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民乐润童心 趣味育素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张俊卿名师工作室成员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实验小学音乐教师公开课侧记</span></p> <p class="ql-block"> 10月24日,张俊卿音乐名师工作室成员、景泰县实验小学音乐教师王自书和焦小芮,分别针对二年级、一年级学生开展了音乐公开课。两位青年教师以两首经典民族歌曲为核心,将音乐技能教学与民族文化渗透深度融合,打造出兼具趣味性、互动性与教育性的课堂,让民乐之美在孩子心中生根,赢得听课教师一致好评。</p> <p class="ql-block"> 王自书执教的二年级《草原就是我的家》,全程以“内蒙古草原音乐之旅”为主线,贴合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爱探索、喜情境”的特点,层层推进教学。</p> <p class="ql-block"> 课堂伊始,她以活泼的“问好歌”打破拘谨,快速调动起了学生积极性;随后借助PPT展示蓝天、绿草、骏马等草原风光,引导学生直观猜测目的地,顺势引出课题并板书,让课堂开篇就充满童趣。</p> <p class="ql-block"> “舞悟”环节中,她结合歌曲特点亲自设计专属舞蹈动作,带领学生边听歌曲边模仿,从4遍基础练习到多遍熟练律动,再引导学生分享“跳舞后的心情”,精准提炼出歌曲“欢快”的情绪与“稍快”的速度;学唱环节,更是巧思满满,通过“找附点节奏(共4次)”帮学生感知旋律动感,用“设计旋律旅游路线”“手指画旋律”让抽象的旋律变具体,再搭配师带唱、跟琴唱、指挥唱等多种形式,最后用丝巾模仿蒙古族乐器,加上骑马的舞蹈动作,让学生沉浸式感受了草原音乐的灵动之美。课堂收尾以《吉祥三宝》拓展提升,进一步深化孩子们对蒙古族音乐文化的认知和记忆。</p> <p class="ql-block"> 焦小芮老师执教的一年级《阿里里》课堂,紧扣“音乐技能+民族文化”双核心,充分关注了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爱游戏”的认知特点。</p> <p class="ql-block"> 教学中,她以“回声游戏”对应歌曲“一领众和”特质,用有趣的“节奏律动”破解“五声羽调式”的教学难点,再借助乐器伴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搭建起“感知—理解—掌握”的阶梯式学习路径,让孩子们在玩游戏中学会了儿歌演唱。</p> <p class="ql-block"> 文化渗透环节同样亮眼,通过“朋友圈猜纳西族服饰”的生活化设计,降低文化认知门槛。尤其是焦老师亲自身着纳西族服装授课,整节课都拉近了学生与民族文化的距离,最终圆满达成让学生“会唱、爱演、懂文化”的教学目标。</p> <p class="ql-block"> 此次两节公开课,既是两位青年教师扎实教学功底的生动呈现——从专属舞蹈动作、“旋律旅游”、以及游戏化律动等童趣设计,到民族服装、文化小游戏的巧思融入,都让枯燥的音乐知识变生动、抽象的民乐文化变可感;更是张俊卿音乐名师工作室“以生为本、以美育人”理念的落地实践。课堂上,孩子们在唱跳中提升音乐素养,在体验中感受民族文化魅力,不仅为一线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师提供了“民乐教学如何兼顾趣味与深度”的优质范例,更为后续民族音乐教学创新注入活力,为培养孩子的民族文化认同感筑牢基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