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0月24日清晨,天光微亮,秋风轻拂,我们滁州老年大学旅游天地班的学员在班主任张老师的带领下,于6点15分准时出发,踏上了前往山东台儿庄与江苏徐州的三日游学之旅。车轮滚滚向前,载着满车的期待与欢笑,也载着一颗颗追寻历史足迹的赤诚之心。</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车厢成了临时的小舞台。有人清唱起《我的祖国》,歌声悠扬,瞬间把大家拉回青春岁月;有人掏出随身携带的口琴,吹奏一曲《南泥湾》,节奏轻快,引得掌声不断。琴声、歌声、笑声交织在一起,窗外飞逝的风景仿佛也放慢了脚步,静静聆听这群银发学员的热情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抵达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时,天空云层低垂,气氛庄重。巍然矗立的纪念碑静静矗立在广场中央,黑色石碑上“台儿庄大战纪念碑”几个大字苍劲有力,仿佛在无声诉说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我们驻足良久,心中涌动着难以言表的敬意——这不仅是一座碑,更是一段民族记忆的脊梁。</p> <p class="ql-block">步入纪念馆,讲解员低沉而有力的声音将我们带回1938年的春天。那一场历时月余的血战,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阻挡日军机械化部队的推进。听着讲述,眼前仿佛浮现出炮火连天、战旗猎猎的战场,英烈们奋不顾身的身影在脑海中一一浮现。身旁的李阿姨悄悄抹了眼角,轻声说:“咱们今天的日子,真是他们用命换来的。”</p> <p class="ql-block">展厅中央的战役沙盘清晰呈现了战局走向,红蓝箭头交错纵横,标注着每一次冲锋与坚守。沂河、运河、火车站、清真寺……这些地名不再是地图上的符号,而是承载着生死较量的历史坐标。我们围在沙盘前,一边听讲,一边低声交流,仿佛成了那场战役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展柜里陈列着泛黄的战报、破损的军帽、锈迹斑斑的大刀,还有一封封家书的影印件。字迹或工整或潦草,却都饱含深情。“父母亲大人膝下:儿已随部开赴前线,若战死沙场,望勿悲痛……”读到这里,几位学员默默摘下帽子,低头静默。这些沉默的文物,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力量。</p> <p class="ql-block">“临沂阻击战胜利”展板前,大家停下脚步。这场战役虽非主战场,却为台儿庄布防赢得了宝贵时间。正是无数这样的“小胜”,汇聚成最终的胜利洪流。我们感慨:历史从不偏爱侥幸,唯有坚韧与牺牲,才能换来转机。</p> <p class="ql-block">一面砖墙上,挂着孙连仲将军那句掷地有声的话:“士兵打完了,你就上;你打完了,我来!”旁边是池峰城师长“誓与阵地共存亡”的誓言。黑白照片里的士兵面容模糊,却透出坚毅目光。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英雄,并非天生神勇,而是明知危险仍选择前行的普通人。</p> <p class="ql-block">午后,我们走上古运河上的浮桥。微风拂面,水波轻漾。讲解员讲述着当年战地记者如何冒着炮火记录战况,如何用笔和镜头传递民族的呐喊。站在这段曾被炮火洗礼的河道上,耳边似乎还能听见枪声与呐喊的回响,历史从未远去,它就在这流水与风中低语。</p> <p class="ql-block">展厅尽头的“结束语”展板上写着:“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珍惜和平,砥砺前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抗战精神依然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驻足良久,有人轻声念出这段话,像是对先烈的回应,也像是对自己的承诺。</p> <p class="ql-block">战地记者馆内,老式相机、发黄的胶卷、手写的新闻稿静静陈列。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物件,将真相传遍全国,唤醒了亿万同胞的抗敌意志。我们不禁感叹:一支笔,也能成为战斗的武器。</p> <p class="ql-block">一天的行程在纪念馆前的合影中画上句点。大家整了整衣衫,站上台阶,笑容灿烂。镜头定格的不只是笑脸,更是一段共同经历的记忆。背景中“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几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而我们胸前的校徽也在阳光下闪着微光——这是一次游学,也是一次精神的朝圣。</p> <p class="ql-block">傍晚漫步古城,水边楼阁飞檐翘角,红灯笼次第亮起,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小船悠悠划过,柳枝轻拂水面,仿佛时光也慢了下来。白天的沉重与感动,在这温柔夜色中渐渐化作内心的宁静与感恩。</p> <p class="ql-block">沿着水道缓行,两岸青瓦白墙,灯火阑珊。有人哼起《茉莉花》,旋律随风飘散,融入这千年运河的夜色里。这一刻,历史与当下悄然交汇,战火远去,繁华归来,台儿庄的夜晚,美得让人心醉。</p> <p class="ql-block">遗址公园的拱门静静伫立,绿树掩映,题字苍劲。几位游客驻足拍照,我们也停下脚步,回望这一天的足迹。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浸染过血与火,也见证了重生与希望。</p> <p class="ql-block">夜幕彻底降临,古城灯火璀璨,流光溢彩。站在桥头望去,整座城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古老与现代在此交融,悲壮与美好在此共生。我们静静伫立,不愿离去。</p> <p class="ql-block">晚餐时分,一桌丰盛的淮北风味菜肴暖了胃,更暖了心。举杯相庆,不是为了庆祝旅途开始,而是为了纪念我们不曾忘记的过去,也为了珍惜眼前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岁月。快乐的一天,在笑声与温情中圆满落幕。</p> <p class="ql-block">摄影:杨军 张晶晶</p><p class="ql-block">摄像:常金陵</p><p class="ql-block">编辑:廬阳声乐</p>