任何地方都适用。如果每个人都能有这种清晰的边界感,都能聚焦自己的内心和行为模式,做出一些改变,复杂就会变得简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换位思考</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是很难的,这需要完全放下自己固有的观念和价值感,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感受他们的情绪和需求,这能帮助你找到彼此的共通点,从而减少隔阂。</span></p> <p class="ql-block"><b>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包容并不是纵容,不是姑息错误和软弱,而是一种坚强和勇敢。</b></p><p class="ql-block"> “顺人而不失己”,包容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是带着同理心,在理解的基础上尊重与共存,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p><p class="ql-block"><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b></p><p class="ql-block"> 道路漫长,愿你我都能带着包容,自由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