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说成语故事

赵恒达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囫囵吞枣</b></p><p class="ql-block"> 出处: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第三十则》 </p><p class="ql-block"> 原文:都不恁么会,毕竟作么生会?他家自有通霄路。不见僧问九峰:“承闻和尚亲见延寿来,是否?”峰云:“山前麦熟也未?”正对得赵州答此僧话,浑似两个无孔铁锤。赵州老汉,是个无事的人,尔轻轻问著,便换却尔眼睛。若是知有的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的人,一似囫囵吞个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孺子知之为不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囫囵吞枣一庸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聪明反被聪明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枣核充当画饼饥。</b></p><p class="ql-block"> 成语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个喜欢自作聪明的人。有一次,他向一位老医生请教,吃什么水果对身体最有益。</p><p class="ql-block">老医生对他说:“水果各有各的特性,每种水果对人的身体都有益处,但吃多了,也会带来害处。比如说吃梨子对牙齿有好处,但吃多了,就会损伤脾胃。枣子呢,对脾有滋补作用,但吃多了,对牙齿又不利。所以吃什么东西都要适量。”这个人摇头晃脑地说:“我有办法既可以得到水果的益处,又可以使身体不受伤害。”老医生问道:“你有什么好方法呀,能告诉我吗?”这个人说:“我的方法就是,对不同的水果,用不同的方法去吃。比如吃梨子,只在嘴里嚼,不咽下肚去;吃枣子,不用牙齿咬,整个儿吞下去。这样,就有益无害,既不伤牙齿,也不伤脾胃了。”</p><p class="ql-block">老医生听了,忍不住笑道:“你这个方法不好。吃梨子只嚼不咽倒还可以做到;吃枣子不嚼而咽,却很难。而且你那样囫囵吞枣,也没法体会到枣的滋味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