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h5><h3><b>靖港古镇篇<br></b><b>第二天2025-10-15星期三 长沙—靖港古镇—岳麓山—后湖—五一广场商业圈</b></h3><h5><b>长沙天气 阴天多云 20~27℃<br></b></h5><h5> 早上七点,从酒店出来走到太平老街上,整条街静俏俏的,只有清洁工人正在忙碌使用喷水车冲洗路面......<br> 在太平老街附近一家老长沙粉面小餐馆吃过早餐,天开始下起毛毛雨,打网约车前往靖港古镇,约45公里一小时路程。</h5> <h5></h5><h3><b>靖港古镇 </b></h3><h5> 靖港明清古镇,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西北,东濒湘江。靖港昔为天然良港,曾为三湘物资集散的繁荣商埠,曾经有过无与伦比的繁荣与辉煌。<br></h5><h5> 清末至民国时期,靖港古镇的商贸业达到顶峰,拥有码头38处,粮行、粮栈、米号等各式商铺作坊2000多家。</h5> <h5> 清光绪年间,靖港已有客轮停靠。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后,投奔靖港经商者大增,工商业达500多户,靖港成为主要通商口岸,古镇因此迅速繁荣起来。</h5><h5> 2009年,靖港古镇景区对外开放。 古镇以“八街四巷七码头”为主要格局,拥有数十处古商铺、作坊、会馆、庙宇和遗址,包括“宏泰坊”“八元堂(宁乡会馆)”“当铺”“育婴堂”等明清古建筑。</h5> <h5> 2025-10-15,起早打的前往古镇,到达时已经8:30,从同仁桥入口处走进古镇老街游览。来的时间比较早,大多商铺还没有开门营业,街道上没有几位游客,显得静悄悄冷冷清清的……。</h5><h5> 漫步走在老街青石板道路上,欣赏着那些很有韵味风格的老建筑商铺。2009年靖港古镇景区对外开放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开发改造修缮,小巷深处斑驳年代老墙粉刷成白墙,巨大的彩色华丽墙绘图案,与灰瓦屋顶徽式封火墙融合在一起,焕发出华丽新面貌,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游客的寻觅造访......</h5> <h5></h5><h3><b>《花开靖港》舞台剧场</b></h3><h5> 以靖港为主题特色《花开靖港》舞台剧场,以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为历史背景,聚焦一座古镇、一团烟火、一群赤子、一份赤诚这一主题,将长沙城的历史创伤与靖港古镇的保护延续交织成沉浸式舞台剧,颂扬了靖港儿女守存根脉的湖湘精神与家国情怀。<br></h5><h5> 演出以“一水伴街”的户外实景为舞台,通过“水陆并进”双线动态观演模式、移动式观众席与全景声声场,构建出“行浸韵情,上岸入戏”的多维演出空间。剧中两艘长25米、宽2.8米的大型移动轨道船,还原了“大船进港、趸米万石”的历史盛景,威亚特技与机械装置技术运用恰到好处。</h5> <h5> 全域浸水漫游超感演艺——《花开靖港》演出海报<div>——网络图片</div></h5> <h5> 沿江架设的可移动舞台布景,使动态光影与实景演出相融合,营造出“水中映画、画中有人”的视觉美感。观众在游船中随剧情穿梭于江岸,左见梨园戏水,右闻柳浪莺啼,“千帆进港”的漕运盛景与“芦江烟花秀”构建出虚实交错的时空蒙太奇。</h5><h5> 当观众目睹威亚特技再现的商船云集,或通过多媒体交互装置触碰历史的温度,一场跨越87年的跨时空对话在感官震撼中悄然完成。</h5> <h5> 观看《花开靖港》演出结束后,舞台后端桥梁通道打开......。</h5><h5>——网络图片</h5> <h5></h5><h3><b>航拍古镇全貌</b></h3><h5> 在靖港“正义码头”码头旁,几座徽式老屋门前,摆放着几辆28老式自行车与一排黄包车,力图呈现曾经的年代历史辉煌。走过靖港桥,延伸至独楼鹤立的芦江阁,再往前就是紧邻芦江边搭建的一座舞台剧场。<br></h5><h5> 码头前开阔地,放飞无人机进行高空多角度航拍,俯瞰古镇民居建筑格局全貌。<br></h5><h5> 上午10:00,购买30元/人船票,乘坐单程游船到对岸,整条游船只有我们两位游客。游船驶过独楼鹤立的芦江阁、点将石、大型沉浸式实景演艺剧场,游船驾驶员指着岸边临近江边的高大舞台景观介绍说“该剧场每逢星期三、六晚上举办演出活动......”</h5> <h5> 从高空俯瞰全域浸水漫游超感演艺——《花开靖港》演出剧场</h5> <h5> 《正义码头》一瞥</h5> <h3><b> 游船上的拍摄 </b> </h3><h5> 游船慢慢行驶着,不断使用手机拍摄与录像。阴天的鬼天气,影响了摄影光影成像。眺望远处一片雾气蒙蒙,右侧一排排灰瓦白墙徽式民居商铺建筑,在平静江水倒影中朦朦胧胧显现,犹如一幅幅淡淡的水墨画......。</h5> <h5> 江边一处老宅屋檐下庭院处,坐着几位老人悠闲喝茶聊天;一家土布染坊高架上,晾晒着各种花色的长长布条......。</h5> <h5> 下船后,从南门进入古镇老街,一路走一路拍,这是摄影人的职业习惯,唯恐错过一处好的画面......。<br> </h5> <h5> 绕古镇一圈,又回到原来同仁桥的地方。打网约车前往下一个景点。<br><b>张益群 部分文字摘录自网络 2025-10-24</b></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