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不去的记忆—抗美援朝75周年有感

秋天jy

<p class="ql-block">  10月25日,抗美援朝纪念日。</p> <p class="ql-block">  我没有亲身参加抗美援朝,但作为上世纪“40后”的人,这场可歌可泣的战争就发生在我的童年时代,从依稀记事时候起,“抗美援朝”便印入了我的脑海,75年了,一刻也不曾被抹去。</p> <p class="ql-block">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雄浑刚烈的战歌是我孩提时代最熟悉的一首歌,尽管那时我还不甚懂事,叫不出歌名,更不用说去探究它的歌词是谁写的,作曲者是谁,我只知道它是“志愿军的歌”。因为听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跟着学,最后成为我会唱的第一首歌。那时我的家在江城芜湖,租住在平房里,几家共一个院子。夏日傍晚,在院子里纳凉,总爱缠着邻居爷爷唱“嘿啦啦啦啦嘿啦啦啦,天空出彩霞呀,地下开红花呀。中朝人民力量大,打败了美国兵呀。”当时的情景,虽然现在已经十分模糊,但脑海中总有那么一点印象,挥之不去。</p> <p class="ql-block">  稍长一点,读了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志愿军英雄的形象开始在脑海中扎根。电影《上甘岭》上映,我看了几遍。文字上的英雄变成了可视的英雄,我为他们的牺牲流泪,被他们英勇无畏的精神感动,为他们最后的胜利欢呼。我的一位表姐是志愿军,她送给我母亲一张她在朝鲜前线拍摄的照片,是在坑道里拍的。母亲很珍爱那张照片,我也为有一位志愿军表姐而骄傲,还忘不了向小朋友们炫耀。可惜,“文革”动乱中,我家受到冲击,那张照片不知了去向。</p> <p class="ql-block">  上小学时,受人影响,我爱上了集邮。几经周折,收集到一套《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二周年纪念》邮票,那是邮票设计大师孙传哲的杰作,共四枚。我如获至宝,不仅自己时常翻出来观看,还不时地邀请小朋友们来一起欣赏。</p> <p class="ql-block">  邮票第一枚描绘志愿军战士挺进在赴朝参战的路上,看到它,“雄赳赳,气昂昂”的歌声便在耳边响起。我最喜欢第三枚“涉江追击敌人”,看到志愿军战士乘胜追击残敌,由衷地高兴,感到“过瘾”。</p> <p class="ql-block">  刚上初中的时候,父亲帮我借了一套《志愿军英雄传》,厚厚的三大本。我那时已经懂得了“崇敬”,于是便始终以这种情感一篇又一篇地阅读着。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杨连第、孙占元┅┅,还有我们安徽的“黄继光式”的英雄李家发,他们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感人事迹,每每让我热泪盈眶。1996年10月和1997年10月,朝鲜分别发行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黄继光》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邱少云》邮票,我得到后,喜形于色,小心翼翼地将它们珍藏在集邮册中。本世纪初,社会上有一股诋毁英雄的逆流,有人竟然振振有词地以“生理科学”的名义否认邱少云烈士英勇事迹的真实性,我听到后真是“肺都气炸了”!今年8月1日邮电部发行《中国人民解放军挂像英模》邮票,黄继光、邱少云形象闪耀在方寸上,给躲在阴暗角落里诋毁英雄的跳梁小丑们当头一棒!</p> <p class="ql-block">  志愿军的英勇战斗,挫败了美帝妄图占领朝鲜,进而入侵我国的阴谋,1953年朝鲜停战协议签字,我们胜利了!正是这一战,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志愿军战士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为祖国赢得了恢复生产,建设国家,跃入世界强国行列的时间。1958年10月志愿军撤离朝鲜,凯旋归国。我国发行的邮票记录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  那年我已经十多岁了,和第三枚邮票上向志愿军献花的少先队员年龄差不多。看到邮票,就觉得那位少先队员是代表着包括我在内的新中国的儿童将鲜花献给最可爱的人的,是他们的流血牺牲换得了我们和平、幸福的生活,感恩他们。</p> <p class="ql-block">  后来的岁月,志愿军的故事不时地通过电影、戏剧、回忆录等涌进我的脑海,我知道了志愿军的司令员是敢打硬仗的彭德怀元帅,熟悉了奇袭白虎团,认识了“向我开炮”的王成┅┅</p> <p class="ql-block">  时间在流逝,一晃我也年近八十,过去的许多事儿都忘却了,唯独忘不了抗美援朝。尽管没有亲历,但在我的童年、少年、青年、成年,乃至老年,它都影响着我,感染着我,激励着我。抗美援朝精神长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