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行之,方见真章 (散文)

曹静国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美篇号 48314570</span></p> <p class="ql-block">  “世界很复杂,但你不必跟着复杂。”这句话像一粒石子,投进现代人被喧嚣填满的心湖,漾开圈圈清醒的涟漪。我们总在追逐更多的风景、更满的行囊、更繁杂的社交,却忘了人生最珍贵的内核,往往藏在“删繁就简”的智慧里。就像一幅好的水墨画,留白处的意蕴,远胜过浓墨重彩的堆砌;一段自在的人生,简单中的通透,也远比汲汲营营的忙碌更显高级。</p><p class="ql-block"> 古人早有箴言:“大道至简,大音希声。”真正的智慧从不是在利弊的算计里打转,也不是在欲望的漩涡中沉溺,而是在放下执念后,那份“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从容。你我都曾有过这样的时刻:为了一场无关紧要的争执彻夜难眠,为了他人一句无意的评价反复内耗,为了追赶别人的脚步把生活过得兵荒马乱。可当我们试着停下脚步,会发现那些让我们辗转反侧的烦恼,大多像清晨阳光里的尘埃——你越是伸手去抓,它越会扰得你睁不开眼;可若你静静待着,它自会在空气里慢慢飘散。</p> <p class="ql-block">  生活中的幸福,从来不是藏在“够不着”的远方,而是落在“看得见”的当下。它可能是清晨厨房里飘出的豆浆香,是下班回家时门口等候的灯光,是孩子把画得歪歪扭扭的卡片塞进你手心时的雀跃,是父母在电话里反复叮嘱“天凉加衣”的絮叨。这些细碎的瞬间,没有华丽的包装,没有刻意的铺垫,却像冬日里的暖炉,悄悄焐热了平凡的日子。可太多时候,我们被“要更好、要更多”的念头裹挟,忙着刷手机里的热闹、赶没完没了的饭局、追遥不可及的目标,反而把这些最本真的美好,弄丢在了匆忙的缝隙里。</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人生是一场不断做加法的旅程,可我更觉得,它是一场逐渐学会做减法的修行。就像我们手机里的相册,总存着许多“发朋友圈才拍”的照片、“别人点赞才保留”的截图,明明占满了内存,却很少再翻开。直到某天狠下心清空,看着屏幕上变少的数字,心里反而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原来卸下那些“为了给别人看”的负担,心灵会这样轻松。人生也是如此,我们总在不经意间给自己装上太多“包袱”:无效的社交,让我们在推杯换盏中浪费了时间;无意义的内耗,让我们在自我怀疑中消耗了精力;对完美的执念,让我们在吹毛求疵中错过了当下。</p><p class="ql-block"> 曾国藩一生修身治家,历经风雨后总结出“天下之大事,不当求之于繁,而当求之于简”。他每日坚持“日课十二条”,不追求繁复的形式,只在“早起、读书、静坐”这些简单的坚持里,沉淀出内心的笃定。这份“简”,不是无为的懈怠,而是清醒的选择;不是敷衍的将就,而是有度的克制。就像园丁修剪枝叶,不是不爱花木,而是为了让养分集中在主干上,让花木长得更挺拔;我们给生活做减法,也不是放弃追求,而是为了把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让人生走得更稳、更远。</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世界越来越热闹,霓虹闪烁、信息爆炸,可越是这样,我们越需要一份“简单”的定力。不必跟着别人的节奏奔跑,不必为了迎合世界改变自己,不必把日子过成一场华丽的表演。试着每天留一点时间给自己,读一本喜欢的书,喝一杯温热的茶,和家人说说话;试着删掉手机里不常联系的人,拒绝不想去的饭局,放下那些“得不到也没关系”的执念。当我们把日子过成一首不堆砌辞藻的诗,把心灵打扫成一间不杂乱的屋,就会发现:原来简单,才是最高级的智慧;原来从容,才是最难得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往后余生,愿我们都能在复杂的世界里,守一份简单的清醒,删繁就简,轻装前行,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自己喜欢的模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